离谱!知名品牌羽绒服售价1598元,揭秘背后成本仅75元惊人真相

离谱!知名品牌羽绒服售价1598元,揭秘背后成本仅75元惊人真相"/

确实,这样的价格差异在羽绒服市场上是比较罕见的。羽绒服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材料成本":包括羽绒和绒毛的成本。优质羽绒成本较高,但即使如此,其成本也不会超过羽绒服零售价格的一小部分。
2. "加工成本":包括人工、设备折旧、水电等生产成本。
3. "品牌成本":品牌溢价是羽绒服价格中的一大块。知名品牌往往有较高的品牌价值,这也会导致其产品价格较高。
4. "销售和营销成本":包括门店租金、广告、促销等。
如果实际成本仅为75元,那么这其中的品牌溢价和销售成本就占据了羽绒服零售价格的大部分。这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原因:
1. "虚假宣传":品牌可能夸大了羽绒服的价值,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2. "成本计算错误":品牌可能低估了生产成本,导致实际利润远高于预期。
3. "质量参差不齐":羽绒服的质量可能并不如宣传的那样好,导致实际成本远低于零售价格。
4. "市场策略":品牌可能采用“饥饿营销”策略,以高价格吸引消费者关注。
无论原因如何,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保持警惕,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误导。同时,品牌也应诚信经营,合理定价,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相关内容:

#快消八谈##不合格##羽绒服##衣恋##衣恋羽绒服专柜溢价超20倍#

标价1598元的羽绒服,实际成本只有75元?近日,韩国衣恋集团在中国的注册公司衣念(上海)时装贸易有限公司因以次充好被罚。

图为衣念上海公司旗下品牌ELAND羽绒服,非涉案羽绒服


处罚信息显示,衣念(上海)时装贸易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委托丹东翔腾服装有限公司生产80件羽绒服,并于9月将其中的9件用于在北京部分百货的专柜进行销售。该批次羽绒服成本价为75元/件,专柜标价却高达1598元/件,吊牌溢价竟高达20倍。截至2021年11月3日,这批羽绒服共售出2件,其中1件为抽检售出。



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上述产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规定,衣念(上海)时装贸易有限公司涉及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处以罚款14382元,没收违法所得1322.45元并没收非法财物。


事实上,衣念上海公司旗下品牌产品曾多次被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显示,2021年初,该公司旗下品牌SPAO一款女士羊毛大衣实际面料和里料成分均为100%聚酯纤维,并不含羊毛,属于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当时对其处以了20万元的罚款。


同年2月、3月和4月,衣念上海公司又多次被罚,处罚原因涉及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对商品性能、功能、产地等表示不准确、不清楚等。细数下来,去年基本每个月该公司都会因各种问题被处罚。



根据天眼查信息统计,衣念上海公司近两年累计被处罚款总金额为24.6万元。


标价1500多元的羽绒服,即便在专柜打7折销售也要卖到1000元以上,成本价只有75元,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作为韩国衣恋集团在中国的注册公司,衣念上海公司旗下的品牌涵盖了ELAND、SPAO、Prich、Roem、Plory、Paw in Paw等40多个,这些品牌中的绝大部分都属于中高端档位,动辄就上千元。



ELAND、Prich曾经更是“9亿少女的梦”,其清爽的海军条纹连衣裙,大红色牛角扣羊毛大衣,学院风格纹衬衣曾经是很多80、90后学生党高攀不起的“梦中情衣”。



从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后,ELAND等品牌进入快速扩张,最多时,ELAND在中国主要城市开有8000多家门店。


发展最盛时,不只ELAND,随便进入北京一家中高端商场,你都会发现整个商场的二层三层都被衣恋旗下的品牌ELAND、SPAO、SCOFIELD、TEENIE WEENIE等承包了,而且还都在C位。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人消费观念变化,衣恋风格的时尚也逐渐被淘汰。


2017年,衣恋集团将旗下品牌Teenie Weenie出售给中国的维格娜丝时装有限公司(后更名为锦泓集团),这一举动被看作衣恋集团后继乏力,走向下坡路开始卖品牌的标志。



2020年,在疫情的冲击下,衣恋集团销售额首次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这也是该集团自成立以来首次出现大比例的业绩下滑。与此同时,衣恋集团还启动了关店措施,2020年上半年陆续关闭了韩国大邱、仁川等地的多家门店,甚至还出售了20多家门店停车场的十年期经营权,以此筹集到约合人民币7亿元的流动资金。



近两年,衣恋集团的线下门店出现大规模缩减,甚至在一些商场里已经难觅踪影。记者发现,即便是线下门店的导购,在推销衣服时也会不断向顾客推广衣恋的线上商城,可见,衣恋集团在试图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拉动业绩。与此同时,曾经不怎么打折的ELAND们,也早早开启了早春新品的折扣季。


品牌老化、数字化转型迟缓,如今又加上以次充好、质量不佳等问题,ELAND们想要重新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显得困难重重。(来源:北京商报(记者 刘卓澜 孔瑶瑶,编辑 张雅婧)、界面新闻、中国新闻周刊、天眼查、ELAND官微、Teenie Weenie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