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芭蕾舞团、上海崑剧团、上海评弹团专访上海芭蕾舞团、上海崑剧团、上海评弹团 潜入採排现场及大谈将来港上演的作品背后概念
Photos, interview & text : Hoiyin Wong HellyREAD MORE登入 Cosmart 浏览本网站可获取积分
立即登入/登记专访上海芭蕾舞团、上海崑剧团、上海评弹团 潜入採排现场及大谈将来港上演的作品背后概念
Photos, interview & text : Hoiyin Wong Helly原创海派芭蕾舞剧《花样年华》,于2006年首演,故事讲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两人如何从陌生走到熟悉。今回,剧本交託给上海芭蕾舞团的舞者们演绎,他们的舞姿、眼神、动作将如何具体勾画出两颗心的轮廓呢?
描述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由梦结缘,续谱生死之恋的传奇故事——《牡丹亭》,今回上海崑剧团再次与导演郭小男携手,并创塑全本55齣原着脉络,更令人期待今回由年轻演员上阵的舞台,会如何尽显经典着作的精神内涵与人文价值?
大家可能会对「评弹」这词较为陌生,但其文化经已落地有四百年,亦有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然而苏州评弹也早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评弹团也受香港艺术节之邀,将赴港演出《红杏枝头春意闹》及《碧海青天夜夜心》为题的作品。评弹艺术来到现今,是如何引起听众对演出的兴趣呢?演员又是如何製造气氛和刻画人物呢?
这次上海之行,便潜入上海芭蕾舞团、上海崑剧团,以及上海评弹团的基地,一窥其採排现场之余,并一访各方主要参与演出的单位,为以上问题找上答案,并大谈创作。
Photos, interview & text : Hoiyin Wong HellyADVERTISEMENTCONTINUE READING BELOW趾尖上的旗袍
在上海芭蕾舞团芸芸的作品中,有一部以独特的海派艺术风格着称的舞剧,那正是《花样年华》。团长辛丽丽为我们重申作品当中必需要知道的概要:「作品由法国编舞家Bertrand d’At任编舞,并由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兼剧作家曹路生等人合作创作的。」编舞家更致力将中国民间音乐与西方爵士音乐融合在一起,最终舞剧的音乐充满了东西方的共鸣。如何将上海的老流行曲与贝多芬、萧邦的音乐相互交融,并展现出老上海文化的独特风貌?辛丽丽说,舞剧虽有西方思想的介入,但也无阻观众穿越旧时的上海,感受《花样年华》凄美故事。除了音乐以外,舞蹈之风格也作出了格新的融合—— 糅合了芭蕾、民族舞、爵士舞等不同风格,展现出色彩斑斓、活力澎湃的群舞,也有细腻含蓄的双人舞。
ADVERTISEMENTCONTINUE READING BELOW给舞者的考验与突破
在这部作品中,双人舞展现了男女主角之间难以企及的关係,若即若离却又充满缠绵的爱情。舞团副团长兼饰演男主角李先生的吴虎生续加以分享当中双人舞的情节 :「当中有三段双人舞,也非单一情节。由两人初次相遇并处于陌生状态开始,却又伴随着某种互相理解的感觉:在第一段双人舞中,这种感觉会被展现出来。在第二段双人舞中,离开百乐门舞厅之后,两个人肩并肩地行走,但有一瞬间似乎想要倾诉彼此的好感。然而,当情绪即将释放时,雨却突然来袭,打断了他们的互动,使他们各自返回家中。第三段双人舞则是高潮部分,两人约定在一家酒店相会。在这段舞蹈中,他们真正地交流彼此之间的情感,也是首次表达出来。最后,这两个人将会躺在床上,导演将灯光关闭,伴随着一声炮弹的声音——象徵战争的背景。观众可以自行想像这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发展以及故事的结局。」
吴虎生直指,一开初并非太了解导演为何要用某些方式或动作去呈现某一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我的成长,每一次演出也令他有新的发现,「首先,我会注意到导演在编排动作时的深意。一开始我只是在学习动作,但当我真正理解了角色之后、当我在生活中经历了更多事情之后,我才真正明白这些动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动作,而是导演在生活中体验和领悟的许多事物的表达。」他续说,每一次演出都能让自己发现更多细节,并更深入理解导演的用心及意图。这种演出的积累和成长,让他在角色中有更深入的体悟,并且能够掌握导演在每个动作中想传达的信息,「我相信这种发现和细节的增加,将使我的演出更加丰富和生动。」
对于饰演女主角王太太的首席舞者戚冰雪,可谓更具挑战性,其中之一大原因是由于戚冰雪并非土生土长于上海,排练时需用上更多时间去理解作为时代背景的旧上海;其二则因这套戏存在非常多的内心戏,更需发挥自身演技的功力,「这个角色对我来说带来了很多收穫。首先,从角色的出发点来说,之前我可能在跳一些大戏中饰演公主之类的角色,而这次的角色完全是一个内心戏,更像是一个现代化的人物型角色,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演技方面,我感受到了一种提升,特别是在内心表演方面。」
另值得一提是,《花样年华》多款旗袍舞衣及布景,均出自于法国舞美与服装设计师Jérôme Kaplan之手,多角度营造摩登的上海滩氛围。然而戚冰雪说,角色给她的另一个收穫,就是让她有机会穿上旗袍,「这次我第一次穿上旗袍。一开始我觉得穿上旗袍有点奇怪,但随着剧情的进展,以及舞团和团队对我在舞台上的帮助,我逐渐觉得这种装扮并不违和。所以这个角色首先给了我一种内心层面的收穫,还有就是真实地让我感受到了百乐门的氛围,让我在舞台上真正体验上海的一些场景,彷彿自己也成为了一个上海人。」访问当日,戚冰雪也特意穿上开衩旗袍,在我们面前即席表演《花样年华》的某些段落,她依旧大跳大摇,但每个动作,却有一股含蓄与柔雅在内。看过了在上海正在热播的《繁花》,竟觉我前方的戚冰雪,与剧中演员的气质无异,完美流露着旧上海之女人味。芭蕾鞋与旗袍,彼此各持的优雅成功交织,并于下月赴港,为今届香港艺术节拉下余韵萦迴的诗意帷幕。
香港艺术节「上海芭蕾舞团《花样年华》」
日期:2024年3月22至23日
地点: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
还原昆之经典与原貌
《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传世名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由文学价值、艺术创新,甚至渗入文本本身,也处处可见这部剧作令人惊叹之赢。上海崑剧团曾十余次编创《牡丹亭》,今回再次与着名导演郭小男携手,重回原着脉络,首次创排全本55齣《牡丹亭》,此番,终于将首登香港舞台。导演郭小男说:「牡丹亭这部剧作经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创作形式一直以来都是以昆曲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它以曲牌和小说为核心,通过这些方式将故事传递给大众。然而,现今的演出方式,已经转变成了舞台剧的形式。在过去的四百年间,有无数种不同水平的演出方式出现。近现代已经出现了不下一百种剧种,它们均有各自的演绎方式和表达方式。」然而,此次的《牡丹亭》,当中美丽之处在于哪里?「国宝级」崑剧艺术家岳美缇、张静娴,又如何指导年轻一代走上舞台呢?
ADVERTISEMENTCONTINUE READING BELOW《牡丹亭》所展现的人文精神
大家所熟悉的《牡丹亭》,往往可能只与〈游园〉、〈惊梦〉挂钩,未曾经验过整个原着,来一番全面解构,同样,对于一个製作团队来说,要将整个原着脉络放到舞台上,甚费功夫,是对导演、演员,甚或整个创作团体来说,也是一大考验。但上海崑剧团与郭小男,誓藉此次赴港的机会,为大家呈现汤显祖原着内容与精神内涵,望全新的演绎,不仅超越《牡丹亭》「纯浪漫」的固有印象,更想凸显出爱情、理想与社会、时代之间的碰撞,体现深厚的人文价值,「创作《牡丹亭》最具挑战性的考量,是如何将全部内容搬上舞台上,并準确无误地呈现汤贤祖的精神和全貌,以及《牡丹亭》的整体意义。它不仅仅是一对恋人的故事,还反映了整个明代的社会、美学、精神、社会系统、道统、人文和民俗。如果我们能够将整体框架完整地展现给观众,这将是最具挑战性的地方之一,就是说我们是否有能力、手段和艺术方法来实现这部作品的整体呈现,展现它的全部价值、美感和精神意义,从而使观众能够深入体会。这是我们最大的考量。」
《牡丹亭》属四百多年前的鉅作,但直到现今,一直还有人为它续命、或为它创作新的生命,然而它的文学价值何在,能如此服众?先从其整个悲痛的爱情故事出发:《牡丹亭》以悲伤的爱情故事为核心,它有力展示了「爱」的力量和命运的残酷。这种对情感的深刻描绘触动了观众和读者的情感,使他们能够共情和思考爱情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其次,汤显祖通过剧中角色的塑造,深入剖析人性的複杂性,以及对命运的无奈,无瑕地展示了人们在情感和命运之间的挣扎,藉此揭示了人性中的善良、矛盾和脆弱等等,可谓完美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再者,《牡丹亭》不仅单纯是一个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价值观。作品中明与暗地描绘了贫富差距、婚姻制度和伦理道德等等之问题,使人们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弱点进行了反思,正如导演所言:「汤显祖要写的,并非只写着一位女孩子的生命、精神的经历,作品也反映着民间社会的一个全方位介绍、对理学的全面抨击,以及个人人文情感的一次完整抒发。」也宛如崑剧艺术家指导张静娴所说,「他写了明朝末年的腐败社会,因为他有很多篇章都写到了。他借了这个故事,去跟那些年轻一代去沟通。」诗意的语言和写作技巧:《牡丹亭》的文学风格优雅诗意,充满了诗人的悲伤和对美的追求。汤显祖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精妙的写作技巧,使作品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和音乐性。这种语言的运用使作品更具文学价值,也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戏剧中的经典之作。最后,我们再以诗意的语言和写作技巧作出发,可见《牡丹亭》的文学风格优雅诗意,充满了诗人对美的追求——汤显祖运用了极度丰富的修辞手法及精妙的写作技巧去完成作品,使其充满艺术性及音乐性。这种语言的运用使作品更具文学价值,也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戏剧中的经典着作。
「它不仅仅是一对恋人的故事,还反映了整个明代的社会、美学、精神、社会系统、道统、人文和民俗。然而个人其中一最喜欢的情节,莫过于杜丽娘变成灵魂之后,与柳梦梅相遇,她表达了在人世间无法实现的爱情、理想、自由、渴望和人性的追求。只有在成为鬼魂的时候,她才能完成这样的一次奔赴。」——导演郭小男
舞台上的剧本
当然,要将几百年前的作品放到观众面前,方要尝试用着当代的语言与大家对话与会面,然而导演更说,舞台与不少细节,也有为现今观众修改之必要:「今天,我将创作放在当代的语境中,试图以现代的意义解释和表达这部作品的人文意识。 这种尝试是为了将传统艺术真正融入到今天的逻辑中,使其成为符合当代艺术语境的作品。然而,我们无法完全还原原着四百年前的精神风貌和演剧方式。但是,今天的创作人员,将他们全部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这部作品中,这种诠释是属于当代的,带有现代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不论经过多少年,这种现代的解读都能带来一种现代的冲击和体验。」其转台设计主宰,舞台行云流水,闺阁、花园、宫殿、乡村景致交替,节奏明快如电影之触。布景、灯光、服装与崑曲融会,古雅风韵与现代美感交融,幻境迷濛,诗情画意,旧有中现新生,新生中承旧根,载人游梦境。
然而,国家一级演员、闺门旦罗晨雪,又如何将杜丽娘由怀春少女、美艳鬼魂,再到温良少妇的心境转变,演绎得丝丝入扣?「我们从崑曲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导演也会给你一个具体的情景,让你理解角色的背景和心理,你先必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面对的是敌人还是爱人,并将这些元素与音乐和唱腔结合起来。演员需要根据唱词和唱腔的节奏,以舞蹈和戏曲的方式表现角色的情感和动作。」她说,整个过程需要从粗糙到细腻,从简单来到繁複,然后再进行简化,以呈现出乾净、精练的表演。「崑曲确实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它不仅仅是表演技巧,还能让我们思考和感慨。通过唱腔和情景的呈现,我们能够深入思考生活的意义和时间的流逝。崑曲给予我们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的感悟,例如对于我们来说,作品可能会感慨于不得志和孤寂,而对于老人来说,则可能更加思考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
两位主演更认为,现今很多演出缺乏宛如《牡丹亭》般那诗意的质量,更多地依赖直接的叙事,也望演出能再次唤起大家的想像力。「杜丽娘这个角色的情感深度和丰富程度让人一辈子都无法完全理解,年轻时学习戏曲的时候,往往只是简单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表演,而现在重新阅读文本,更会有新的认识。」国家一级演员、闺门旦罗晨雪说。
「国宝级」崑剧艺术家指导岳美缇、张静娴作为此次作品的艺术指导,她们二人也大胆脱开旧有框架,亲身细听两位主演对《牡丹亭》、甚或爱情的体法,再与其一起出发、重新探讨是次作品的演绎走向。艺术家指导张静娴分享:「作品会随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学意义,然而这一代年轻的演员,又对这个爱情故事有着什么样的体法呢?再问,我们的观众去欣赏这个剧目时,是不是能够有着这种年轻人的那种共鸣呢?能否从这个剧中感受到呢?你有没有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进入去看这个经典的文本呢?」如此一说,艺术指导更需抽离文本,从不同角度纵观看舞台的全貌,同时容许导演为剧目作出合理的修改,但她们也多调,有些东西,演员是必定要遵守,也不能为舞台效果轻妥协的:「造型、一些步法,演员可为舞台设计而作出修改,但其唱腔却不可为任何而改。你把唱腔唱好了,声音出来了,眼睛做好了,观众也会集中在你身上。现在很多人都说科技,但对于这个演出,最重要却是手、声音、眼睛、身法。」然而,张静娴老师也正正指出了,为何昆曲与《牡丹亭》,之所以历久不衰、长存百世的原因了。还有些东西,仍只属「人类」的遗产、「人类」才方可拥有。
香港艺术节「上海崑剧团──全本55齣《牡丹亭》」
演出日期:
上本 【1-21齣】:3月2日 晚上7时15分
中本【22-37齣】:3月3日
下午2时 下本【38-55齣】:3月3日 晚上7时15分
演出地点: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
谁是中国最美的声音?
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拥有四百年的历史。它起源于苏州,流传于江南地区,以苏州方言演唱,吴侬软语,余韵悠长。2006年,苏州评弹成功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被誉为「吴韵一哥」团长高博文,将率领上海评弹团,携同吴新伯、黄海华、姜啸博、周慧、陆锦花等多位国家一级演员,为我们带来一场充满江南韵味的精湛评弹演出。
ADVERTISEMENTCONTINUE READING BELOW过去到现在
高博文说:「评弹起源于苏州,旧时其他形式的娱乐活动并不常见。电影和电视剧不太受关注,因为无法在街镇上播放,而且,这个地方的娱乐生活相对有限。要不就是赌钱,但这并不被视为高尚的娱乐活动。另外,报纸也是过期的,因为运送到这个地方需要船运,故此来到当地,报纸需要花上十几天才能送到,所以评弹的说书场所,便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新闻娱乐中心,也是时尚和文化的集合地。」评弹结合了评话和弹词两种曲艺形式。评话又称为「大书」,通常只是说故事而不唱歌,内容多涉及历史兴衰和侠义公案,风格粗犷豪迈。弹词则称为「小书」,结合了说和唱,演绎市井风情和儿女情怀,风格温婉柔和。
评弹以简单的布景、木制折扇和三弦琵琶为表演道具,通过说故事、谐趣、弹奏、唱歌和表演等技巧,在狭小的空间中展现出巨大的戏剧力量,生动地描绘出风流人物和人间情怀。评弹的表演大致分为说、噱、弹、唱、演五个方面。说:演员通过语言来讲述故事、描述环境、製造气氛和刻画人;噱:书中的笑料,以引起听众对演出的兴趣;弹、唱,则是评弹的音乐部分;演则有分「手面」与「起角色」两种 。在1930年代,评弹在上海非常流行,许多弹词名家如张鑒庭、张鑒国兄弟、杨振雄、蒋月泉等等,均常在上海演出。但其较为旧派且方言难推的艺术形式,似乎未能令年青人受落;内容等大多停留在了过去的历史中,令与下一代人的距离越来越远,要如何继续生存下去?创作形式方要为时代而进行修改吗?
高博文直言,这是必须的,但也不会为贴近大众而捨弃艺术本有的人文价值与历史色彩,「一些演出在平常通常是由两到四个人进行,但后来我们也尝试加入了一些新的创意。例如我们加入了女生主唱的表演,如六或八位女生同时穿着旗袍,弹奏着琵琶唱歌。这样的表演增加了舞台的色彩,不再只有两三位坐在台上唱歌。我们每次均会因应不同的合作与主题,在台上进行一些小实验,尝试加入一些新元素在创作之中、试图将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以打破传统的表演形式。」他深信,通过这些创新,同时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方能观众带来更多惊喜和乐趣。
去生活与体验
高博文分享,表演形式如说与噱,也非常考表演家的功夫,「你如何写出一个幽默又引人入胜的文本出来?这都并不简单,便考表演家的本事了。」但他也直言,若要将当代人与古人作出比较,他认为后者所创的故事更具文学色彩、内容丰富而优雅,「就作个例,过去小报记者能够以生动的方式书写平淡的故事,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每天编故事的习惯。然而,现在的作者,包括专业和学院派的,却常常缺乏生活体验,他们只是闭门造车地写作,与时代有一定的距离,那又如何写出好东西来呢?」同样地,语言艺术也面临着困境,他多调,皆因现代年轻人的语言运用和语境经已完全不同于过去,「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发现自己无法理解年轻人使用的语言,他们使用一些缺乏标準语法的网络语言或其他变体。」不过, 高博文也持积极态度——从教育着手,望能培养更多年青人,积极与这一代找上理想的沟通方式。
这次的赴港演出, 聚集了上海评弹团各流派的优秀传承人和多位国家一级演员,为观众带来四场风格迥异的演出。首两场演出将在古色古香的南莲园池举行,分别以《红杏枝头春意闹》和《碧海青天夜夜心》为主题。前者曲目活泼喧闹,展现了评弹艺术在人物形象和场景呈现方面的非凡技巧;后者则演绎了《杜十娘》、《长生殿》、《啼笑因缘》等爱情经典,让观众穿越时空感受悲欢离合。演出还提供精美的素食点心,让观众品味着享。
后两场演出将在香港大会堂这个法定古蹟举行。观众将欣赏到众多耳熟能详的评弹经典曲目,其中最令人期待的是《红楼梦中人》弹词流派演唱会专场。演员们将以不同的流派演绎十四首与古典名着《红楼梦》相关的选曲,并运用「蒋调」、「杨调」、「丽调」、「琴调」等特殊唱腔,细緻描绘出大观园中众生的各种形态。这四场演出如同珍品盛宴,让观众全面体验苏州评弹的动人魅力。
香港艺术节:上海评弹团
演出日期及地点:
2024年03月17日(周日), 下午 2:00 《红杏枝头春意闹》南莲园池专场
2024年03月17日(周日), 下午 5:30 《碧海青天夜夜心》南莲园池专场
2024年03月18日(周一), 晚上 7:30 评弹传统经典专场
2024年03月19日(周二), 晚上 7:30 《红楼梦中人》弹词流派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