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三月尾声!近日必看展览还有位于JPS、Soy Gallery、油街艺术空间等 不同展览现正进行中!

Lifestyle

来到三月尾声!近日必看展览还有位于JPS、Soy Gallery、油街艺术空间等来到三月尾声!近日必看展览还有位于JPS、Soy Gallery、油街艺术空间等 不同展览现正进行中!

READ MORE

登入 Cosmart 浏览本网站可获取积分

立即登入/登记

来到三月尾声!近日必看展览还有位于JPS、Soy Gallery、油街艺术空间等 不同展览现正进行中!

Art month当然并不只有Art Basel值得一访,坊间也有大量不同展馆与单位,也积极为大家带来各式各样的展览,如香港油街实现艺术空间举办的伦敦着名跨界艺术家及场景设计师Gary Card个展、Young Soy Gallery所呈献香港艺术家含蓄 (Ricky Luk)的个展:「为何不拥抱」、WOAW Gallery所呈献的《Objecting Reality》群展……

ADVERTISEMENTCONTINUE READING BELOW

伦敦着名跨界艺术家及场景设计师Gary Card于油街艺术空间呈献:《人山人海》个展

伦敦着名跨界艺术家及场景设计师Gary Card在香港油街实现艺术空间举办首个个人作品展。名为「人山人海」的展览通过重构和融合东西文化的图像,探索Gary那充满色彩玩味的视觉语言。展览套用流行的中式英语成语,分别以不同元素如双重性、重新解释含义,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产生新灵感的潜力,让观众以全新视角去探知熟悉的事物。

展览分别设置于室外及室内空间,Gary希望透过大型雕塑、绘画和录像作品来捕捉香港的活力,将他身为名场景设计师所掌握的表现手法和空间感知,以及他多年来发展出的美学,洋洋洒洒地尽情发挥。艺术家并以一种其命名为「时间藤壶」的概念,在雕塑和画作表面层层堆叠上熟悉和抽象的物体。 这种看似不经意地把历史、多种风格和形状并列堆砌的手法,直接反映他对香港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的观察和解读。另外,为配合《人山人海》个人展览的开幕,Gary更与玩具公司Unbox Industries合作,隆重推出一款名为「Sad Sack」的全新限量版玩具。

「透过如商业/神圣、卡通动漫/写实主义、东方/西方等二完对立,这些造型体现了『时间藤壶』的概念,并说明了无论是神圣或世俗的人物,在穿越时间时,一路捡拾,让意义变得更为丰厚。这趟旅程不仅改变了他们,更在过程中创造了新事物。虽然它们原始的形态仍旧存在,但对它们当前的意义和背后的创作目的,就留给观众来辨别和诠释。展览中的雕塑/作品,许多元素则都来自我于2023年造访香港时所拍摄的照片,并结合了我过去的雕塑/设计、来自报章、杂誌、广告中的作品、旅游纪念品、从旧杂誌和互联网上获取的图像。」

ADVERTISEMENTCONTINUE READING BELOW

Young Soy Gallery欣然呈献香港艺术家含蓄 (Ricky Luk)个展:「为何不拥抱」

本次展览汇集了含蓄近期创作的作品,回应艺术家长久以来埋藏在心中深处那道微细的声音。 「成长后,身份环境总是变得复杂。战争、冲突、争拗、失望失落,各式各样看似能被轻易描述的表像,犹如二元对立却又千丝万缕 — 我们身边存在着太多太多无法被理解的纷争。」含蓄说。

「为何不拥抱」系列的作品回应我们在近年混乱和充满创伤的经历。对艺术家而言,这些情境虽然可以用言语来概括,但它们对我们的影响却难以简单描述。含蓄的作品深入我们内心深处,并向我们发出深切的提问:「如果一切可以变得更容易更简单直接,为何我们之间不能好好拥抱?如果我们都能紧紧相拥?世界可能会否变得不一样,如果我和他,他和她,我和我自己都可以好好抱一下,一切又会否变得更容易?」

他自2014年起放弃建筑师一职,全力投入艺术创作。艺术家自始纪录每一个他与陌生人对话后收集到的故事,将各种被掩藏的情绪转化成创作,并先后推出多本文字绘本,当中包括:《如果我们只有相遇不会重逢》、《我不要在孤单中死去》、《累倒就躺着不要动》、《于是我们拥有了失去》……他通过所有创作,均将自我难以言说的情感重新梳理,捕捉每一个人错综複杂的经历,并无惧展示世界与自我内心的脆弱,从而释放内在情绪。

霍刚《再遇・归来》:几何抽象艺术先锋经已执笔逾70载

上世纪六十年代,只学了六个小时意大利语的霍刚,便只身独自前往米兰旅居,当时身上只剩下一两百美金。从那时起,他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旅居生涯。霍刚的艺术创作源于文化巨变的时代,从战争到疫情,他的创作跨越了大半生。现年九十多岁的他,从年轻气盛到如今的苍颜白髮,持续不断地创作,他心中怀揣着一颗纯真的赤子之心。

霍刚被称为「东方画会」八大响马之一,他的画作经常呈现圆形和加长条组合的几何图案,他戏谑地称其为「珍珠奶茶」和「吸管」。这些独特而抽象的图像融合了霍刚近一个世纪东西方思想碰撞的哲学精髓,同时也凝聚了他数十年来对绘画的不断探索。他通过点和线的反覆堆叠,揭示了绘画的深层含义,融入了西方媒体所营造的诗意之中,同时又蕴含着东方精神和哲学。

在晚年之际,作为国际现代艺术浪潮中的重要华人艺术家,霍刚趁着「艺术三月」之势来到香港举办展览。这个名为《再遇・归来》的双城个展将展示霍刚与香港这个世界艺术港湾的相遇与交融。展览将在三月底同步于两个重要场地──交易广场和香港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Hong Kong)举行,回顾霍刚的抽象艺术创作。之后,展览将回到霍刚的出生地──南京,重返他的心灵故乡,通过这两个城市的交错展现霍刚创作背后的根源和原动力。

向艺术及女性力量致敬!香港赛马会「Women ‘N Art」夜马派对专访荷兰唱作天后Wende 以歌剖白女性在当代社会的挣扎与自省ADVERTISEMENTSCROLL TO CONTINUE

WOAW Gallery呈献:《Objecting Reality》群展

展览由Saša Bogojev策展,展示出十位国际知名艺术家的近期作品,当中包括Niklas Asker、Jennifer Carvalho、GinnyCasey、Suzuki Hidetaka、Quinten Ingelaere、Heesoo Kim、Damien Meade、FilipMirazović、Ken Nurenberg 及 Wedhar Riyadi。展览的主题为立体平面化,展示艺术家如何将现实中三维空间裏的物件演化成画作裏的静止而凝固之物。「艺术是一种谎言。」「画作是幻象。」这些哲学理论及艺术观反映了艺术的本质及其中与现实的联繫。作品深入地演绎了艺术如何描绘及诠释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由此可见,绘画无生命物体的这个传统见证了人类如何迷恋于将平凡演绎及美化为超凡的倾向。

我们从各时代的艺术文化部分都看到跟以上的想法一脉相承,人类都习惯将现实拟物化,从而展现对现实的抗拒——不论是埃及古墓内发现的食物和财物描绘、罗马传承至今的装饰性壁画或马赛克地板、中世纪所找到象徵宗教和寓言意义的描绘、再到16世纪及17世纪于荷兰渐渐冒起的静物画类别,这些都是历史上很好的例子。艺术家们以高超的技巧去捕捉深度和透视视觉,因而能够在平面的画布上展现出立体物件的精髓,运用灵活的光、影交织舞动,为静物创出了戏剧性的专属舞台。

回看巴洛克时期的作品都会歌颂明暗对比法所造就的戏剧性,赋予作品主体一种似雕塑般的生命力︔反观当代画家则倾向捕捉物件光亮而顺滑的表面上似幻似真的光芒。我们正身处于一个日益被人工、人造、非有机及虚拟存在所定义的时代,反之更引起了大家对捕捉周遭环境中的静止和了无生气之物的兴趣。

ADVERTISEMENTCONTINUE READING BELOW

梁雪英现代中国水墨画展:《融象》

香港水墨艺术家梁雪英在港举办首次个展《融象》,展出22幅以她近年来以冰雪极地、生灵和自然花鸟为主题的作品,于已于尖沙咀1881古蹟展览馆展出。

梁雪英对东西、南北文化的融合深有体会,她生于香港,在香港成长并接受教育,九十年代移居北京。近10年到世界不同地方旅行,视野开阔,对不同文化的感触、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成为笔下大写意的方向。梁雪英极地旅行的经历给她带来与天地精神独来往的灵魂净化之感,同时也让她也看到极地因全球暖化而逐渐消融、生灵遇险的严峻问题,因而产生《融象》一系列歌颂自然、呼吁环保的作品。

《融象》梁雪英现代中国水墨画展主要呈现「极地」和「繁花」两大系列。「极地」系列中,梁雪英运用自己独特的皴法,以晕染的效果勾勒冰山消融的轮廓,从而寄託出严肃的普世人文关怀。技法上,她以大片水墨泼洒出寂寥又崇高的冰雪世界,不仅以湿笔诉説冰雪消融,更有几处枯笔增添苍茫和张力。她的《水图》继承马远之精神,又增添个人的柔韧律动,视觉空间更显浩翰而不失亲切。《企鹅》亦是梁雪英对传统花鸟的突破,没骨笔法不仅保留企鹅的形、色、神、趣,更赋予了企鹅与冰川当代的人伦关係——相互依赖、相互消融。「极地」系列表达了艺术家对环境破坏的深切忧虑,她将自己对生灵和自然的关注转化为笔下真挚且富有生命力的视觉意象,以笔墨发声,呼唤观者对时间和生命的哲思。

梁雪英生于香港,自幼学画,早年师承岭南画派大师赵少昂先生。与本地艺术家不同,梁雪英到中国水墨大本营——北京,深耕水墨艺术。1992年,梁雪英前往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深造,跟随享誉当代画坛的大写意花鸟画家张立辰先生学习。张立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在中国笔墨精神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大写意绘画不追求写实,重点是放在追求物象的神似、意境、气韵和格调上,以简练、慨括的笔墨来逞现深刻的意境和情感。1999年,梁雪英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毕业后成爲职业画家。梁雪英在京城浓厚的艺术养分中薰陶30余年,其间不断精进技艺,在大写水墨的领域开拓一片天地。

香港置地广塲呈献:艺术家龙家昇大型个展

本地艺术家龙家昇大型个展《EVERYBODY KNOWS》以人气角色打造沉浸式体验及带来全新零售概念,其由置地广塲、BELOWGROUND及How2work联手策划,艺术家龙家昇(Kasing Lung)个人作品展及期间限定店《EVERYBODY KNOWS》,也于2024年3月26日至4月17日于置地广塲中庭地面及地库作公开展览。

这位出生于香港的艺术家因推出The Monsters精灵系列而广为人知,其中角色「Labubu」更是广受欢迎。此次是他在香港,其出生地举行最大型的个人展览,他喜爱的众多角色和幻想世界将在置地广塲中庭和整个BELOWGROUND呈现。

置地广塲中庭将设立一个特别设计的画廊,外围由龙家昇创作的插画角色剪影包围着,犹如化身访客多角度欣赏其艺术作品,传递欢乐、爱与和平的信息。画廊由屡获殊荣的製作公司Kennedy London打造,重新诠释龙家昇独特艺术风格,25幅全新画作—部分更接近2米高,将引领访客走进龙家昇建构的神秘国度,感受他想像中的精灵和生物。当中最受瞩目的作品必定是展览的点题之作「EVERYBODYKNOWS」三联画,展示了其最具标誌性的Labubu及其他充满活力的角色。从自己的女儿身上汲取灵感、龙家昇将Labubu这个角色设定为俏皮、有趣,对世界充满好奇,与他自己的个性很相似。

龙家昇说:「每当我发现新事物时,我会迅速拿起铅笔,在纸上速绘出来。希望藉着《EVERYBOBYKNOWS》展览,邀请大家一起探索我从世界各地所看到的不同主题。」

《EVERYBODY KNOWS》展览将延伸至整个BELOWGROUND,展出龙家昇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包括雕塑、素描及合作项目,为访客提供沉浸式体验。他的玩具珍藏亦将于特别打造的「Mirror Room」展示,把他多年来製作的700多个人偶以无限倒影形式展出,当中包括Labubu、Zimomo和KingMon等一系列人气角色。

JPS画廊隆重呈献新晋香港艺术家Cynthia Mak的首次个展:「乐宫」

Cynthia的抽象画作受到中国传统宫殿的风格和其错综複杂的结构启发,描绘出她的内心世界,也见证着其艺术成⻑的历程。「乐宫」是Cynthia艺术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展览体现了她的核心价值观:透过创作传播快乐与积极正向的精神,并培养与亲密至爱的深厚连结。「玩乐」的概念贯穿整个展览,它鼓励观众参与其中、沉浸式投入展览,探索其中奥妙。

对于Cynthia而言,宫殿的存在超越物理层面的意义,而更多是一种精神寄託。她认为,它是一个让人感觉像家的地方,让人拥抱自己,感受自我,并享受与挚爱共处的场所。

Cynthia的创作植根于养育她的香港文化,亦受到海外经历的影响,她的作品运用抽象的形状和丰富的色彩重新诠译各种中国元素。「乐宫」就像一个避风港,被充沛的能量和爱包围,观众得以徜徉在Cynthia的作品中,漫游艺术家多年的心路历程。

展览空间以传统中式建筑的布局为灵感,分为三个区域:前院、书房和正厅。每个区域都透过当代元素重新诠释,呼应着中式建筑的本质。在展览的第一部分,访客将踏入门前花庭,遇见一片宁静的莲花池。在佛教中,莲花象徵着成⻑和韧性。儘管环境混浊,莲花在黎明时仍奇蹟般地绽放,寓意着希望和转变。Cynthia的缤纷画作如同盛放的莲花,被陈列在高耸的,花茎之上。从莲花池中浮出的四幅画作象徵着几种高尚的品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个静谧的装置是探索Cynthia创作的旅程开端,它提醒我们捨去无济于事的杂念,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物。

展览的第二个区域为书房区,观众受邀在一片开放的画布上自由探索。而展览的焦点则集中在正厅区域,这个空间将会呈现一个通过当代语言重新诠释的传统中式客厅。在这里,人们欢聚一堂,共襄盛举,共享欢愉。各式中式座椅遍布房间的每个⻆落,每张都有其独特的高度和风格。 

专访非洲之后Angelique Kidjo:「无论你的皮肤长着甚么颜色,也是美丽的。」Art Basel 2024|5大看点及门票售价公开:云集多国艺术品、免费艺术论坛ADVERTISEMENTSCROLL TO CONTINUE TOPIC Lifestyle艺术展览  艺术

by Hazel So 立即登记接收 订阅电子报,获得更多资讯、体验及礼遇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