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从战略角度来看,字节跳动(母公司)收购Musical.ly(现为TikTok)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潜在的战略风险和“后顾之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消除直接竞争对手:" Musical.ly在短视频领域是抖音(TikTok)在美国等海外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收购Musical.ly意味着字节跳动将这些竞争对手整合到自己旗下,消除了直接竞争,尤其是在海外市场,可以更集中地资源和精力推广TikTok,巩固市场领导地位。
2. "统一全球战略:" 在收购之前,Musical.ly和TikTok虽然都由字节跳动支持,但在产品、运营和部分内容策略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在某些地区存在竞争。收购后,两者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统一产品方向和战略,形成更强的合力。
3. "获取技术和人才:" Musical.ly在短视频技术和算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技术和人才在收购后可以服务于TikTok的进一步发展。
4. "内容生态的补充与协同:" Musical.ly积累了一定的用户基础和内容创作者,虽然用户群体和内容风格与TikTok有所差异,但理论上可以为TikTok的内容生态提供一定的补充,或者在不同细分领域产生协同效应。
5. "应对监管风险(间接):" 虽然不是直接原因,但通过整合,字节跳动可以更好地管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面对不同国家的监管环境
相关内容:
双十一之前,今日新闻不断。
先是和猎豹达成内容出海战略联盟,后又以10亿美金的高价重金收购了北美知名短视频社交Musical.ly,至此,的全球化产品矩阵也终于完善了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猎豹也是Musical.ly股东之一,据猎豹2016年年报披露,截至2016年12月31日,猎豹持有Muscal.ly 17.4%的股份。
不仅如此,11月8日,还以5000万美元参与了猎豹移动子公司Live.me的B轮融资,并以8660万美元的对价收购了猎豹移动旗下的新闻聚合平台News Republic,其中,后者的投资里,猎豹有权选择不超过价值 5000 万美元今日股份作为对价的一部分。
至此,今日打包买下了猎豹旗下所有潜力广大的内容平台,而猎豹也将对今日持股。
这将是一场资本和战略层面的强强联合。
发力于全球化一直是今日的一个核心战略。2016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张一鸣就曾表示:“中国的互联网人口,只占全球互联网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果不在全球配置资源,追求规模化效应的产品,五分之一无法跟五分之四竞争,所以出海是必然。”
而猎豹恰好拥有着海量的海外流量,在猎豹全球近6亿的月度活跃用户中,其中近8成来自欧美为主的海外市场,另外,无论是在用户获取、产品推广、商业化变现还是本地化深入运营方面,猎豹都拥有成熟的出海经验。
猎豹最大的问题是不擅长内容,因而即使拥有Live.me这样的优质资产也未能让其发挥最大的价值。发展到现在的猎豹急需一个懂内容的人来帮它填充自己的海量工具,以提升集团整体的变现能力,而今日懂内容,更懂变现,只缺入口。
而对今日来说,想要做到千亿市场,就必须放眼海外,借助猎豹的流量,可以大大节省在海外布局的时间,擅长的内容也拥有了可以释放的入口。根据美国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的消息,今日还曾在去年试图收购美国内容社区Reddit。
再来看一下Live.me和Musical.ly为什么需要。
Live.me是猎豹将中国的直播输出到海外的典型产品,上线以来,备受北美青少年的欢迎。截至2017年7月,Live.me排在Google Play美国社交产品畅销榜第一名。
但正如上文所说,在Live.me的发展过程中,猎豹逐渐发现了自己对内容型产品的力不从心,在一次与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的对话中,猎豹移动CEO傅盛谈到,“在做海外内容这方面的阻力,是比做工具要大得多的。”
的确,国外的社交市场已经被Facebook和Snapchat等社交巨头瓜分,作为一家中国企业,要想在其中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但张一鸣向来是走技术驱动内容的路线,如果按照今日的内容打法去海外试水,或能使Live.me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而Musical.ly和的互补性则更强,Musical.ly是近年来深受全球青少年用户喜爱的短视频社交App。2014年,这个由国内团队开发的App正式出现在北美市场,此后一路走红,一度登顶美国App Store榜。目前,Musical.ly全球每天的活跃用户数超过2000万,其中北美活跃用户超过600万。
谈及Musical.ly在美国的成功,创始人阳陆育倾向于把它归结于幸运。恰好赶上了美国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又恰好赶上美国千禧一代充沛的展示欲和创造力。
在运营策略上,Musical.ly和快手类似,走的是不买流量,不买头部用户,也不买优质内容的去中心化策略,而这也让Musical.ly在美国成为了一个像快手一样拥有旺盛UGC力量的短视频社区。
但有趣的是,这放任自然的运营策略背后的原因其实是Musical.ly在进入美国初期真的太穷了——彼时他们只有猎豹给的1000万元人民币,租完场地,发完工资就已经没有多余的运营预算了。
直到2017年年初,Musical.ly的发展战略还是暂缓中国市场的进入。按阳陆育的话说,“先对中国形成包围圈,再来打中国。”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2016年9月,今日宣布投入10亿元全力备战短视频,同年,产品设定和Musical.ly高度重合的抖音上线,2017年3月,抖音度过冷启动,各项数据开始飙升。
在Musical.ly反应过来以Muse品牌杀回国内时,早已不是抖音的对手,直到现在也没有拼出自己的市场。
过去的半年,抖音增长速度如同坐上火箭。在界面创业《叫板快手 月增长用户超千万的抖音真能做到吗?》一文里曾提到,2017年3月起,抖音的数据开始飙升,7月日均增长用户曾达到40万,8月其日均视频播放量超过10亿。
在这款软件的身上,你完全看不到的影子,产品整体气质以新潮炫酷为主,吸引到目标群体也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
除此以外,进入7月以来,抖音突然展现出了非常急切的扩张意愿,各式市场手段层出不穷,还搭上了今夏最火的综艺《中国有嘻哈》,致使该月用户新增又到达了一个小高潮。毫无疑问,这个阶段的对抖音一定是相当重视的,资源广告有多少砸多少,对比因没钱而不去刻意运营的Musical.ly,抖音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按理说,双方如果在各自擅长的市场默默耕耘倒也无碍。问题是,2月,全资收购了Musical.ly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对手——短视频平台 Flipagram,8月今日又宣布投入上亿美金帮助抖音出海国际化。至此,系短视频已经在海外对Musical.ly实现了夹击之势。
最近几个月的状况是,Musical.ly和Flipagram在北美继续缠斗,抖音则避其锋芒选择了从东亚切入。
对Musical.ly来说,此时无论是坚守北美市场,还是向东南亚等地扩张都会面临系产品的竞争,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无论是资金、资源还是运营能力,Musical.ly都和不是一个量级。如此耗下去,守不住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恰好此时抛来了橄榄枝,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一阶段向Musical.ly提出收购邀约的还不止一家,有意向的收购方甚至包括腾讯。
最终阳陆育选择了,这也很好理解,全球化战略和短视频内容矩阵对现阶段的来说是重点战略,但对腾讯来说就不一定了。更何况,给出了10亿美金的高价,要知道,一年前,Musical.ly估值还仅有在5亿美金,如今短短一年,估值就翻了一倍,算是卖出去一个好价格。
而也获得了一个巨大的海外入口。事实上,与Musical.ly回国的坎坷之路类似,抖音近几个月的出海并不是一帆风顺,根据Sensor Tower截止11月9日的数据,抖音在Google Play美国短视频类产品排行榜中甚至没有挤进前一百名。
虽说在上亿美金的支持下,抖音有时间慢慢抢占国外市场,但买下Musical.ly后,这种苦活就显得没那么必要了。
现在,抖音可以把全部的运营精力重新放回擅长的国内及东亚市场,专注于与快手的竞争,而Musical.ly也可以借助的推荐技术在业务层面取得进一步突破。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的压力,近几个月,快手的出海步伐也在悄悄加快,甚至在印尼、韩国等市场都有加大运营力度,下图是猎豹大数据提供的快手在韩国的周活跃渗透率趋势图,可以看到,10月以来,快手在韩国经历了一波猛涨,而目前,抖音还没有主攻韩国。

接下来,想必系短视频也会继续在整个亚洲狙击快手。
无论如何,吸收了Musical.ly之后的今日短视频矩阵变得更强大了,这一定不会是快手想要看到的。
——————————
关注「界面创业」公众号 阅读有价值和有意思的创业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