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广宁强强联手,共铸“天凝丝丹笋”品牌,助力“百千万工程”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这是一个关于广州市天河区和清远市广宁县合作推广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积极举措。以下是对这个主题的解读和相关信息:
"核心事件:"
广州市天河区和清远市广宁县合作,共同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天凝丝丹笋”,旨在通过品牌建设,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在乡村振兴和农产品产业发展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
"背景与意义:"
1. "“百千万工程”背景:" 这是广东省一项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旨在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该工程强调产业兴旺,特别是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和乡村产业。 2. "天河与广宁的合作:" 这体现了区域间合作共赢的理念。广州天河区作为经济发达的城区,拥有市场、品牌、资金等优势;广宁县作为清远的山区县,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特别是丹竹笋。双方合作能有效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3. "“天凝丝丹笋”品牌:" "命名寓意:" “天凝”可能指天河与广宁的“天”与“凝”(广宁古称“凝”),象征着两地携手;“丝丹笋”则直接点明了核心产品——广宁县著名的丹竹镇出产的竹笋,其品质优良,口感独特,被称为“笋中之王”。加上“

相关内容:

夏日正是吃笋的好时节。6月30日,“天河广宁齐携手,助力百千万工程——‘天凝丝丹笋’品鉴推广会”在广州天河区举行。这场别开生面的品鉴会不仅是一次美食盛宴,更是天河区与广宁县深化产业协作的重要里程碑。

天河区优质笋走进广宁县

2023年以来,天河区紧抓天河-广宁协作契机,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核心,践行种业振兴行动,将“吊丝丹”竹笋优质种源引入广宁。

据悉,该项目整体投入64.5万元帮扶资金,并整合农业科研力量,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从“输血”到“造血”转变,探索出产业协作与种源保护双赢路径。如今,两地携手打造“天凝丝丹笋”品牌,正为广宁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百千万工程”注入新活力。

活动现场,73岁的曹海清动情地分享了他与吊丝丹笋的故事:“从1971年开始种植吊丝丹笋,到后来在饭店烹饪竹笋美食,我见证了这项技艺的整个发展历程。”今年3月,天河区沙东有利集团将百年优质种源捐赠给广宁县坑口镇下寨村,如今看到吊丝丹竹笋在广宁成功复刻,曹海清感慨道:“这是我们沙东村吊丝丹竹笋技艺的传承发扬,让这份舌尖上的美好得以延续。”

沙东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天河区的一份子,我们深感自豪。特别是沙东有利集团成为两地产业纽带,将百年种源成功引种广宁,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场品鉴会是两地深厚情谊和产业协作成果的集中展现。”

在活动现场,多项重磅合作相继落地——产销合作签约,打通“天凝丝丹笋”销售渠道;扩种及订单销售签约,预计年产量将提升30%;技术开发签约,引入省林科院等科研力量;文创合作签约,开发系列竹笋主题文创产品等。

据了解,上述一系列合作将全方位推动“天凝丝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带动当地农户增收20%以上。

天河餐饮市场与广宁县优质食材成“最佳拍档”

值得关注的是,当日的广宁笋品鉴环节成为活动亮点。一道道由来自广宁的天凝丝丹笋制作成的美食让人食指大动。肉质清脆、爽滑、鲜嫩的笋经过精心烹饪,变成竹笋炖汤、笋春卷、笋虾饺、吊丝丹笋鲜切等美食现于食客眼前。

此外,还有来自广宁县的特色食品云吞、香鱼等,食客赞不绝口。还有企业家对香鱼特色产业饶有兴趣。

来自广州的美食专家余永文大赞了现场的美食。同时,他表示,天河区经济发达、餐饮行业兴旺,有很多高级餐厅,好的食材需要有好的餐厅、好的厨师将其风味最大程度呈现,天河区餐饮市场与广宁县优质食材正是“最佳拍档”。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钻莹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