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聊聊曾经辉煌但现已消失的显卡品牌——"艾尔莎(Elsa)",特别是其板卡产品。
艾尔莎可以说是图形加速卡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名字,尤其在 2D 显示和早期的 3D 加速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它最终未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技术浪潮,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以下是关于艾尔莎板卡的一些关键点:
1. "起源与早期辉煌":
艾尔莎起源于荷兰,最初是一家知名的显示器制造商。
后来,它转向了图形加速卡(GPU)市场,并迅速成为欧洲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在 1990 年代中期到末期,艾尔莎凭借其创新的 2D 性能和不错的 3D 加速(尤其是在与 3Dfx 竞争时),在个人电脑市场享有盛誉。
它推出了许多成功的板卡,例如:
"Riva TNT 系列":虽然核心是 nVidia 的产品,但艾尔莎的 TNT2、TNT2 Ultra 等型号在市场上表现优异,尤其是在 2D 图形质量方面备受好评。
"GeForce 系列":在 nVidia GeForce 256、GeForce 2 MX/GeForce 3 等产品上,艾尔莎也推出了对应的板卡。
相关内容:
一块发黄的主板还躺在抽屉,型号GLoriaIII,风扇早就不转,PCB边缘磕掉一小块,像缺了牙的老人。

二十年前装机店海报把它挂在最显眼位置,老板吹得天花乱坠:德国原厂、Quadro血统、渲染速度甩游戏卡几条街。

那会儿没人怀疑,ELSA就是信仰卡,贵也咬牙上。
结果现在二手群里喊两百包邮都没人要,挂三天降价到一百五,还被人回一句“拆显存颗粒卖废铁?
”
ELSA这牌子,像极了那些早年拿诺奖、后来论文没人引用的学者:论文引用次数巅峰停留在1999,后面全是自我引用。
最魔幻的是,2000年他们把整个驱动团队打包送给NVIDIA,换三年Quadro独家销售权——听着像把灵魂卖给魔鬼,魔鬼也的确兑现了三年甜枣,第四年翻脸不认人,ELSA直接裸奔,连芯片优先供给都排不上号。
破产像多米诺,一块倒全都倒。
德国总部关门的那个下午,亚琛下小雨,员工抱着纸箱走出来,纸箱里只有印错logo的彩盒,连螺丝都没多给一颗。

隔条街的啤酒馆照常灯火通明,没人抬头看一眼。
可故事最怕断章。
你以为ELSA彻底没了?
错,日本和台湾两家分公司活成了真假美猴王。
日本那边换上TJC马甲,卖Quadro卖得风生水起,型号命名偷懒到直接加J后缀;台湾技嘉接手,转攻FireGL,包装盒还印着ELSA大字,老用户一摸就知道不是亲骨肉。
两边互不相认,却共用一段广告词:“源自德国亚琛的严谨血统”——亚琛的人听了大概想报警。
2004年“王者归来”口号喊得震天响,新品发布会放在台北电脑展最角落的摊位,发了一下午的钥匙扣。

媒体标题写“老牌劲旅复活”,正文配图却泄露真相:塑料风扇罩一捏就变形。
有博主直播烤机,十分钟核心飙到95℃,弹幕笑成一片:德味儿原来是指温度。
最尴尬的是2017年那张GTX 1080Ti,贴牌就算了,配色还做成玫红,贴吧老哥开贴吐槽:“给矿老板省灯光钱?
”更吊诡的是保修卡写的售后地址在东莞长安镇,某工业园三楼,隔壁就是速食店。
网友实拍门牌,铁皮卷闸门上用红漆手写“ELSA”三个字母,掉漆的S像要逃跑。
2022年他们不死心,联名一家深圳方案公司推RTX 3060,盒子印着大大的“RayTracing Ready”,结果拆机用的是GA106核心残血版,显存混用三星和美光。
贴吧里有人做显存抽奖表格,中奖美光颗粒的楼主被围观恭喜“喜提矿渣”。

官方客服统一话术:不影响性能。
用户回怼:那怎么隔壁华硕同型号就能跑到更高帧?
客服沉默十分钟后复制粘贴:感谢支持。
情怀终究敌不过跑分。
B站有UP主把当年的Synergy II和今天的3060摆在一起,跑同一个3DMark场景,老卡风扇呜呜响像拖拉机,分数只剩新卡四分之一。
弹幕刷屏“爷青结”。
评论最高赞却扎心:当年买不起的,现在还是买不起好卡。

也有倔老头不信邪,花四千多买了张艾尔莎RTX 5060Ti,只为点亮机箱里那块二十年前的ELSA灯板。
装完机第一时间拍照发帖,配文“少年执念今日圆梦”。
两天后跟帖翻车:游戏里风扇尖啸,驱动频繁黑屏,最后降价挂闲鱼,标题改成“传家宝,懂的来”。
品牌兴衰轮回看多了,会发现一个冷笑话:凡是把名字写在显卡背板上的公司,最后都学会了在代工贴纸上下功夫。
ELSA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
只是老用户偶尔搜图,看见亚琛老厂房早改成共享办公室,楼顶标志只剩半个E,心里还是咯噔一下——原来记忆也会掉驱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