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樊文花和巨邦都是化妆品行业里试图打“老品牌”牌子的企业,但市场表现似乎呈现出“一个火爆,一个冷清”的鲜明对比。这种差异背后有多重原因,真相确实有些“扎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樊文花(Fan Wenhua):“火爆”的表象与深层逻辑"
1. "精准的渠道定位与“下沉市场”策略:" 樊文花非常早地聚焦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甚至乡镇市场。这个市场对价格相对敏感,但同时也非常看重“老牌子”的信誉和口碑。樊文花精准地抓住了这一点,通过线下夫妻老婆店、乡镇日化店等传统渠道进行深度渗透。在许多老一辈消费者心中,樊文花就是那个“便宜又好用”的老牌子,具有很高的国民认知度。
2. "极高的性价比认知:" 樊文花的产品定价相对低廉,产品线覆盖基础护肤和洗护,满足基本需求。在下沉市场,这种“一分钱一分货,但性价比高”的形象深入人心。消费者对其有固定的、低成本的购买习惯。
3. "强大的线下网络和口碑传播:" 凭借多年的渠道建设,樊文花在基层市场拥有无与伦比的铺货率和认知度。口碑传播是其重要的营销方式,邻里之间、夫妻店推荐是其生命力所在。这种
相关内容:




美博会上的反差太戳人:樊文花展位排满体验长队,抖音 12 亿曝光刷屏;巨邦占着黄金位置,却没多少人驻足。同是深耕美业 37 年的老品牌,为啥热闹与冷清差这么多?核心是 C 端和 B 端开店模式的根本不同。
客户定位决定战场:C 端拼热闹,B 端重精准
樊文花把目标对准普通消费者,走 “社区便利店” 路线 ——15㎡就能开、6.3 万就能加盟的轻模式,3 年开到 6000 家店。社区店靠美团引流、抖音团单转化,把面部护理做成和奶茶一样的高频消费。对 C 端品牌来说,门店越热闹越能吸引路人跟风,自然要靠排队、打卡赚足眼球。
巨邦则是美容院的 “幕后供应商”,专注服务 B 端店家。它的客户是全国千余家连锁美容院,靠 “百万级设备 + 上门培训” 成交。B 端生意 “闷声赚大钱”,一个订单利润抵樊文花几十单护理,但谈判周期长、需定制方案,根本不用靠展会热闹拉客,几个老客户的订单就够撑一年。
运营策略背道而驰:标准化 VS 定制化
樊文花能开 6000 家店,靠的是服务 “拆零件”:电泳仪检测 + 分肤方案 + 16 个点位按摩,连力度都有 SOP 规范,新店员 3 天就能上手。98% 的好评率,就来自 “每家店体验都一样”;还靠 “到店护理 + 居家产品” 形成 28 天闭环,复购率自然高。
巨邦却反着来:美容院买设备要 “人无我有” 的技术,设备得匹配门店装修、服务项目,甚至要派技术员驻场培训半个月。这种定制化没法批量复制,展会上摆再多仪器,普通消费者也看不懂参数,冷清也在情理之中 —— 但老客户都知道,它的精力全花在技术研发上,而非流量炒作。
商业本质天差地别:流量裂变 VS 资源沉淀
樊文花的热闹,藏着 C 端生意的逻辑:靠 3 公里一家店的密度 + 抖音、美团流量,用 “高频低价 + 无限复制” 冲规模。哪怕单店利润薄,6000 家店的总量也很惊人,和蜜雪冰城的思路如出一辙。
巨邦的冷清,是 B 端生意的常态:美容院不会轻易换设备商(换了要改整套服务流程),巨邦靠专利技术和深度服务绑定客户。虽然只合作几百家店,但每家每年的采购、维护费稳定,利润比 C 端更持久。
别被展会表面骗了:樊文花的热闹是 C 端模式的必然,巨邦的冷清是 B 端生意的常态。没有哪种模式更好,吃透目标客户需求,就是最好的开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