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刘青云、吴镇宇 畅谈新作《谈判专家》合作点滴与香港电影

Celebrity Feature

专访刘青云、吴镇宇 畅谈新作《谈判专家》合作点滴与香港电影专访刘青云、吴镇宇 畅谈新作《谈判专家》合作点滴与香港电影

Vincent Ma, assisted by Sing Man PangREAD MORE

登入 Cosmart 浏览本网站可获取积分

立即登入/登记

专访刘青云、吴镇宇 畅谈新作《谈判专家》合作点滴与香港电影

Vincent Ma, assisted by Sing Man Pang

由邱礼涛编导,刘青云、吴镇宇主演的《谈判专家》即将上映,大家的焦点,自然落在多年未有合作的两大影帝级男主角,今次我们特别访问了刘青云、吴镇宇,看他们分享拍摄点滴与对香港电影的看法!

Vincent Ma, assisted by Sing Man PangADVERTISEMENTCONTINUE READING BELOW

刘青云与吴镇宇的情谊始于无綫艺员训练班,可说是识于微时,两人由电视台转战到电影圈,曾合作拍下不少经典港片,不过近年却少有合作,要数两人上一部同框演出的电影,竟已是十九年前的《喜马拉亚星》!故剑重逢,一切却彷如昨天,青云说:「我觉得他(镇宇)没怎样改变,好像和从前一样,无论容貌、性格都没有甚么改变。」镇宇也同意:「没错,只是他瘦了一点,他说他有在跑步嘛,应付武打场面时可以更专业一点。」难怪青云近年在不同作品中的动作场面都能应付自如,而在《谈判专家》中,他饰演的卓文伟因捲入谋杀同僚等指控而受追捕,后来更佔领警署挟持人质,所以有较多的动作戏份,他一贯的谦虚回应:「不算多,主要都是追追逐逐而已。」

一对好兄弟难得合作,当然会好好珍惜对戏的机会,不过由于今次谈判戏较多,两人的戏大多是分开演的,青云表示:「我觉得有趣的是,就是我们有正面交流那两场,大家可以见到大家,我真的可以看看:『咦?你这家伙会怎么来呢?』」他说着笑了起来。

顾名思义,今次青云与镇宇两位主角都是谈判专家,虽然都是警察,但和拍一般警匪片却是大大不同。镇宇说:「很不同,因为(今次的角色)是靠一张嘴,不是靠枪。与人谈判是相当不同的一回事,要顾及心理学的层面,思考和说话中间不能拖太久。另外,职业上的需要也不同,一般演警察,你只需要有个『款』,又或者一个外部的架势;而谈判专家反而得融入对方、你的目标身上,令他没有太多情绪(波动),或更容易接受跟你沟通,这就是谈判专家的特质。」

ADVERTISEMENTCONTINUE READING BELOW

一如青云所说,因为戏中几场重头戏都是谈判戏,所以很多时候两人都并非一起同场拍摄。要长时间对着电话或对讲机演戏,会不会更难发挥,拍起来又有甚么不同?青云答道:「我们用了一个不同的方法,分开A、B两厂来拍同一场戏,大家是直接打电话给对方,我们是直接讲电话,两个片厂同步拍,而不是各有各拍。」镇宇补充:「因为大家主要在听电话或拿起电话,所以有些时候会容易撞对白。」这种拍摄方式,不仅拍出紧凑的临场感与张力,对演员的準备方式也有所影响,「拍摄这齣戏时我并想去看太多前文后理,因为它所有东西都是活在当下、即时发生的,没有甚么隐藏。不像爱情片之类的,很多东西都是比较直接的,连隐藏、悬疑(查案)的部分也是直接了当的。所以剧本上也不会去看太多,想在现场去感受,或问导演这场戏的前文后理,抓抓感觉。这样反而更难,亦容许你可以很懒。」他笑说。

《谈判专家》改编自1998年荷里活作品《冇数讲》(The Negotiator),该片由Samuel L. Jackson及Kevin Spacey主演。印象中,香港翻拍荷里活电影并不多,今次邱礼涛再次自编自导,除了加入地道的香港味,角色也经过重新设计,例如原作中Kevin Spacey的角色较具精英气息,《谈》片没有设定搬用在吴镇宇演的谢家俊身上,反而让刘青云饰演的卓文伟承继这种沉稳气质;而最大的改动,是在前段加入两人之间的渊源,电影开始时两人首次合作的挟持人质事件,更是以香港80年代轰动一时的「郭亚女事件」为蓝本,不仅延续了邱导一贯对社会基层的关怀,亦增加了镇宇的角色的篇幅与层次。镇宇认为,电影中的情节虽有参考「郭亚女事件」,但其社会性的影响还是相距甚远︰「那是另一件事,不能相提并论,只不过是带来一种突然感,而他们(戏中的挟持者)本身是被遗忘的边缘人,不正常、需要帮助的人,所以才令(我的角色)有一个转变(去当社工)。」不过,也许是因为要求高,或者是未过足戏瘾,镇宇却希望能拍多一两个镜头,让观众更清楚看到其角色在第一阶段的总结。

【ELLE Bride封面专访】廖子妤Fish Liew:意想不到的浪漫女生【Digital Cover】专访影后余香凝 谱写事业新篇章ADVERTISEMENTSCROLL TO CONTINUE

今次的製作採用本地班底,幕前阵容除了一众熟悉的演员如三哥苗桥伟、黑哥姜皓文、周文健、黄德斌等,亦大量起用了演艺学院或舞台剧出身的演员,例如彭秀慧、杨伟伦、韦罗莎、朱柏谦等等,谈到与这些新脸孔的合作,镇宇表示︰「我觉得很应该多用他们,因为从前我们认知中的演艺学院,读来是没用的,大家好像很介意起用他们,无论电影还是电影好像都不知怎样用他们、无法融入似的;反而近年他们的演出机会增加了很多。」青云亦同意︰「好像多了很多,甚至慢慢地成为主流。」镇宇续道︰「而在他们演出之中,大家从前所担心的问题都没有呈现,反而他们在电影和电视工作中,显示了戏剧修养的重要性。在戏剧里一定要有像他们这样的演员,我会喜欢看,工作起来也会容易一点,这样才是长久之计。」青云亦十分欣赏这些演员,他形容︰「他们有逻辑,而且很有能量(energy)。」镇宇则认为,舞台出身的演员往往变化较灵活,可塑性亦比较高︰「他们在舞台又会很不同,会『发光』一点;而做其他戏的时候,他们是负责创造不同的角色,你会获得不同的人物,所以是好看的。」

ADVERTISEMENTCONTINUE READING BELOW

今时今日,香港电影的产量虽不如从前,但近几年来仍不断有叫好叫座的话题之作上映,港产片重新获得观众注目,表面上是复兴迹象,事实上无论是拍还是看,都和从前大不相同。青云指出︰「我想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问题——我们(电影圈)的人好像很少,这其实是很大的问题。刚才你提到现在演艺有很多演员和导演出来,这是必需的。要有这样的一个地方,有一班不同的人出来,他们有如此的创作能力,争取到如此的机会,这是很重要的。」他回想从前︰「以我们就是TVB(无綫电视),我们一班人在那里受了很长时间训练,可说是实战型,由朝拍到晚。这样做了起码七、八年后,我们出来拍电影是特别快的,甚至会觉得︰『为何他们拍得这么慢?几页纸的台词不能一次拍完吗?』我们当时就是这样训练出来,(为电影圈)带来一班能量很强的人……然而慢慢就没有人,现在缺乏了这些。所以演艺就变成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我们现在需要它。」镇宇也同意︰「没有的话便(人才)断层了,现在不能单靠电视台了。」

曾访问过一些资深演员,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指出,现在的新导演很重视前置準备,开拍前会跟他们讨论很多。镇宇说︰「你说得对,很多演艺出来的人,他们往往有一套流程、方法与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前置的,不像某些只会说两句就这么拍。」的确,听说从前的导演都不爱跟演员讨论太多,多数是埋位便开拍,青云︰「他自己还未知道嘛。」镇宇︰「导演不谈,你就得自己搞。」他俩一唱一和的说道。

最后,承接港产片的发展,我问两位近年有没看过觉得喜欢的作品,又有没有特别想与哪些演员或导演合作?青云说有很多作品他也很喜欢,但却没有想跟哪一个合作。他解释︰「有时候,有些事很奇怪,当你讲想和他合作,往往越是遇不到的,我总觉得是这样。但我相信一定还有很多机会,我还在等。」镇宇则说︰「导演我倒是有想合作的,不过题材问题希望有多一点考量。」他觉得港产片近年的题材变化有点不足,「上一轮很多狮子山精神,或是拍病人、病态的,新一轮就是拍奇案、悬疑的,我比较喜欢这一种。」青云搭话︰「即是拍法庭戏,有些奇情那种?」镇宇回应︰「法庭戏比较有电影感,对白亦需要精準一点,每场戏与观众的交流会较为丰富,而不会(像社会题材那般)太个人化,很少从自己或身边的人的个人经历出发。」青云却认为年轻的导演总会有较强的控诉性,是人之常情︰「其实都是看你怎么写,以《正义迴廊》为例,虽然都是以社会的边缘人为主角,但整个作品会令人觉得很整齐,十分清晰。」镇宇总结︰「伦理片之前是太多了,现在有多一点剧情片,有推进性的,跟观众多点互动的,希望会有点不同。」其实,随着市场与娱乐方式的改变,港片近年多以精品化的方式製作,虽然很多时在题材与风格会偏重个人化,例如去年备受关注的《白日之下》、《年少日记》等,但以「说好故事」为重点的娱乐片亦比以往製作得更加完整、精良,正如今次邱礼涛的《谈判专家》便是一例,没有像过往的港片只顾紧凑剧情,而兼顾了角色的层次与故事的完整性,可说是水準之作。

【专访导演黄呈欣】艺君子剧团以波特莱尔着作《恶之华》为题 导演率一众演员窥探人性与生命:「下一代,又会如何看待我们的作品呢?」专访《黑的教育》导演柯震东:这个社会很现实。 TOPIC Celebrity Feature刘青云  吴镇宇  2024电影

by Nicholas Lau 立即登记接收 订阅电子报,获得更多资讯、体验及礼遇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