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风暴来袭!宝洁巨头宣布美国市场全面涨价,‘快消之王’如何应对挑战?

我们来分析一下宝洁在美国宣布涨价这件事。
这确实是近期全球消费市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可以将其置于“关税冲击”的背景下理解:
1. "关税冲击的背景:" 美国近年来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征了关税。 这导致进口商品的成本(包括原材料和最终产品)显著上升。 对于像宝洁这样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拥有大量海外生产基地和进口原材料的公司来说,关税直接增加了其运营成本。
2. "宝洁的回应——在美国涨价:" "成本转嫁:" 面对不断上涨的生产和物流成本,宝洁(P&G)选择将其部分成本压力转嫁给最终消费者。在美国本土市场提高产品价格是其最直接、最常见的应对策略之一。 "“快消之王”的地位:" 尽管面临成本压力,宝洁仍然是全球领先的消费品公司之一,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地位。这使得它在调整价格时拥有一定的主动权和市场接受度,尽管涨价总会面临消费者的反应。 "并非唯一选择:" 除了涨价,公司也可能选择其他方式应对,例如: "调整产品组合:" 撤销利润较低的产品,专注于高利润产品。 "提高运营效率:" 通过技术改进或流程优化降低成本。 "调整供应链

相关内容:

贸易动荡的成本最终传导至消费端时,连“快消之王”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面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巨额成本压力,全球日用消费品巨头宝洁被迫将涨价压力转嫁给消费者。据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报道,宝洁公司宣布计划今年在美国市场将家庭用品价格上调约5%,以应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10亿美元成本冲击。

这家生产吉列剃须刀、Dawn洗洁精等知名品牌的公司,将对其在美销售产品中约四分之一的商品实施“中等个位数”幅度的涨价。

宝洁公司预计关税成本税后将达8亿美元,占宝洁上一财年843亿美元净销售额的1%以上。

关税成本超预期

特朗普政府对美国贸易伙伴征收的关税大幅提高了宝洁原材料、包装材料和商品的成本。宝洁首席财务官Andre Schulten解释称,尽管公司在美国大幅投资以实现本土化生产,但仍有部分材料、成分和包装无法在美国采购,必须从其他市场进口,因此面临关税压力。

关税的影响还延伸至出口业务。Schulten指出:“我们在美国生产并出口至加拿大的产品也面临关税。”

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了企业规划难度。虽然美国与欧盟本周达成协议,将对欧洲大部分进口商品征收15%关税——仅为华盛顿此前威胁水平的一半,这可能为宝洁节省1亿美元关税成本,但Schulten对此持谨慎态度,表示“在真正看到细节之前,我对此持保留态度”。

宝洁的涨价策略并非简单的成本转嫁,而是将其与产品创新相结合。Schulten表示,价格上涨部分源于产品创新,如最近改进的Luvs纸尿裤和汰渍洗衣粉品种。公司财报数据显示,第二季度有机销售额增长2%,得益于更高的定价和产品组合优化。

业绩稳健但前景谨慎

尽管面临挑战,宝洁第二季度业绩表现稳健。据Visible Alpha调研的分析师预期,公司209亿美元的净销售额超出208亿美元的市场预期,36亿美元净利润同样超出预测。

然而,公司对未来前景的指引较为保守。宝洁预计当前财年有机销售额增长范围为0%至4%。CEO Jon Moeller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解释了谨慎态度的原因。他表示:

公司正面临“高度动态、艰难且动荡的环境”,消费者因关税、通胀、利率、政治社会分裂及移民就业不确定性而“焦虑加剧”。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