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休闲服三巨头半年度业绩惨淡,半年营收不足5亿引发行业关注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也反映了当前中国休闲服市场的竞争格局和挑战。
“浙江休闲服三巨头”通常指的是浙江本土的知名休闲服品牌,最常被提及的是:
1. "美特斯邦威 (Meters/bonwe)":虽然近年来面临经营压力,但仍然是重要的品牌之一。 2. "亚振服饰 (Yazhen)":以“亚振”和“以纯 (Yishion)”品牌为主,其中以纯在国内休闲服市场有相当大的份额。 3. "欧时力 (Ochirly)":定位偏中高端,设计风格较受年轻消费者欢迎。
"为什么这些被寄予厚望的浙江品牌,半年可能赚不到5亿?"
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1. "市场竞争极其激烈:" "国内外品牌林立:" 像安踏、李宁、鸿星尔克等国内运动休闲品牌实力强劲,以及优衣库、ZARA、H&M等国际快时尚品牌,都在争夺同一个消费群体。 "线上冲击:" 电商(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和社交电商彻底改变了消费习惯,线上流量巨大,对线下门店造成巨大冲击。品牌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线上运营和直播带货,成本高昂。 "快时尚迭代:" 消费者对时尚潮流的追求变化快,品牌

相关内容:

“步行街之王”集体熄火,买美邦、森马、太平鸟的年轻人去哪儿了?

——在直播间蹦迪的周成建救不了美邦,把童装当救命稻草的森马也悬,太平鸟贵到4299元一件,还是没人买单。

数据冷冰冰:美邦半年营收只剩2.27亿,利润不到一千万;森马虽然还有61亿盘子,但利润直接腰斩;太平鸟更惨,利润掉了一半多。

三家加起来,还不如安踏一个零头。

问题不是衣服不好卖,是年轻人压根不逛步行街了。

以前放学冲进美邦,199块买件印花T恤能炫耀一周;现在打开小红书,满屏lululemon、始祖鸟,logo越大越显土。

运动户外把“休闲”两个字重新定义:能爬山、能通勤、还能拍照出片,一件外套三合一,谁还买只能逛街穿的休闲服?

库存压到喘不过气。

森马仓库里的衣服要半年才能卖完,美邦更夸张,一件衣服从工厂到消费者手里得等472天,黄花菜都凉了。

门店一关再关,美邦从5000家砍到600家,太平鸟也关了快两千家,只剩森马还在咬牙开新店,但开的越多,库存越多,像往漏水的桶里拼命加水。

转型招数五花八门,效果却像挠痒痒。

周成建亲自下场直播,蹦迪跳舞20万人围观,下单的没几个;森马押宝童装,巴拉巴拉占了六成营收,可孩子长得快,家长越来越精,拼多多59块一套包邮,谁还花两三百买品牌?

太平鸟干脆涨价,开大店、搞联名,一件外套四千多,网友吐槽:“我缺的是设计吗?

我缺的是钱。

最扎心的是,60后70后老板们搞不懂Z世代。

年轻人要的不是衣服,是身份标签。

穿始祖鸟=中产有闲,穿lululemon=自律达人,穿美邦?

对不起,那是“初中回忆杀”。

审美断层像代沟,比库存更难清。

步行街的黄金时代过去了。

以前一条街上三家美邦、两家森马,现在只剩清仓甩卖的喇叭声。

不是衣服做错了,是时代翻篇了。

留给“三巨头”的时间不多了,要么砍掉臃肿的线下,像完美日记一样allin线上;要么学安踏,砸钱收购户外品牌,换个赛道继续跑。

最怕的是一边舍不得旧江山,一边又追不上新风口,最后连清仓都没人接盘。

毕竟,年轻人可以没有美邦,但不能没有拍照好看的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