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斥资16.33亿元收购华晨“中华”品牌,开启新篇章

根据公开信息,2023年4月,宝马集团宣布完成对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BMAC)所持有的华晨中华品牌(勐威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
这次收购的交易金额确实是"16.33亿元人民币"。
以下是关于此交易的一些关键点:
1. "交易双方": 收购方:宝马集团 (BMW Group) 出售方: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 (BMAC) 核心资产:勐威汽车有限公司(拥有“中华”品牌在中国大陆的生产、销售和运营权)
2. "交易金额":16.33亿元人民币
3. "交易目的": "品牌整合":宝马旨在将“中华”品牌整合进其在中国市场的品牌战略中,可能考虑将其重新定位或与宝马、MINI、雷克萨斯等品牌进行协同。 "提升市场地位":获取一个在中国市场有一定认知度的品牌,有助于宝马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整体地位。 "资源优化":结束与华晨的合资关系,使宝马能够更直接地掌控相关资源和决策。
4. "后续发展": 收购完成后,“中华”品牌的所有权归宝马所有。 关于“中华”品牌未来的发展,宝马方面曾表示会进行评估和规划,可能会进行品牌

相关内容:

(文/余外军 编辑/娄兵)华晨集团历经9个多月的破产重组终于有了最新进展,8月31日上午,华晨集团等12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召开了第二次债权人大会(下文简称“华晨二债会”)。在华晨二债会上,包括宝马中国收购“中华”汽车品牌等三项议案已经全部通过。

据悉,宝马中国将以16.33亿元人民币收购“中华”汽车品牌。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11月20日,“中华”汽车品牌生产相关部分资产为12.33亿元,这相当于宝马中国花费4亿元购买生产资质。

宝马中国收购中华品牌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早在华晨集团于今年5月20日开始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时,宝马集团旗下间接全资子公司宝马(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不久后便正式向管理人报名,表明收购意向。

对于此次收购中华品牌,宝马中国回复媒体称:“我们希望以实际行动支持华晨集团的重组,并致力于进一步拓展我们在辽宁省的业务,我们希望使用华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现有的生产能力。”另外,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华汽车品牌上述资产将用于生产宝马相关产品,此后中华品牌将不复存在。

曾经让其他国内车企羡慕不已的华晨汽车,如今以破产重组收尾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事实上,华晨汽车也有过自己的辉煌。1988年,华晨汽车前身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七年后,成立于1992年的华晨中国接管金杯汽车。金杯汽车通过与丰田合作,很快在客车市场打开局面。自1997年开始,华晨金杯在轻型客车领域连续六年位列全国第一。

2000年,华晨汽车正式推出“中华”牌轿车,成为自主品牌的中高档轿车。2003年,华晨汽车与宝马汽车达成合作,双方各出资50%成立华晨宝马。此时,华晨汽车手握金杯、中华以及华晨宝马三个品牌,在国内商用车领域和乘用车领域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2005年12月,时任大连市副市长的祁玉民临危受命,前往沈阳接手已经连续三年亏损的华晨汽车。祁玉民上任后,通过发动价格战给病入膏肓的华晨汽车下了一剂猛药。

数据显示,2006年华晨汽车的年度销量突破20万辆,同比增长71.4%;2007年,华晨汽车集团整车销量再次实现大幅增长,年度销量突破30万辆,同时华晨汽车实现扭亏为盈。

此后,价格战的负面效果开始显现,华晨中华的品牌价值迅速贬值。同时,薄弱的技术积累、不进反退的产品品质等问题使得华晨自主品牌业务逐渐步入困境,销量急剧下滑。数据显示,2018年,华晨金杯全年销量为2.14万辆,同比下滑0.46%,中华品牌全年销量仅为6.78万辆。

同年,宝马汽车以36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华晨宝马25%的股份,华晨被视作排名第一的失败者。此后,华晨汽车的发展举步维艰,一步一步走向破产的边缘。2020年,已经退休一年的祁玉民因违纪问题被调查;今年6月,祁玉民被以涉嫌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等被逮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