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品牌 闪耀全球” 这句话非常有力地概括了近年来河南省在品牌建设和国际影响力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它意味着:
1. "经济实力的体现:" 河南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产业基础,其产品和服务正通过国际贸易、投资、文化交流等方式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
2. "品牌建设的成果:" 河南不再仅仅是“中国制造”的源头之一,而是正在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河南品牌”。这包括其特色农产品(如仰韶苹果、信阳毛尖)、装备制造、文化旅游、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品牌。
3. "开放程度的加深:" 这反映了河南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决心和成效。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平台,河南品牌获得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4. "文化影响力的传播:"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历史文化品牌(如龙门石窟、少林寺、殷墟等)也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人知,提升了河南的文化软实力。
5. "未来发展的愿景:" 这句话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河南致力于打造更多国际一流品牌,提升在全球经济和文化版图中地位的雄心壮志。
总而言之,“河南品牌 闪耀全球”是一个充满自信和自豪的口号,它宣告了河南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积极作为和卓越表现,也预示着其
相关内容: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通讯员 张增峰 宁津瑜
全国每10台冰箱冷柜中,有1台产自这里;每10辆冷藏保温车中,就有6辆由民权驶出……民权县,这个曾以庄子故里、葡萄酒乡闻名的豫东小城,如今已成为中国制冷产业的新地标。
历经39年产业迭代,民权县通过“链式招商”“技术突围”“品牌重塑”三大战略,打造出百亿级制冷产业集群,让“中国冷谷”的名号越发响彻国内外。
破冰之旅:从本土品牌到产业集群
回溯历史,1986年是民权制冷产业的开篇之年。当第一台“冰熊”冷柜在民权县农机修造厂旧址下线时,没人想到这个豫东小城会成长为中国制冷产业的“冷谷”。这家名为河南低温设备厂(河南冰熊专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的前身)的企业,凭借引进意大利依伯纳公司的生产线,开创了河南制冷工业的先河。
河南冰熊专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李东,从那时起便投身于这片制冷事业的热土,至今已有39个年头。他感慨道:“1996年冰熊上市时,我们厂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年产冷柜15万台,利润将近3000万元,那时候厂里每天都热闹非凡,全国各地来拉货的卡车排起了长队。”随着企业发展,由于管理体制方面出现问题,再加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逐渐陷入困境,到了2005年甚至面临退市风险警示。
“一鲸落而万物生。”一个冰熊倒下去,千万个“冰熊人”散落到了全国各地制冷行业的前沿。
2008年,民权县组织团队前往江浙地区招商引资时,意外发现当地制冷企业中有大量民权籍技术人才。经深入调查得知,当时全国各大制冷企业中,由冰熊培养出来的技术骨干多达1300多人。民权县政府二级调研员马德伟回忆道:“县里意识到,这些在外的技术人才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于是确定了专注制冷产业招商引资的方向。”
而彼时,香雪海正面临着沿海地区土地、能源、用工等资源日益紧张的困境,急需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民权县工作人员前往沿海地区与企业沟通交流,双方一拍即合。“民权给出了极具吸引力的土地、用电等优惠政策,而且香雪海也十分看重这里的人才资源和产业配套潜力。”河南香雪海家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鹏如是说。就这样,2012年,香雪海整厂搬迁,成功入驻民权高新区。
随后的几年里,万宝、澳柯玛等行业头部企业纷纷入驻民权。这些企业的到来,如同强大的磁石,吸引了冷凝器、发泡料、门条、玻璃、注塑、吸塑、包装等一系列相关配套企业齐聚民权。至此,一条从零部件生产到成品组装的完整制冷产业链初步形成。如今,在民权高新区,大到聚氨酯板、铜管,小到门缝条、螺丝钉,制冷产业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95%以上都能在3公里半径范围内找到。
如今,民权高新区已集聚制冷整机装备企业57家、配件企业84家,160多个零部件实现本地配套,形成“3公里产业生态圈”,“中国冷谷”初见雏形,被评为省级绿色园区。

技术突围:从“制造车间”到“创新引擎”
在民权县的制冷企业中,河南科美瑞商用冷柜有限公司是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该公司总经理孟凡科说:“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加,目前已拥有30多项专利。”
该公司创新设计理念,专注于为火锅、自助餐、烧烤等不同行业客户,依据场景、用途和需求量身定制产品。孟凡科自豪地说:“传统产品的利润率一般只有七八个百分点,而我们的产品利润率能超过30%。”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民权县构建的“产学研用”生态体系。国家级冷冻冷藏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民权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河南制冷装备中试基地、河南省制冷技术产业研究院等平台,为企业提供从研发到检测的全链条支持。
“财政拨付了研发补贴,税务部门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打包送上门,鼓励我们加大研发投资力度。”河南通盛达专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底建军说,“今年以来,我们仅累计出口退税一项就享受政策红利800余万元,切实为企业注入了强心剂,增添了新活力。”
在河南兴民热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全球领先的高效换热器技术正在颠覆传统制冷模式。该企业研发的蒸发式冷凝器,采用蒸发式换热技术,比传统水冷系统节能30%以上,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高效换热。闭式冷却塔采用空冷+蒸发冷却复合高效换热方式,节水率高达60%,以高效节能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及碳排放。“我们的热泵产品已应用于北欧极寒地区的供暖系统,每台设备年减排二氧化碳12吨。”公司总经理熊春平介绍。
在阿斯贝拉制冷科技产业园,装配,焊接,机加工、冲压等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这家2024年整体搬迁至民权的企业,填补了民权制冷产业链中压缩机生产的关键短板。其投资20亿元建设压缩机研发生产基地,年产2000万台活塞式压缩机,各种工质压缩机COP值高达3.0,较传统产品提升20%。“我们的压缩机适应性广,不仅配套于家用冰箱、冷柜、制冰机、饮水机,还应用于车载冰箱,移动空调等领域。”公司副总经理吴小新说。
河南松川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储能方舱获得国家13项专利,河南澳柯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与北斗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可进行远程定位操控,冷藏车企业凭借创新和智能化生产牢牢占据国内市场第一位。
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创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制冷产业集群加快拔节起势,向更高、更优、更强发展。如今,民权县的专精特新企业已达26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3家;省级绿色工厂8家,省级智能车间(工厂)11家,省级质量标杆4家,“河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瞪羚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有5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且绝大多数都与制冷产业相关。在近3年内,民权高新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6项。

品牌出海:从“内陆节点”到“全球端口”
5月7日,一列满载民权制冷产品的班列从“民权—青岛港”内陆港出发,经青岛港直达亚非拉各个国家和地区。民权县自打通“海铁联运”通道后,也打开了企业加速占据海外市场的“大门”。
“现在我们的产品从生产到非洲市场,时间大幅缩短,出口成本也较之前降低5%,与沿海企业同频竞争。”康拜恩电器总经理江小云说。
民权将海港“搬”到了“家门口”,建成“民权—青岛”内陆港,开通民权—青岛港、黄岛港海铁联运班列。在落实各类补贴后,企业出口成本与东南沿海地区基本持平,多家企业仅运输成本这一项每年就节约了数百万元。
商丘海关民权办事处的设立,更是让民权的制冷产品能够顺利走出国门,海关人员7×24小时值守的智能卡口实现“秒级通关”;河南民权保税物流中心以服务县制冷产业为主导,2025年第一季度,民权保税物流中心完成进出口额4.5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150.2%。其中,制冷产品出口占该县保税出口额的61.8%。
在国际市场上,民权制冷产品正以“质高价优”重塑形象。香雪海在坦桑尼亚、尼日利亚的三个生产基地陆续投产,澳柯玛研发的冷藏车及医用冷藏箱正服务于非洲疫苗运输,阿斯贝拉压缩机远销俄罗斯、土耳其、巴西、埃及、韩国、印度、越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民权县制冷产品出口额突破2.73亿元,同比增长61.1%,产品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冷谷蝶变:从“产业聚集”到“生态升级”
走进民权高新区,“六纵十二横”路网串联起智能工厂、研发中心和物流园区。110千伏变电站、工业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民权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每年输送1000余名专业人才并提供专业培训。
民权县建成了全国县级唯一,也是国内四大制冷设备检测中心之一的国家级冷冻冷藏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极大地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其发布的民权制冷产业指数,成了行业各项指标的重要“晴雨表”之一。
县纪委监委还督促建立全域优化营商环境网格化服务经营主体工作机制,结合“万人助万企”“企业服务日”等活动开展,制作18个“一件事”事项的“白话版”“图解版”和“视频版”的办事指南,助企服务看得懂、办得快。
如今,民权县被评为2024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93位,在全省年度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32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全市首位。这里汇聚了澳柯玛、香雪海、冰熊、万宝等20余个全国知名制冷品牌,全国销售前10的制冷企业中,有4家落户民权,民权以“冷产业”撬动“热经济”,绘就了一幅传统农区产业振兴的壮美画卷。
当阿斯贝拉的智能产线昼夜轰鸣运转,当“民权造”冷藏车行驶在非洲草原,这座昔日的黄河故道小城——民权县用39年书写了一部制冷产业传奇,正以“中国冷谷”的昂扬姿态,在全球冷链版图上标注属于中国县域经济的璀璨坐标。正如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意象,民权制冷产业正展翅翱翔,开启从中国飞向世界的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