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印度公司近期进行了一项重大的业务重组,这一举措涉及近10名高管的离职,其中包括财务、人力资源和对外公共关系等关键部门的负责人。这一变动反映了公司对当前市场环境和业务战略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其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在财务部门,离职的高管可能负责监督公司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和财务报告等关键职能。他们的离开可能意味着公司正在寻求更精细化的财务管理策略,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财务法规。
人力资源部门的变动可能涉及到员工招聘、培训发展和薪酬福利等核心领域。这一重组可能旨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增强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对外公共关系部门的调整则可能影响到公司的品牌形象、媒体关系和危机管理等方面。新的团队可能会更加注重与当地社区的互动,以及通过多元化的渠道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体来看,大众汽车印度公司的这一业务重组举措表明了其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和对业务优化的决心。通过精简管理层结构,优化业务流程,公司有望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并更好地适应印度市场的独特需求。同时,这一重组也可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助力其在全球汽车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相关内容:

市场营收五年增长近两倍,利润却缩水近九成,大众印度业务在光鲜营收报表背后正遭遇严峻挑战!
失业君小编 | 文
网络 | 图

一份内部备忘录的披露,揭开了大众汽车集团在印度市场的困境与求变。9月下旬,路透社获得的内部文件显示,这家德国汽车巨头正计划重组其印度业务。
作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印度本是大众寄予厚望的增长点,然而现实却是在这里运营了20多年后,其市场份额始终徘徊在2%左右。
更令人担忧的是,过去五年间,大众印度公司营收从7.66亿美元增至21.5亿美元,利润却从8500万美元骤降至1060万美元,缩水近九成。
斯柯达汽车大众印度公司(SAVWIPL)负责人Piyush Arora在9月8日发给员工的备忘录中透露,公司已聘请外部专家,对现有体系与流程展开全面审查。
Arora在备忘录中写道:“引入第三方机构将为我们提供中立视角与创新性思路。”他恳请员工支持并配合该团队的工作。
这份内部文件显示,尽管面临市场趋势变化与竞争压力加剧的挑战,斯柯达仍对印度市场抱有坚定承诺,将继续投资新技术与制造业领域。
据悉,此次审查标志着大众汽车集团开启打造“高效能组织”的进程,也是一次战略调整。消息人士指出,重组旨在确保大众集团在进行新投资前,能以更精简、灵活的架构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

过去几周内,大众印度公司已有近10名高管离职,与此次业务重组的时间高度重合。
这些离职高管包括财务负责人兼印度董事会成员Nalin Jain、人力资源负责人Sarma Chillara、对外事务负责人Deepti Singh等。
多位核心部门负责人的集体离开,引发业内对大众印度业务稳定性的担忧。
对此,斯柯达汽车大众印度公司回应称,人员变动符合公司标准的人力资源流程,但未进一步详细说明。
有消息人士透露,部分高管为主动辞职,另有部分人被要求离职,显示出这次调整的复杂性。

尽管在印度运营已超20年,大众汽车集团始终未能在这一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在印度每年400万辆的汽车市场中,大众与斯柯达品牌的合计市场份额仅为2%,远低于马鲁蒂铃木(39.57%)、现代汽车(13.06%)等竞争对手。
甚至不及新兴对手起亚(5.63%)以及丰田(7.72%)等车企。
大众印度业务的盈利能力令人担忧。监管文件显示,过去五年间,大众在印度的营收从约7.66亿美元增至21.5亿美元,增幅近两倍。
但同期利润却从约8500万美元降至1060万美元,出现营收增长而利润下滑的悖论。

此次重组之际,大众正面临印度史上金额最高的进口税补缴要求。印度税务部门指控斯柯达汽车大众印度公司将部分奥迪、大众及斯柯达品牌汽车的进口品类错误分类,以逃避更高额的关税。若该公司败诉,需支付包括罚款与利息在内的总计28亿美元款项。
失业君小编观察到,这一潜在税单甚至被大众代理律师在法庭上形容为“关乎生死”,称如果按全额支付,印度业务“可能难以为继”。同时,印度政府希望到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能够占印度汽车总销量的30%,而去年这一比例仅为2.5%。
大众和斯柯达品牌在印度尚未推出任何一款电动汽车,明显落后于市场趋势。面对重重挑战,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将其在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技术适配印度市场。斯柯达首席执行官Klaus Zellmer此前表示,该公司将为此项适配投资,并正在寻找“植根本地”的合作伙伴。
目前,大众集团已与印度本土汽车制造商马恒达达成协议,以供应部分电动汽车零部件。
相比之下,日本汽车制造商铃木的首款电动汽车已在印度正式启动生产。铃木计划从印度向100个国家出口电动汽车,并将在未来五至六年内向印度投资7000亿卢比(约合80亿美元)。
对于斯柯达品牌来说,印度市场尤为重要。鉴于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大幅缩减,且已退出俄罗斯市场,斯柯达将印度视为其在欧洲以外的核心市场。
大众汽车集团的案例正在成为跨国企业在印度市场的典型样本——高增长潜力与高风险现实并存。
印度道路上的汽车洪流中,每50辆中仅有1辆来自大众集团。
随着2027年印度更严格燃油效率标准的临近,留给大众重组与转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议网友热议@胖琦qiqiQ(IP豫):
营收翻倍利润却缩水九成,这财务数据也太魔幻了!大众在印度的管理成本控制是不是出了大问题?
@康斯坦德2001(IP渝):
近10名高管同时离职,这绝对不是正常的人事变动。感觉内部管理出现了严重分歧,重组恐怕比表面看起来更复杂。

@大冰哥Max(IP鲁):印度市场就是个坑,关税政策说变就变,28亿美元的补缴要求这不是要人命吗?大众这次真是进退两难。
@张凯森haiseng(IP沪):2023年还没在印度推出电动车,大众的反应速度也太慢了。等他们的电动车上市,市场早被中国品牌占领了。

@一念姑苏(IP粤):
在印度街头确实很少见到大众车,满街跑的除了铃木就是现代。德国品质在印度似乎水土不服,价格太高是硬伤。
@listenrain84(IPHK):大众应该学学丰田在印度的策略,先推出廉价车型打开市场,再逐步导入高端产品。一上来就想卖高价肯定行不通。

最后一条,
三人行必有我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