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服饰品牌排行榜再洗牌,古驰跌至第10,爱马仕晋升第4,LV稳居亚军

根据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全球最大的服饰品牌再次发生变化。爱马仕以535.86亿美元的营收位居全球服饰品牌之首,路易威登以499.89亿美元的营收位居第二。古驰则以313.88亿美元的营收位居第十。这一排名反映了全球消费者对奢侈品品牌的持续青睐,也体现了这些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强劲表现。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排名是基于企业的整体营收,而不仅仅是服饰部门的营收。因此,它可能并不能完全反映这些品牌在服饰领域的真实竞争力。不过,这个排名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动态和趋势。

相关内容:

“400亿美元”听起来像一串冷冰冰的财报数字,可把它贴在香奈儿身上,就像给老钱家族添了个会打游戏的00后继承人——反差大到让人忍不住点进去看看,这瓶No.5到底喷出了什么新味道。

答案并不神秘:一场元宇宙走秀、一堆链上小卡片、一间迪拜大盒子。

Z世代吃这套,于是品牌把高定沙龙搬进游戏引擎,把数字藏品做成“线上排队买包”的通行证。

老派奢侈的底子没丢,只是换了个喊话的喇叭,结果年轻人买账,财报跟着跳舞。

说到底,奢侈品最怕的不是贵,是“老”,香奈儿用一串代码给自己打了支玻尿酸,皱纹立马撑平。

视线往东挪,安踏把国旗绣在胸口,却悄悄把“买手店”开到巴黎街角。

收购亚玛芬像一次暗度陈仓:表面上多了几个洋名字,骨子里是把“中国老板”塞进全球供应链的驾驶座。

冠军系列被奥运代表队穿上身,相当于把广告贴在领奖台,比任何明星代言都硬核。300家欧美门店不算多,却足够让西方消费者第一次发现:原来“Madeby China”也能卖溢价,而且不便宜。

另一边,ESG突然从环保口号变成估值杠杆。

LVMH豪掷5亿欧元搞材料实验,古驰把碳排放算到每一颗纽扣,耐克干脆让旧塑料瓶在跑鞋里二次投胎。

资本最诚实,谁把绿色故事讲圆,谁就拿到15%的估值红包。

可持续不再是公关部的PPT,而是CFO桌上的现金流。

以后买手们不光问“这季流行什么颜色”,还得追问“这颜色会不会让地球脸红”。

Zara母公司砸30亿欧元玩“两小时达”,听起来像外卖大战的时装版,背后却是库存地狱的自救:越快送到顾客手里,越不容易被退货。

劳力士把百年经销商Bucherer收编,等于把“排队神话”收归直营,溢价空间自己吃干抹净。

爱马仕最会玩,在成都开“马术文化体验店”,卖你一只包之前先让你摸马背——零售+文旅,顺手把成都人“巴适”基因激活,钱包也就跟着松了。

中国小分队里,波司登把羽绒服卖到五位数,直接把“妈妈牌”升级成“雪山硬通货”;周大福把意大利珠宝Pomellato揣进怀里,像老舅娶了个洋媳妇,亲戚们表面恭喜,心里盘算着混血娃长啥样;李宁把“国潮”翻译成东南亚小语种,在曼谷街头刷出一墙番茄炒蛋色,当地青年排队拍照,顺手把人民币换成泰铢。

三条暗线同时收紧:数字技术把秀场搬到手机,环保条款把成本表拉长,地缘市场把“本土”两个字重新写进字典。

老钱品牌学会写代码,国货巨头学会讲全球故事,环保不再只是良心,而是市盈率。

未来拼的不再是“谁历史久”,而是“谁能在新规则里先跑到终点”。

香奈儿先冲线一步,安踏紧跟,后面还排着一串想换引擎的选手。

发令枪已响,观众还没落座,好戏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