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县四季青镇积极打造香瓜基地,重塑“五家”品牌,旨在提升当地农业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和预期效果:
"关键措施:"
"科学规划,优化布局:" 四季青镇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科学规划香瓜种植区域,优化种植布局,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格局。
"引进优良品种,提升品质:" 引进国内外优良香瓜品种,并进行品种改良和优化,提升香瓜的品质和口感,满足市场需求。
"推广先进技术,提高产量:" 推广先进的香瓜种植技术,如温室种植、无土栽培、绿色防控等,提高香瓜的产量和抗病性。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 依托“五家”品牌,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升“五家”香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
"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销对接:" 完善香瓜产业链条,从种植、加工、销售到物流等环节进行整合,促进产销对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培育新型农民,提升种植水平:" 开展农民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发展观光农业,增加收入来源:"
相关内容:
十年前,林甸县四季青镇爱民村的“五家”香瓜,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名声显赫,可是最近几年瓜农越来越少,品牌几近消失,为了振兴乡村发展,重塑品牌形象,爱民村计划在村里建设占地50亩的棚室香瓜基地,促农增收。

记者来到爱民村看到,这里的民房个个是红砖蓝瓦,院落整洁,村民告诉记者,他们村一直是富裕村,村里的大部分村民都是靠种植香瓜发家的,过去香瓜几毛钱一斤的时候,他们的一亩地香瓜就能获得几千元的收益。现如今种植香瓜一亩地保守收入可达到万元。39岁的村民王刚已经有23年种植香瓜经验了,他说种植香瓜辛苦,现在家里的劳动力只有他和爱人,还有几十亩的大田要伺候,所以每年也只种两三亩地的香瓜。随着这几年村里种香瓜的人越来越少,香瓜商贩也很少来村里批货,他们就能把香瓜送到县里的早市上去卖,虽然比以前麻烦些,但是收入相比过去高了不少,今年他又种植了两栋大棚的香瓜。
眼前长达600米的两栋瓜棚,足有三亩地,在种植香瓜的间隙,还套种大豆,这样一亩地的收入足可以达到一万一千元以上。
为了方便农民种瓜,提高农民收入,重新塑造“五家”香瓜品牌,村干部进行了再调研,再动员,想通过村里的机动地建设香瓜基地,让农民抱团种瓜,轻松获益。
爱民村党支部书记纪春说:“我们‘五家’香瓜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近几年受土地重迎茬影响,种植面积较以前有所减少,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我们计划把这个产业继续做大做强,打算利用两年时间,建立棚室香瓜种植基地,一期计划种植27栋明棚,让村民继续参加香瓜生产,增加群众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