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一个有趣且可能有些反直觉的现象。如果德国权威机构的测评结果显示越贵的巧克力得分越低,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测评标准侧重不同:"
"价格不等于品质的全部:" 高价巧克力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品牌价值、稀有原料(如特定产地的可可豆)、独特的口味组合或精美的包装上。而测评机构可能更侧重于传统的巧克力制作工艺、可可豆的纯度、口感顺滑度、甜度平衡等核心品质指标。在这些核心指标上,一些精心制作但并非最昂贵的巧克力可能得分更高。
"“奢华”不等于“美味”:" 有些高价巧克力可能添加了更多非可可成分(如坚果、香料、牛奶、糖等),或者采用了更复杂的、甚至可能偏离传统巧克力风味的制作工艺,这未必符合所有测评标准中对“纯巧克力”或“经典巧克力”的偏好。
2. "测评机构的定位:"
"专业评审 vs. 消费者口味:" 权威机构可能代表了专业的、更严格的评审标准。他们可能更看重巧克力的“工艺水平”、“风味复杂度”或“平衡性”,而不仅仅是价格或感官上的“奢华感”。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更高价格可能意味着更好的体验,但对于专业评审,这并不一定成立。
"特定品类的侧重:" 测评可能集中在某个特定类别
相关内容:

德国商品测评基金会(Stiftung Warentest)最近测评了德国超市货架上的25种牛奶巧克力。令人意外的是,得分最低的巧克力竟然售价最贵,而那些便宜货却位居榜单前列。
此次德国商品测评基金会测评的牛奶巧克力,从外观、配料、包装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得分最高的巧克力被认为有着浓郁的奶油味,入口即化,并散发着香草味,包装也很精美。但其售价仅为每100克1欧元。 排名第二到第四的巧克力来自Marabou、Merci以及Milka等品牌。排名第五的巧克力是所有测评巧克力里面最便宜的一款,每100克售价仅为79欧分。
25款巧克力中最昂贵的是某著名品牌的牛奶巧克力,售价高达每100克6.95欧元,然而其得分却在榜单中垫底。评价认为,这种巧克力里镍的成分含量太高。
此外,测 评人员强调,如果商品注名是“牛奶巧克力”,那么可可含量要超过30%,牛奶含量要超过18%。接受测评的25款巧克力中,有24款都达到了要求。
本报图文综合微信公众号“开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