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场“土坑酸菜”事件曝光,记者实地走访揭露食品安全隐忧

我们来梳理一下“土坑酸菜”事件及其后续发展,特别是记者走访昆明市场的相关情况。
"事件背景:"
“土坑酸菜”事件最初于2022年3月由湖南电视台新闻频道《经视大调查》栏目曝光。该节目调查发现,湖南华容县的一些酸菜加工企业(如插旗菜、锦瑞食品等)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1. "卫生条件恶劣:" 酸菜被种植在未经处理的土坑中,坑内环境脏乱,甚至有死猪、垃圾等,虫蝇滋生。 2. "滥用添加剂:" 为了达到更酸、更快的腌制效果,大量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添加剂,如工业盐(亚硝酸盐)、甜蜜素等。 3. "欺骗消费者:" 这些酸菜被供应给知名方便面品牌(如康师傅、统一)作为调味料。
曝光后,引发了巨大的舆论哗然和消费者恐慌,相关品牌迅速发表声明、道歉,并下架相关产品。涉事企业被查处,当地产业也受到重创。
"记者走访昆明市场:"
在“土坑酸菜”事件爆发后,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严查本地市场和相关产品。"昆明作为云南省会,自然也成为了媒体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多家媒体报道,事件曝光后不久(大约在2022年3月下旬至4月),昆明市的媒体

相关内容: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

湖南插旗菜业、

岳阳市君山区雅园酱菜食品厂、

锦瑞食品等公司收购

卫生状况堪忧的"土坑酸菜",

并为多家知名企业代加工酸菜制品的事件,

引发社会关注。

那么昆明地区是否也有这些产品呢?


01

“土坑酸菜”相关企业致歉

记者走访昆明多个市场


这是央视3·15晚会播出的画面:工人们有的穿着拖鞋,有的光着脚,踩在酸菜上,有的甚至一边抽烟一边干活,抽完的烟头直接扔到酸菜上。央视的节目反映:这些酸菜在被插旗菜业公司收购时,并不检测卫生指标。



3月15日晚,康师傅公司发声明致歉,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是其酸菜供应商之一,公司已立即中止其供应商资格,取消一切合作,封存其酸菜包产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与检测。3月15日深夜,统一企业方面发布的第二份声明中称,湖南插旗菜业不是统一企业的供应商,与统一企业没有任何关系。公司已约谈统一酸菜包供应商的负责人,将对供给统一企业的酸菜包全面检测。



事件曝光后,让不少消费者忧心忡忡。


市民:“担忧的太多了,怕是(以后)最好买那种私人腌制的。”


市民还担心,相关企业的"土坑酸菜"流入昆明本地市场。带着市民的疑问,记者也走访了昆明市区的多个干菜、粮油、副食批发市场。



在官渡区骏骐干菜副食粮油批发市场内,记者随机走访,发现酸菜产品多是云南本地产品,还有部分来自四川。


记者:“这个(酸菜)是哪里产的?”

商户:“四川啊,泡菜啊,专门煮鱼的。”

记者:“都是四川(生产)的吗?”

商户:“是的,那个是煮鱼的。”

记者:“有没有(包装箱子)打开的?我看一眼。”

商户:“来,我打开给你瞧。”



商户:“我们就是成都那边的,所以我们一般卖调料,就卖四川、重庆那边的多一点,我还没有见过湖南的泡菜,一般都卖四川的,因为四川泡菜很出名。”



在与骏骐干菜副食粮油批发市场一街之隔的新广丰综合批发市场内,记者也逐一进行了查找。发现只有一家铺面不大的商户有产自湖南的酸菜,而且是供货商送来的"样品",属于"非卖品"。商家说:因为价格高,所以还没有人订货。



商户:“卖这些都要讲它的价位还有市场,多数都卖四川的,湖南的这个他(供货商)送过来,他说价位更贵,是3块多(每袋),具体我没进货我也不清楚。”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五华区王家桥干菜批发市场,里面售卖的酸菜也都产自四川或者云南本地。受访商户均表示:昆明市场上的酸菜主要来自云南本地和四川,原因首先是这些产品的口味受到本地人欢迎,其次是价格不高,有竞争力。



"土坑酸菜"事件曝光后,

由于湖南插旗菜业等企业

还为一些方便面厂商代加工老坛酸菜包。

因此,市民们还特别关心:

自己常吃的酸菜系列产品是否安全。


02

酸菜相关产品受质疑

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摸排


3月16号早上,记者走访了昆明多个副食品批发市场,售卖方便面的商家告诉记者,虽然对央视曝光的"土坑酸菜"事件有所了解,但目前,他们还没有接到相关的通知。


商家:“统一倒是发声明了,说他们没用那个酸菜嘛,公司没有跟我们说不能卖了。”


商家:“现在(存货)都在那里,到时候如果有什么通知,公司里面的业务员会来处理这个事情,(要不要)召回的话,那要看公司里面怎么说是不是,我们现在就等公司里面通知就行了。”



不少市民表示:事件曝光后,大家对与"老坛酸菜"相关的食品都有或多或少的疑虑。


市民:“肯定会减少买的次数或者是不买了这种。”


市民:“平时主要是觉得它是大企业,就是挑着大品牌买,没想到它会出这个事情,对其(企业)的信任感会降低吧。”



午饭时间,记者来到昆明市区一家主打老坛酸菜鱼菜品的餐厅,还没进门就看到了一则3月16号发布的声明,内容为:该公司与央视"3·15"报道中涉及的酸菜生产企业没有合作关系。品牌使用的酸菜为密封坛子腌制,供应商为四川两家公司,两家企业均具备酱腌菜生产许可资质,并通过了相关认证。品牌使用的每一批酸菜均经过出厂检测,且不定期送至第三方检测,符合标准才使用。目前,公司已经成立工作小组,对供应商生产环节进行监督。随后,记者向餐厅负责人求证,负责人表示,公司声明内容属实,但相关的进货单和台账需要通过总公司提供,门店不便出面说明。



市民:“行政部门是需要监管,但是它毕竟人力、物力还是有限的,我觉得更多的还是靠企业自身(自查)。”


市民:“深加工的时候,多去现场看一下,或者是用摄像头来监控这些操作,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



记者向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针对市民的担忧,目前,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拟定了《关于暂停销售华容县插旗菜业等五家企业相关产品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市场监管部门立即采取行动,对辖区食品经营者开展全面摸排,针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岳阳华容县插旗菜业、锦瑞食品、君山区雅园酱菜、海霞酱菜、坛坛俏食品5家企业生产的产品,采取下架、封存、停售措施,并依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云南省局下一步的安排部署,依法开展进一步处置。同时,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对辖区内的康师傅(昆明)方便食品有限公司、昆明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开展了专项检查,经过企业自查和辖区市场监管部门现场检查,2家企业所使用的酸菜,均不是插旗菜业生产的产品。

都市条形码记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