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一个有趣且有点戏剧性的情况。通常来说,当一个品牌或设计师发现自己的Logo与他人相似或“撞脸”,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同情,因为这可能导致品牌混淆、法律风险,并且对创作者来说也是一种打击。
然而,在这个特定的例子中,网友们的反应从同情转变为“活该”,这背后很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 "小米Logo的辨识度极高:" 小米的Logo(尤其是那个带有圆角的“Xiaomi”字标)在中国乃至全球都非常有辨识度,深入人心。当其他品牌的Logo与其相似到让人一眼就能联想到小米时,这种相似性本身就可能被认为是一种“不尊重”或“刻意模仿”。
2. "可能存在的“碰瓷”嫌疑:" 在社交媒体时代,一些品牌为了博取关注,可能会故意设计一个与知名品牌相似的Logo,试图利用后者的影响力来吸引流量。如果网友认为这个服装店的Logo设计有这种“蹭热度”的嫌疑,他们可能会觉得这家店“自寻死路”,理应受到批评。
3. "Logo设计的低劣或缺乏创意:" 如果这个服装店的Logo不仅与小米相似,本身设计也显得粗糙、缺乏原创性,那么网友可能会更加负面地评价,认为这是“能力不行还非要撞衫”,因此“活该”。
4. "对品牌混淆的担忧被放大:" 由于小米在手机等领域的强势地位,任何与其Logo相似
相关内容:
```
服装店门头用小米橙色圆标,网友看后不信是巧合,店主哭诉没人信

早上买菜,刚想进菜市场门口那家新开的服装店瞅一眼,结果门口那块橙底圆logo一下把人整愣住了,隔着老远还以为小米也来卖衣服了。
转头一看身边大妈也盯着那招牌瞧,说这一年啥都能蹭热度,连做衣服的都不放过。
店门口堆了几箱新衣服,塑料袋上也是同样的橙色图案,打眼一瞅跟小米手机包装分不出啥区别。
旁边小伙子拉着女朋友说,这不是小米新品牌吗?
走进店里问人家,营业员摇头说不是,做了好几年了。

有个小姑娘在路边刷手机嘴里念叨,说网上全在说这事,店主还发了视频哭,说要赔几百万赔不起。
后头有个大爷还说,真要是抄的,这钱哪有不赔的?
隔壁卖馄饨的老板娘插一嘴,说以前她家门头被人仿过,城管一来,换块新牌子就得小几千,别说这种大公司了。
有人看了店主晒的几页法律文件,说有三百多页,翻都翻不过来。
旁边卖糖水的阿姨撇嘴,说早就听说大公司爱维权,这小店主咋就不长点心呢。

那橙色招牌上字母还改了个M、H,跟小米MI只差一点,来往顾客有的根本没分清,以为小米跨界开新店。
说白了,这种事也不是头一回见了,换个包装就能拉来一堆顾客,谁不想捡便宜?
有网友说“蹭大品牌流量就是图省事,等出事再哭没人同情”,第二个网友说“看着就像是小米衣服店,难怪人家要告,跟设计师没关系,最后还不是店主做主”。
那店主网上发视频各种喊冤,说设计师设计的,自己啥也不懂,这话说出去,谁会信?
大品牌光一个logo能值多少钱?

小店主要是能把这钱砸得起,还用得着蹭人家?
附近上学的小伙在便利店里聊了几句,说要真有原创,早就亮出来了,哪还等人告?
柜台后面的大姐一边折衣服一边叨叨,说现在生意难做,可再难也不能靠模仿大公司的招牌过日子。
这案子听说还没判,有人猜店主要是拿不出自个的原创证据,吃不了兜着走。
大家对此是如何看待的呢?
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