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全球奢侈品市场报告,古驰已经晋升为全球第一服饰品牌,取代了之前榜首的位置。爱马仕则排在第四位,而路易威登(LV)稳居第二位。这一排名变化反映了当前奢侈品市场中各品牌的竞争态势和市场表现。
相关内容:
“再不买,明年同一款包可能贵出一张机票钱”——这不是柜姐的套路,而是2025全球服饰品牌价值榜刚放出的冷飕飕信号:香奈儿一口气把身价抬到400亿美元,稳坐头把交椅,LV只能屈居老二,爱马仕第四,古驰直接滑到第十,连耐克都被夹在中间喘不过气。
榜单刚出,朋友圈就炸成两派。

一边晒“早买早赚”,一边哀嚎“再也够不着”。
其实数字背后藏着更扎心的分化:奢侈品牌在亚洲抢钱的速度,已经跑赢大部分人的年终奖。
BrandFinance把原因说得很直白——亚太贡献了香奈儿过去一年近四成销售额,中国小姐姐们的小红书笔记直接变成现金流。
品牌也学乖了,限时精品店开进微信小程序,秒杀款三分钟售罄,比抢演唱会门票还刺激。
另一边,LV母公司LVMH把5亿欧元砸进环保材料,口号很美好,但落到门店,新款环保皮具比经典款还贵8%。
消费者一边吐槽“绿色税”,一边乖乖排队,毕竟Sales一句“以后原材料成本更高”就足以让人刷卡。
运动阵营里,耐克守住第三,但危机感写满财报。
2024年北美库存积压,靠大中华区提前换季清仓才勉强回血。

阿迪达斯更惊险,第六的位置坐得摇摇晃晃,Yeezy断臂后把希望押在Samba复古鞋,结果欧洲断码、亚洲加价,消费者边骂边买,情绪相当分裂。
视线拉回国货,安踏排在第28,名次不起眼,增速却吓人:海外收入一下子涨35%,靠的正是当年收进来的FILA和Salomon。
欧洲雪场越来越多人穿Salomon越野鞋,价格对标耐克ACG,却自带专业滤镜。
安踏顺势宣布2025推高端线ANTA+,直接点名Lululemon,一副“我也要卖千元瑜伽裤”的架势。
可高端时尚依旧是中国品牌的真空地带。
周大福能上榜,靠的是金条溢价,不是衣橱话语权。
有人调侃:国产奢侈品还停留在“把logo印满”,而欧洲玩家已经在研究怎么把logo藏得更隐晦,好让年轻人觉得“低调才够贵”。
藏logo这招,爱马仕玩得最溜。

2024年推出“无标识”手袋,没有金属扣、没有刻字,只剩皮料和走线,价格却比普通Birkin再贵10%。
结果巴黎总店排队三小时,中国代购加价三成,现货依旧秒没。
事实证明,当品牌力足够强,连“看不见”都能成为溢价理由。
可持续也一样。
香奈儿把瓶盖换成生物基材料,爱马仕用蘑菇皮做小包,成本涨得离谱,却换来Z世代一句“我愿意”。
调研机构Launchmetrics统计,带“环保”标签的帖文互动率平均高28%,品牌当然算得清这笔账。
换句话说,绿色不是良心,是流量密码。
眼看欧洲巨头把“环保+稀缺”打成王炸,国产品牌还在性价比红海里扑腾。

安踏们靠收购换赛道,算是一条活路,但想让人为“中国原创”掏爱马仕同价,光靠技术参数远远不够,得先讲一个让人心甘情愿买单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不能只是羽绒服和跑鞋,还得有能走进宴会厅、能被人认出来却又不张扬的“符号”。
榜单最后一页,BrandFinance用小字提醒:未来五年,奢侈品溢价将更多来自“文化权重”。
翻译成大白话——谁能在消费者心里写下“非它不可”四个字,谁就能继续涨价。
错过了这一轮,国产服饰可能不只是第十名开外,而是连上桌的机会都被收走。
所以,当下一款热门手袋再次刷屏,别急着吐槽贵。
看看它背后站着谁:是百年老店的叙事,还是环保新材料的噱头,亦或是亚洲市场疯狂增长的底气。
弄懂这个,才能判断此刻的“割肉”到底是交智商税,还是提前锁定一张通往“保值”列车的车票。
毕竟,品牌榜每年翻新,钱包不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