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到的信息似乎有些混淆。截至我所知的信息,截至2021年,全球市值最高的时尚品牌排名中,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位居第二,爱马仕(Hermès)位居第三,而古驰(Gucci)则属于开云集团(Kering),该集团在2021年的市值排名中并未进入前十。不过,品牌的价值排名可能会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动,建议查阅最新的时尚产业报告或相关数据以获取最新信息。
相关内容:
“379亿美元”——香奈儿一年涨出半个爱马仕,朋友圈却还在喊“消费降级”。
有人连夜去恒隆排队,有人把旧CF挂咸鱼标价超公价,理由只有一句:再不买,明年又涨。
这不是炫富,是焦虑找出口:钱放银行缩水,买香奈儿居然跑赢理财。
——榜单冷冰冰,情绪热腾腾。

LV老二,增速只剩2.1%,像北京三环房价:贵,但涨不动了。
爱马仕199亿,+19.4%,配货套路依旧,大家边骂边刷卡。
劳力士更夸张,36%跳涨,绿水鬼专柜见不到,二级市场却堆成山,表商笑称“硬通货”。

耐克-1.5%,唯一负号,旁边安踏+28名,像家长会上“别人家的孩子”。
可安踏们再风光,也还在功能赛道卷羽绒、卷跑鞋,高定秀场依旧没姓名。
巴黎、米兰前排座位,还是法语意大利语的主场,中文标签只能打在价格牌背面。

有人把原因推给“历史底蕴”,听着像借口。
个人逛过上海一家vintage店,90年代香奶奶花呢外套挂那里,标价五万八,照样被秒。
老板说得很直白:“故事值钱,工艺值钱,但最值钱的是‘它敢年年涨价’。”
一句话,把品牌溢价说透了——敢涨,还能让人信,就是护城河。

中国品牌不缺故事,缺的是“敢涨”的底气。
周大福把金价玩成每日直播,老凤祥把非遗老匠人请进门店,可金价透明、工费透明,溢价空间一眼看到底。
波司登把羽绒服送上伦敦时装周,可惜回到国内,双11还是靠“满减”出圈。
涨价不是割韭菜,是让别人相信“你现在不买,以后更贵”。
香奈儿把这句心理战打成明牌:CF包七年涨六轮,每次涨三千刀,越涨越缺货。
消费者嘴上骂,身体诚实,连夜去刷卡,像抢春运车票。
榜单看完,别急着喊“国货崛起”或“奢牌无敌”。
买包、买表、买鞋,说到底是给自己买一张“我过得还不错”的隐形名片。
只是这张名片,有人愿意年年加价续费,有人转头去直播间找平替。
下次再看到“品牌价值”四个字,记住:数字背后是人心。
谁能让人心甘情愿多付一点,谁就能在榜单上多待一年。
至于我们普通人,捂紧钱包也好,冲动刷卡也罢,图个开心就行——毕竟,焦虑不会因为你买了包就消失,但刷卡那一秒,确实会暂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