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莉芳业绩连续下滑,探寻内衣巨头困境背后的原因

是的,安莉芳(Anli芳)近年来确实面临业绩下滑的挑战。这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个因素叠加的结果:
1. "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国的化妆品市场,尤其是日化线(超市、便利店等)和电商渠道,竞争异常激烈。国内外品牌林立,产品同质化现象也较为严重。安莉芳作为老牌国货,面临着来自国际大牌(如欧莱雅、雅诗兰黛等)以及其他新兴国货品牌的巨大压力。 2. "消费升级与渠道变化:" 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变化,消费者对化妆品的品质、品牌理念、包装设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线上渠道(天猫、京东、抖音、小红书等)的崛起,深刻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对安莉芳传统的线下渠道造成了冲击。线上渠道的流量成本上升、营销费用增加也给公司带来压力。 3. "品牌老化与形象创新不足:" 相比一些新兴国货品牌,安莉芳的品牌形象和产品线显得有些传统,未能及时跟上年轻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的潮流和需求变化。品牌故事的讲述、品牌形象的年轻化更新等方面可能有所滞后。 4. "产品创新与研发:" 在产品层面,如果缺乏持续的创新和研发投入,难以推出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爆款产品,也难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安莉

相关内容:

京商报讯(记者 王晓然 刘卓澜)1月28日晚间,安莉芳控股发布公告称,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的年度内,安莉芳预计集团净利润将显著减少。该集团认为,纯利显著减少主要归因于2017年因重新安置集团于中国深圳的物业而取得一次性收益。

根据报告显示,在2018年10-12月的四季度内,安莉芳集团的整体销售额与上年同期持平,主要由于来自网上销售及批发平台的整体销售有所增长。截至2018年12月底,安莉芳总零售点为1837个,其中销售专柜及专门店数目分别为1557个及280个,安莉芳的零售点数目较上年12月底净减少88个。除了2018年四季度业绩下滑之外,安莉芳在三季度期间的业绩也并不乐观。2018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安莉芳集团整体销售较上年同期下跌约10%。该期间内,安莉芳集团总零售点为1813个,其中销售专柜及专门店数目分别为1567个及246个。安莉芳控股称,鉴于集团的销售网络正处于调整期,集团将持续清理低效益的门店,以提升其整体营运效益。

此前,安莉芳控股在2018年中报中提到,2018年上半年期间,该集团毛利率上涨,由于多品牌策略及促销政策,加上该期间智能仓的启用,配合销售需求,有助加快存货周转,使毛利率得到改善。据悉,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6个月,该集团收益13.54亿港元,同比增长14.47%,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16亿港元,同比增长31.72%。

据了解,目前该集团旗下经营安莉芳、芬狄诗、COMFIT、E-BRA、安朵、IVU及LIZA CHENG等7个品牌,各针对不同需要及消费力的顾客。中高档旗舰品牌安莉芳是集团最主要收入来源,占整体收入占比45.95%。安莉芳控股称,随着消费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集团将持续加强批发及电商的投入和开发,并针对市场需要开发专属产品。集团的产品亦透过订货会及不同网上平台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