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三强一制造”再发力 柯桥品牌成色足”是一个典型的新闻报道标题或宣传语,通常用来描述绍兴柯桥区在经济发展,特别是纺织印染行业的成就和影响力。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句话:
1. "“三强一制造”":
这通常指的是柯桥区在纺织印染领域的几个核心优势或支柱产业,具体指代可能略有不同,但常见的解读包括:
"强者": 指柯桥在纺织印染领域的"产业实力强"、"企业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强"。
"制造": 指柯桥作为"中国重要的纺织印染制造基地"的地位。
合起来,“三强一制造”精准地概括了柯桥在纺织领域的核心地位和综合实力。
2. "“再发力”":
表示柯桥区正在"持续投入"、"加大力度",推动该区域的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转型升级"或"扩大影响力"。这暗示着这不是柯桥第一次发力,而是基于已有基础上的"新一轮"的努力。
3. "“柯桥品牌成色足”":
"柯桥品牌": 指的是与柯桥区相关的整体"区域品牌形象",尤其是在纺织印染产品方面。这个品牌代表着柯桥
相关内容:
寿 叶 宋若莞
省级政府质量奖实现“零突破”,规上企业产品采标率持续“领跑”,“品字标”浙江制造捷报频传……今年以来,柯桥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以做高标准、做强品牌、做优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进“三强一制造”各项工作,以实绩实效为建设“重要窗口”增光添彩。
优环境、助纾困,打造“品字标”新高地。今年1~9月份,柯桥区新增立项浙江制造标准11项,立项数较去年全年大幅增长83.33%。今年以来,柯桥区市场监管局以“三服务”为导向,深入挖掘,精准服务,全面梳理了全区“三体系”认证企业、首台套产品、自主创新产品,进一步挖掘了符合标准申报和“品字标”培育产品,建立完善了企业培育库,确定浙江制造标准重点培育企业18家,拟申报标准21项,“品字标”重点培育企业12家。通过组织专家培训、现场模拟答辩、电话指导等方式帮扶辖区企业申报标准,提高立项答辩通过率,线上立项答辩通过率达66.67%,远高于全省平均通过率,为企业提供了一条通过参与“品字标”公共品牌建设提升企业整体品牌价值的高效路径。每制定一项标准奖励20万元,首次通过浙江制造认证再奖励20万元,服务指导和财政激励双管齐下,柯桥区企业参与“品字标”品牌建设积极性得到了充分激发,2020年兑现浙江制造相关奖励240万元。
省级政府质量奖实现“零突破”。日前,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实现了该区省级政府质量奖“零”的突破。该企业所推行的以“五精五全”为核心的项目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模式入选2020年苏浙皖赣沪100佳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成为新的质量管理标杆。今年以来,柯桥区进一步修订了《柯桥区政府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保持“质量奖”名额3名不变的基础上,将“提名奖”的名额从2名增加到了10名,明确财政激励措施保障,质量奖奖励20万元,提名奖奖励10万元,构建起了“以省政府质量奖为培育目标,以市级表彰奖励项目(质量类)、区政府质量奖为培育库”的梯度培育模式,以政府质量奖评审为手段帮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先进管理模式,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树立质量管理标杆,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标准提档,引领行业发展。作为一个外贸出口大区,柯桥区外贸出口占GDP的近六成,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2019年度规上企业采标率达到81.6%,高出绍兴全市1.7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唯一一个连续三年超过80%的县(市、区)。浙江天圣化纤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聚酯涤纶产品 取水定额》国家标准顺利发布实施,进一步增强了该区在纺织印染传统优势产业中的行业标准话语权。同时,该区企业主导制定的《纳米胶体溶液》《铜银合金扁线》等两项国家标准已向国标委报批。今年6月,以柯桥区为试点的创新创业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省级标准化战略重大试点项目高分通过专家组验收,再一次使柯桥区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走在全省前列,柯桥经验为全省社会治理领域提供“样本”。
来源: 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