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排名每年都会根据销售额的变化而有所调整。根据最新的数据,古驰(Gucci)已经上升到了第10位,而爱马仕(Hermès)则稳居第4位,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依然保持在第2的位置。这些变化反映了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消费者偏好的动态变化。
相关内容:
“买包治百病”这句老话,正在悄悄失效。

上周,北京SKP门口排队的人龙里,一个穿北面羽绒服的姑娘突然转身走了——她刷到Gucci新出的再生尼龙手袋,官网显示“已售完”,二手平台却溢价30%。

那一刻,她决定再等等,“万一明年更环保、更值钱呢?
”
环保突然成了硬通货,谁也没想到。
Gucci把旧渔网变成ItBag,半年让品牌估值涨12%,比它任何一只老花爆款都猛;LVMH更夸张,环保线营收飙35%,直接推着LV在榜单上又往上挪了半步。
以前买包看Logo,现在先看碳标签,像极了爸妈买菜盯有机码——贵是贵,但“心里舒服”四个字,千金难换。
另一边,国货把“收购”玩成了俄罗斯套娃。
安踏6.5亿欧元把Descente最后一点股份揣进兜里,算上FILA、Kolon,一张滑雪季卡还没办,装备全家桶已经齐活。
市值顺势冲破3000亿港元,港媒标题直接写“中国LVMH”——听着像吹牛,可财报不会说谎:高端运动线毛利率飙到61%,比卖奶茶还赚。
波司登更野,伦敦米兰连开五家店,羽绒服卖到一千欧,老外边哆嗦边刷卡,回国还在小红书夸“东方Moncler”,情绪价值拉满。
数字世界也在抢钱。
Nike的.Swoosh平台500万用户,买一双虚拟AF1,送实体鞋购买资格,结果线下销量被反向带飞27%。
Balenciaga把秀场搬进游戏,模特穿“不存在”的衣服走秀,搜索量照样涨65%。
现实还没降温,元宇宙已经加单,年轻人管这叫“先占个坑位”——毕竟当年没抢到比特币,现在至少抢到一双数字球鞋。
土豪市场同样离谱。
爱马仕在曼谷开新店,首日销售额直接破亚太纪录;Cartier跑到利雅得摆柜台,一年卷走一亿欧,中东土豪把豹子头戒指当伴手礼,一口气买三,左手戴一只,右手戴一只,剩那只留给骆驼——别笑,柜姐说真事。
榜单顶端的老钱也没闲着。
Chanel把1932高级珠宝重新翻出来,一颗彗星项链标价七位数,照样被订空;劳力士干脆把柜台搬进网页,2000种表带随便搭,预约量翻三倍,排队排到服务器宕机。
科技+怀旧,老派奢侈也学会“互联网插队”。
可热闹背后,国产仍有一道槛:设计话语权。
安踏会买,但还没学会怎么讲一个让巴黎人买单的故事;波司登会涨价,却少了一个像“小香外套”那种可以写进时尚史的经典剪影。
供应链、渠道、营销,中国牌子全满分,只剩最后一道作文题:请用原创语言,说服世界记住你。
所以,下次再刷到“××登顶全球第一”的标题,别急着鼓掌,也别忙着吐槽。
打开官网看看单价过千的产品占比,翻翻ESG报告读读碳排数据,再去社媒搜搜有没有一款“非联名、非限量、只靠设计就让人想存钱”的单品。
如果有,再鼓掌不迟;如果没有,就把钱包按紧,让它再跑一会。
毕竟,真正的品牌价值,不是榜单上的数字,而是明年今天,你还愿不愿意为那只“旧渔网”包再排一次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