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附近新锐时尚品牌折扣店,"扫一扫"解锁传统零售新变革

中山公园附近新开的时尚品牌折扣店,用“扫一扫”解决了传统零售的痛点。

相关内容:

“每次来都像拆盲盒,说不定转角就能撞见心仪已久的品牌!”在中山公园玫瑰坊的开时仓(openmaxx)里,一位刚挑到满意衣服的会员,笑得格外开心。

这家以热烈红色为主色调的店铺,主打时尚品牌折扣服装与精选日用品,更有意思的是,每周还会推出限定快闪特卖活动。

月薪八千,房租三千,通勤地铁挤到变形,工资到账还没捂热就被划走。想穿得稍微体面点,打开电商首页,三位数起步的T恤让人瞬间关掉App。品牌正品、低过专柜、不用等双11,这三个条件同时出现,基本被当成骗子。开时仓把价格打到1折,还在市中心给了一块700平方米的双层仓库,现场扫码就能查到品牌授权链路,等于把“真便宜”和“真货”同时摆到面前。

有人怀疑折扣店卖的是过季尾货,店员直接递手机,扫码后跳出品牌官方出货单,入库时间、批次、数量一行行清清楚楚。仓库每天到货8000件,系统根据周边三公里人群喜好自动配货,瑜伽裤、轻奢风衣、联名球鞋被分门别类推到一楼快闪区,卖完即换。二楼是常设货架,价格从39到399,标签上印着专柜原价,差价自己算。

把价格压到1折,利润从哪来?创始人之前做电商代运营,手里攥着一百多个品牌的尾货协议,季末仓库里积压的货,品牌方巴不得有人一次性清走。开时仓用现金买断,不退货,品牌方愿意再让十个点。运输、分拣、门店租金、人工,全部自己扛,省掉中间商,毛利控制在15%,靠周转速度赚钱。一周卖不完,系统自动降价,第二周直接砍半,直到清零。

有人担心便宜没好货,现场随手抽五件衣服送去第三方质检,纤维含量、色牢度、甲醛全部达标。店员说,质检报告贴在收银台,谁都能翻。买到不合身,七天内凭小票回来退,现场扫码,原路返回。

小红书上周出现一条帖子,女生花129买到专柜价1599的羊毛大衣,配图是商场同款价签,点赞破万。评论区里有人晒小票,有人晒吊牌,也有人质疑刷单。门店把监控截成九图,时间、收银台、排队人数全部公开,质疑声瞬间熄火。

折扣店最怕“卖完拉倒”,开时仓用小程序预约下周到店时段,分批次放号,门口不再排长龙。约不上的人自动被拉进社群,群里发下一批到货清单,提前锁定款式,到店直接试穿。线上预约+线下快闪,把“抢”变成“选”,体验感立住。

2024年,品牌计划在上海再开四家,选址都在地铁口,面积控制在五百平方米以内,复制中山公园模式。周边城市也在谈,南京、杭州、苏州,优先选年轻人聚集的商圈,租金高没关系,只要周转速度够快,十五天就能回本。

有人算了一笔账:同样一件品牌风衣,商场卖1999,电商活动价1299,开时仓挂399,扫码还能领30元券,等于369带走。省下的1230,足够交一个月房租。折扣店把“省钱”做成明牌,等于帮年轻人把生活成本直接砍一刀。

现场观察两小时,成交最多的是99元轻奢T恤和159运动legging,顾客平均年龄二十七八,女生占七成,男生多陪逛。收银台旁边放着免费改裤长的缝纫机,三分钟搞定,回头客顺手带杯咖啡,客单价又被拉高三十块。

便宜不是唯一杀手锏,开时仓把“淘”做成游戏感。每周上新不提前预告,到店才知道有什么,喜欢就出手,犹豫就错过。年轻人吃的就是这套即时刺激,比蹲直播间抢福袋更直接,比凑满减算优惠券更省事。

有人担心这种模式火不久,等大家新鲜感过去就凉了。折扣零售在日本、欧美跑了几十年,核心只有一条:持续拿到低价正品货源。开时仓绑定上游品牌库存系统,季末清仓优先锁货,别人还没反应过来,货已经搬到门店。只要品牌方还需要清库存,这门生意就关不了门。

现场跟三位顾客聊了几句:

A说,商场里看中的裙子要699,这里摸到同款199,当场下单。

B说,电商退货太麻烦,这里试穿十分钟,不合适直接挂回去。

C说,每周来逛一次,就算不买,看看新品也解压。

把省钱、正品、即时满足同时做到,开时仓踩中的正是年轻人“钱包瘪但不想将就”的痛点。工资涨得慢,房租涨得快,唯一能把控的就是消费选择。折扣店用1折给出体面生活的入口,谁不想进去看一眼?

临走前,店员递来一张小卡片:下次来之前,先扫码进群,新品清单提前看,还能约早鸟时段。卡片背面印着一句话:省下来的钱,就是多出来的生活。把卡片揣进兜里,突然觉得,省下一千块,也许真能去报个夜校、换个好点的出租屋、或者只是给自己留点喘息的空。衣服只是开始,选择权回到自己手里,才是折扣店最狠的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