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迟未晚!广州两大龙头百货广百、友谊将合体,真相在这……”
这个消息确实是近年来广州零售业乃至整个商业地产行业备受关注的热点。关于广百(广州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和友谊(广州友谊企业有限公司)这两大老牌百货的“合体”,其“真相”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并非简单的合并或收购:" 最核心的“真相”是,广百和友谊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一体化,也不是一方吞并另一方。它们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共同组建了一家新的控股公司"。
2. "引入战略投资者:" 2023年,广百和友谊分别引入了新的战略投资者:
"广百:" 引入了"百联股份"(上海大型商业集团)和"华润置地"(大型地产集团)。
"友谊:" 引入了"王府井百货集团"(北京老牌百货)和"华润置地"(与广百同股东)。
3. "形成“4+1”的股权结构:" 通过引入投资者,广百和友谊的股权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最终形成了:
"华润集团"(通过华润置地、王府井等持股)持股约51%。
"百联股份"持股约24%。
"广州市政府"(
相关内容:
本文2495字,阅读完需要8分钟

“意料之中!”广东省商业地产投资协会会长、楚睿商业机构董事长黄文杰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广州零售商业史上一个重大的标志性事件,不亚于当年上海百联集的成立。
“虽迟未晚!”作为长期沉浸在零售领域的行业人士,广东省商业地产投资协会常务副会长、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在看到这一消息后,显得有些兴奋。他向南都记者表示,广州零售业两大百货巨头能够糅合在一起,是本市商业行业的一大幸福事。“上海早在十几年就做了这样事,将上海市第一百货集团和华联集团合并,成立了百联集团,才有了今天中国零售业的老大。”
百联集团是由原上海市第一百货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物资集团合并重组的大型国有商贸流通产业集团,挂牌成立于2003年4月。注册资本为10亿元,资产总额达300亿元。
对于此次交易,广州友谊集团总经理江国源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属静默期,不便回应,以公告内容为主。广百集团方面也暂时没有比公告更详细的回应。
对于此次合并,有内人士分析,广州友谊从实际控制人广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左手转入右手,背后就是广州国资改革的推进。
2014年12月8日晚,“广州友谊”定增募资100亿元,收购越秀集团旗下的广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越秀金控)。2016年8月1日,公司证券简称由“广州友谊”变更为 “越秀金控”。2017年4月22日,“越秀金控”发布公告称广州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股权无偿划转给越秀集团,意味着友谊集团也被整体划入越秀集团。如今,成功借壳上市的越秀金控,又将广州友谊转让出去,事发突然,但却早就埋下了提示和线索。
广州友谊与越秀金控的集合是双主业模式,越秀金控进入广州友谊,但百货业务并没有置换出去。据早年的报道,双主业的设置主要是广州国资委与监管层权衡的结果,未来会有逐步调整的预期。
而且,按照广州国资委的改革惯例,相同主业的公司往往会合并成为一个公司,如白云山与广药的合并,又如岭南控股集合了广州国资委旗下的所有酒店餐饮旅游品牌。因此,广百和友谊的合体,其实并不让人意外。
广州虽号称千年商都,但实际上从全国角度来看,并没有实力超强的商业企业。在联商网统计的,2017年中国百货上市公司营收排行榜中,广百股份排25名,广州友谊排36名。排在首位的为百联股份,营收高达471.8亿,净利8.47亿。而广百的营收与净利分别为68.9亿与1.74亿,友谊的的营收与净利分别为26.21亿与2.45亿(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到,广州友谊的营收规模虽比广百股份小,但赢利能力较强)。如果两家百货合并,那么年营收将达到95亿元,净利超4亿。

图片来自联商网。

在这种情况下,广州本土零售品牌,做大做强,既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寻求发展和突破的内在需求。
黄文杰认为,在新零售时期,渠道和终端的价值会重新被发现。“合并的话,渠道和终端的规模通过整合会显现出来,其价值可以进行重塑。像之前上海的百联集团,包括广百股份此前合并过新大新百货,这些都是先例。”
另外,他认为,从友谊本身来看,在退市之后,其价值在越秀金控的体系里面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 “对于越秀金控而言,零售不是主业,金融才占绝对的优势地位。如果友谊继续留在越秀金控,我觉得反而对未来发展不利,与广百合并是个较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