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牌商场焕新启航!启动大改造震撼升级

这确实是南京市民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南京的老牌商场进行大改造,通常意味着着几个方面:
1. "提升硬件设施:" 改造往往包括更新装修、改善内部空间布局、升级电梯、增加无障碍设施等,让商场更现代化、更舒适。 2. "优化业态组合:" 引入更多符合当下消费趋势的品牌,比如增加体验式业态(如影院、儿童乐园、书店、文创空间)、高端品牌、特色餐饮等,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3. "增强科技应用:" 可能引入智慧购物系统、提升数字化服务(如线上线下一体化)、改善Wi-Fi覆盖等,提升购物体验。 4. "焕新品牌形象:" 通过改造提升商场的整体形象和档次,吸引更多客流。 5. "适应市场变化:" 面对电商冲击和消费升级,老牌商场需要通过改造来调整经营策略,保持竞争力。
"具体到南京的某个老牌商场,比如著名的“新街口三大件”(新百、中央商场、金鹰国际购物中心)或者其他老商场,它们的改造通常都旨在:"
"留住老顾客:" 提供更优质的环境和服务。 "吸引新客流:" 吸引年轻消费者和外地游客。 "提升商业价值:" 为商场带来更高的租金和营业额。
"你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相关内容:

凌晨一点,新街口的灯还亮着,你在加班的共享单车上飞驰,路过新百门口——那块写着“1951”的招牌像一本翻到最后一页的老相册。73年,南京城的霓虹拆了又装,只有它没挪窝。





“一座没有故事的商场只是钢筋水泥,新百却是几代南京人的成长坐标。”


小时候跑去八楼排队买冰激凌,青春期躲在五楼挑第一条牛仔裤,大学毕业拉着行李箱来退卡——每一次人生节点,总有人在新百留下一张模糊合影。可是,时代的列车不等人,外墙老化、动线拥堵、品牌老旧,年轻人把消费地图移到了手机里,新百的日客流跌到高光时代的一半。





A座与B座今年终于迎来了“5亿元级别的换新计划”。这不只是换块玻璃那么简单,而是一场不动结构、不增面积、却要重塑气质的“显微手术”。


“城市更新的天花板,从来都不是高度,而是想象力。”


先看外立面。东立面1至6层、北立面2至6层将改成更轻透的玻璃盒子效果,夜景灯带嵌入横向格栅,像在老照片上补光,让它重新出圈。外观年轻化,内部动线也要重写剧本:一层外广场将被打造成阶梯状立体客厅,向中山南路、人行天桥、地铁口“三向开门”,每一挡台阶都藏着茶饮、快闪、手作摊。你从地铁出来的第一口空气,就是咖啡豆香,而不是尾气。





地铁通道被正式打通,消费者不再需要绕行风雨。进入B1的瞬间,换色灯带加“梦幻序章”装置,给手机镜头一个按快门的理由。


“线下商业必须把‘到店’变成‘到电影’,否则再大的客流都是路过的背景板。”


内部改造,关键词是“场景”。新百决定把二层女装区留给国潮与设计师品牌,三层交给运动生活方式,四层升级成数码潮玩乐园。每一层都配备可移动展墙,给限定联名与艺术共创留下插槽。老顾客逛起来顺脚,新客眼里全是“没见过”。





七层屋顶花园才是隐藏彩蛋。专属“飞天梯”一站直达,脚底踩着浮动灯带,两侧种满森系绿植。当你推开玻璃门,城市夜景铺成一张IMAX屏幕,烧烤、精酿和live音乐已就位。


“当屋顶不再只是机房,城市的天空才会被重新定义。”


老建筑最怕安全红线。此次改造特别请来专家做结构扫描,确保外立面挂板与主体受力同步;消防排烟与喷淋系统全部升级,保证高峰单层瞬时疏散能力提升30%。炫酷归炫酷,该有的硬指标一条都不敢丢。





高空停机坪也不再只是应急预留,而是升级观光区:270度玻璃栈道外圈、夜拍补光圈内圈、中心留给救援航空接口。“让安全与浪漫同框,才配叫一线商圈的第二生。”


数字对比最直白:改造后,新百预估年客流突破4000万人次,单体客群周转时间从原本的47分钟拉长至90分钟以上。翻倍停留时间意味着翻倍社交货币——在算法之前,先用体验把人留下来,算法才有故事可讲。





别忘了商业步行街外侧的新百记忆墙。建设方把1951年以来的票据、老照片投射在4800流明的LED帷幕上,全天候交互。刷到自己高中毕业照的那一刻,不只是“情怀杀”,还是一次自发分享。


“如果你要抓住年轻人,就必须拿得起历史,同时放得下套路。”


新百的野心也藏在物业运营。未来三年,集团要引入AR导航、无感支付、AI客服,把“老南京”打包成“智慧零售样本”。A座六楼一半面积将被改成直播空间,商户只要一键预约,就能把夜色中的新街口搬进屏幕。





有人担心,老味道会被漂白。事实上,不增高度、不扩面积、不拆主结构的“三不”原则,就是为了留住骨架。那家开了40年的盐水鸭铺还在,老字号电梯旁边也会贴上“时光点位”标识。它们是新百的过去,也是未来的注脚。


期望止于空想无意义,改造计划的落地节点已经摆在日历上——2025年9月。那天,第一束灯光点亮东立面,新街口的夜空会多出一条金线。


“有些建筑记录历史,有些建筑创造历史,新百想两件事一起做。”





等到剪彩的时候,我想和你站在屋顶花园,喝一杯七块钱的生啤,然后顺着玻璃栈道俯瞰南京——看70后指指点点回忆物价,看80后牵孩子爬楼梯,看90后举着手机找角度,看00后说一句“这儿真上镜”。


“城市的更新,没有旁观者;我们每一次出门消费,都在写下一块砖的去向。”


下一次,你再从新街口地铁口走出来,别急着刷手机导航。抬头看看,73岁的新百正在年轻,而你也值得和它一起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