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服装拿货三标奥秘,无标、剪标、换标操作背后的秘密

我们来聊聊服装拿货时需要了解的“三标”里隐藏的秘密:无标、剪标、换标。这些操作是服装贸易中常见的,但它们背后可能涉及不同的成本、风险和合规性问题。了解它们有助于你做出更明智的采购决策。
“三标”通常指的是服装标签上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1. "成分标签 (Composition Label):" 标明服装的主要面料成分(如棉、涤纶、羊毛等)及其百分比。 2. "洗涤标签 (Care Label):" 指导如何正确清洗、熨烫、干燥和储存服装。 3. "使用说明标签 (Use Instruction Label):" 可能包含关于尺码、穿着场合、特殊护理要求等信息。
现在我们来看这三种“隐藏”的操作:
---
"1. 无标 (Wú Biāo - No Label / Untagged)"
"是什么操作?" 指服装成品上缺少上述三种标签中的一种或全部。 "为什么会出现?" "偷工减料,降低成本:" 制造商或供应商为了节省标签制作和缝纫的费用,尤其是在订单量大、利润空间薄的情况下。 "规避法规(风险操作):"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不想遵守特定地区的标签法规(虽然这在正规贸易中很少见,但小作坊或灰色市场可能存在

相关内容:

在服装拿货时,经常听到剪标货、贴标、无标这些词


自己去商场时买衣服也会下意识的去看吊牌


那么服装里的三标到底隐藏着什么信息呢?


一般而言,服装的三标指的是“领标”、“吊牌”、“水洗标”这三标


领标指的是在领口上标,一般印有品牌logo及尺码


吊牌就是挂在领表或衣服上的卡片,印有尺码、材质、生产厂家等


水洗标一般在衣服左下内里的缝缝上,标注了洗涤、熨烫说明


这只是一般情况


有的领表为了穿着体验也会跟水洗标合在一起,有的洗水标也会放面料成分


国标只规定了三标需要标注的内容,但没规定放在哪里


一般看服装三标分五步


1.看产品安全类别


国标把服装分abc三类


a类是婴幼儿可用


b类是可直接接触皮肤:内衣、内裤、短袖等


c类是非接触皮肤类:羽绒服、棉服


安全类别一般在吊牌上,当然级别越高越好


2.看执行标准


服装生产是需要执行标准的,一般都国标(GB)、行业标准(FZ),有的还会分为合格品、一等品、优等品等


这个一般品牌都会有



3.看尺码规格


这是最基础的,很多品牌用sml来代替


其实国标都是与要求的


正规格式应该是:xl 180/84A


180和84代表着身高和胸围


A代表正常,而Y代表偏瘦、B代表偏胖、C代表胖


这个一定看好


尺码规格有的时候在领表、也有在水洗标位置、也有在吊牌上


4.看面料成分


这是看穿商家眼花缭乱的文案的根本


成分不能乱标,尤其是品牌或平台正规销售


比如羊绒蛋白纤维听起来很高大上


在成分上只能老老实实标注为粘胶


要养成看成分的习惯


5.看洗涤说明


一般在水洗标上标注


不同材质的衣服对应不同的洗涤、熨烫方式


这种比较基础,大家肯定都熟悉不赘述


上面的五步看标签更适用于品牌方拿货或者自己购物时使用


我们去市场、工厂拿货,往往三标是不齐的


比如剪标货


指的是品牌订单剩余或者撤柜的货源,为了避免冲击品牌销售体系,会把领标、吊牌剪掉,有的甚至水洗标也剪掉


但这不影响衣服本身


但即使剪标,但衣服本身上的logo一般没法处理,所以这类货源严格意义上还是有些知识产权的风险


比如贴牌


我们工厂货更多的是这类


即工厂生产的衣服只配水洗标,而且水洗标只标注成分、洗涤说明等


不标注任何品牌、生产厂家、联系方式等


客户可以根据自身要求,提供给我们领标或吊牌,或者自己拿货回去将自己的领标、吊牌缝上。


这就是为什么你发现很多品牌尤其电商品牌撞款的原因


比如换标


市场上特别多这种操作


有的时候故意去竞争对手家拿货,换成自己的标,低价竞争


总结:


品牌货源多关注三标


工厂货源、市场货源更关心面料成分、款式、做工


做好服装必须要养成看成分标、问成分的习惯


久而久之,就会对各种纤维的特性、面料的手感越来越熟悉


降低被忽悠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