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2单反镜头性能解析(二十六),安琴、梅耶、Novoflex镜头评测

这是关于安琴 (Angebin)、梅耶 (Meyer-Optik)、Novoflex 这三家公司生产的 M42 单反镜头的性能数据汇总(第26条)。
需要强调的是,这三家公司(尤其是安琴和 Novoflex)生产的 M42 镜头,其光学质量和制造水平差异很大,很多时候价格也反映了这种差异。它们通常被归类为“廉价”或“入门级”M42 镜头,适合预算有限或用于特定用途(如ẩu拍、翻拍、教学等)的摄影师。以下数据是基于普遍认知和用户反馈的总结,具体型号性能会有所不同。
"安琴 (Angebin)"
"特点:" 安琴是 M42 口径镜头中数量最多、价格通常也最低廉的一批。其产品线非常广泛,从简单的标准镜头到变焦镜头都有。 "光学性能:" 通常表现"平庸"。许多安琴镜头存在"明显的色散(紫边/绿边)",尤其是在边缘和高对比度场景下。 "锐度"普遍不高,尤其是在最大光圈或非常小的光圈下。 "暗角"可能比较明显。 "畸变"控制一般。 色彩还原可能比较"直接或平淡",缺乏层次感。 "机械性能:"

相关内容:

不知不觉已经写了二十几期的M42镜头性能数据,其实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比较有知名度的品牌,还有不少厂商也制造或贴牌销售过M42的镜头,但由于销量较少或是在美国市场表现一般,能够提供这些评测数据的美国杂志《Modern Photography》、《Popular Photography》和《Camera35》等通常难以找到相关信息。因此从本期开始,我们会出一系列合集文章,每期介绍两三个品牌的M42镜头。今天我们先来看看三个欧洲厂商 - 安琴/爱展能(Angenieux)、梅耶(Meyer)和Novoflex的表现。

与往期的镜头相似,除了M42螺口外,本期大部分镜头也支持尼康、佳能、美能达、宾得、奥林巴斯、宾得、徕卡、爱克山泰单反的卡口,大家可以将这些数据用于购买其他卡口版本的参考。

所有资料来自上世纪60~70年代的《Modern Photography》和《Popular Photography》杂志。由于《Modern Photography》早期评测没有公开具体的分辨率数值,大家可以结合我们的往期文章来解读:

老杂志上的镜头分辨率只有描述没有数字,该怎么解读?

老杂志上的镜头分辨率只有描述没有数字,该怎么解读?(二)

另外《Popular Photography》杂志通常都是测量标靶0.01mm细线反差,最终结果不太适合横向对比。


一、Angenieux 35~70mm f/2.5~3.3

这支镜头有两个测试结果,我们先来看《Modern Photography》的评测。这支镜头的编号为1479430,售价1100美元。镜头实际焦距为36.30~68.47毫米,光圈为f/2.61~3.47,35毫米端有2.05%的桶形畸变,70毫米端有不到1%的桶形畸变;f/5.6光圈下,35和70毫米端边缘失光均为1.1档。镜头体积不算小,但比较轻便,而且对焦和变焦时镜头的长度不会改变,因此平衡性很好。轻量、高强度的聚碳酸酯结合宽大且一体注塑成型的对焦和变焦环纹理,让镜头的操作便捷、易于抓握。对焦环和变焦环设定后有足够的阻尼保持当前位置。景深尺上的红色刻度易读性稍差。变焦至较长焦段时,前镜组向后退的距离也较长,结合遮光罩进一步优化了遮光效果。镜头对焦时前组不会转动,结合卡口式的滤镜安装方式,可以很方便地使用 Cokin P 和偏振镜等滤镜。虽然镜头的2倍变焦数据一般,但其光学性能远超平均水平。

实拍时,镜头在各档光圈下从中心到边缘的成像都扎实锐利,而且炫光控制很好。近距离摄影画质保持得不错。广角端能看到轻微桶形畸变。

35毫米端,最大光圈下轴向有轻微球炫光,收缩光圈到f/5.6后达到衍射极限;离轴方向横向色散始终存在。此焦距下的最高分辨率出现在f/5.6~11光圈,达到中心69线对/毫米、边缘49线对/毫米;最高反差出现在f/5.6光圈,达到中心88、边缘53。

50毫米端,最大光圈下轴向有轻微球炫光和非常轻微的球差矫正不足问题,收缩光圈到f/5.6后达到最佳表现;离轴方向表现与35毫米端一致。此焦距下的最高分辨率出现在f/8光圈,达到中心72线对/毫米、边缘51线对/毫米;最高反差出现在f/5.6光圈,达到中心72、边缘42。

70毫米端,轴向表现与更广角端一致,收缩光圈到f/11后达到衍射极限;离轴方向有轻微像散和慧差,收缩光圈到f/8后消失,轻微横向色散始终存在。此焦距下的最高分辨率出现在f/8光圈,达到中心63线对/毫米、边缘50线对/毫米;最高反差出现在f/5.6光圈,达到中心66、边缘33。

第二个测试结果来自《Popular Photography》杂志。镜头编号1509825,售价651美元。镜头对焦环与变焦环纹理相似,导致有时不是很容易区分。非恒定光圈的设计也需要用户在使用无TTL测光相机时注意焦距变化时光圈的变化(虽然不到1档)。镜头的变焦环比对焦环更加顺滑,后者随着对焦距离变近阻尼会增大,不过阻尼适中,不会轻易滑动。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和对焦点不会因为焦距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可以在长焦端完成精确对焦然后切换回广角端拍摄。镜头有两个主要镜组,依靠两组对焦螺旋,它们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前镜组的对焦螺旋连接至三个弹簧支撑的垫片,用于实现广角所需的更大前组面积。这个结构成本高昂,但这些弹簧支撑的垫片会产生较大且不均匀的摩擦力,拆解去掉它们后镜头的对焦更加顺滑,变焦阻尼也减轻。前镜组螺旋的公母螺纹均由铝制成,母螺纹与塑料镜筒相连。前镜组也包含了自动光圈结构,它有一套包含滚珠结构的低摩擦系统和消光处理非常好的叶片。后镜组后面的方框主要用于遮光,有效避免了杂光在反光镜箱内的反射。镜头外部的对焦环、变焦环、光圈环均为塑料。

镜头光学设计和镀膜都十分认真,对画面中明亮物体可能出现的鬼影控制很好,只在35毫米端能看到一些,明显优于此类镜头中的低端产品,不过这种差异在实拍时不明显。

35毫米端,最近对焦距离下前镜片到被摄物距离288毫米,镜头实际焦距为35.5毫米,光圈为f/2.54,T值为T-2.79,有明显桶形畸变,收缩光圈到f/5.6后暗角消失,有轻微光轴不正问题。此焦距下光圈全开时镜头中心反差约为60,像场1/3~2/3处约为40,边缘略高于45;收缩光圈到f/5.6后中心反差达到最高,约为80;继续收缩光圈到f/8后中心反差稍有下降,像场1/3处约为65,2/3处超过55,边缘超过65。炫光比例约为1.4%。

50毫米端,最近对焦距离下前镜片到被摄物距离288毫米,镜头实际焦距为49.5毫米,光圈为f/2.91,T值为T-3.19,有轻微桶形畸变,收缩光圈到f/5.6后暗角消失,有轻微光轴不正问题。此焦距下光圈全开时镜头中心反差约为60,像场1/3处略高于45,2/3处约略高于30,边缘不到30;收缩光圈到f/5.6后中心反差达到最高,略高于80;继续收缩光圈到f/8后中心反差略微降低到不足80,像场1/3处超过65,2/3处略高于50,边缘不到55。炫光比例略高于1.4%。

70毫米端,最近对焦距离下前镜片到被摄物距离288毫米,镜头实际焦距为67.2毫米,光圈为f/3.48,T值为T-3.50,没有畸变,收缩光圈到f/5.6后暗角消失,有轻微光轴不正问题。此焦距下光圈全开时镜头中心反差不到50,像场1/3~2/3处不到40,边缘不到30;收缩光圈到f/5.6后中心反差达到最高,接近80;继续收缩光圈到f/8后中心反差略微降低到不足75,像场1/3处约为70,2/3处约为55,边缘不到60。炫光比例不到1.7%。此焦距的微距模式下,镜头最高放大倍率0.175倍,收缩光圈到f/6.3后暗角消失,其他瑕疵与正常拍摄时表现一致;光圈全开时镜头中心反差略高于50,像场1/3处约为35,2/3处不到25,边缘略高于20;收缩光圈到f/5.6后中心反差达到最高,略高于75;继续收缩光圈到f/8后中心反差略微降低,像场1/3处不到70,2/3处不到65,边缘不到55。


二、Angenieux 70~210mm f/3.5

这支镜头有两个测试结果,我们先来看《Modern Photography》的评测。这支镜头的编号为1502494,售价1194美元。镜头实际焦距为72/29~206.19毫米,光圈为f/3.65~3.68,70毫米端有0.43%的枕形畸变,210毫米端有0.22%的枕形畸变;f/5.6光圈下,70毫米端边缘失光为0.4档,210毫米端为0.8档。镜头光圈很大,但重量意外的轻,因此镜筒使用塑料材质是个明智的选择。黄色的英制和白色的公制对焦标尺非常清晰,各个焦段下都可以直接拧动对焦环、方便地进入微距模式,对焦和变焦环没有轻易滑动的迹象。

实拍时,镜头成像扎实锐利,影调很好。70毫米端能看到轻微色散,收缩两档光圈后消失。120和210毫米端,将光圈收缩到f/5.6后可以让边缘达到中心的画质水平。当镜头处于最大光圈,且太阳位于像场边角位置的极端光线条件下,炫光会影响镜头的反差表现。整体表现优于此类镜头的平均水平。

70毫米端,轴向有非常轻微的球色差,收缩两档光圈后消失;能看到非常轻微的球差过矫正问题,收缩光圈到f/11后达到衍射极限;离轴方向有非常轻微的斜向炫光、像散和横向色散。此焦距下的最高分辨率出现在f/11光圈,达到中心69线对/毫米、边缘62线对/毫米;最高反差出现在f/8光圈,达到中心66、边缘56。

120毫米端,最轴向有非常轻微的球色差,收缩两档光圈后消失;能看到非常轻微的球差过矫正问题,收缩光圈到f/16后达到衍射极限;离轴方向有非常轻微的斜向炫光、轻微慧差和一些横向色散。此焦距下的最高分辨率出现在f/11光圈,达到中心70线对/毫米、边缘63线对/毫米;最高反差出现在f/8光圈,达到中心66、边缘57。

210毫米端,最轴向有非常轻微的球色差,收缩两档光圈后消失;能看到非常轻微的球差过矫正问题,收缩光圈到f/16后达到衍射极限;离轴方向有非常轻微的慧差、像散和横向色散。此焦距下的最高分辨率出现在f/11光圈,达到中心70线对/毫米、边缘63线对/毫米;最高反差出现在f/8光圈,中心和边缘均为67。微距模式下的最高分辨率出现在f/8光圈,达到中心45线对/毫米、边缘32线对/毫米。

第二个测试结果来自《Popular Photography》杂志。镜头编号1496065,售价975美元。镜头对焦环与变焦环纹理相似,导致有时不是很容易区分。镜头的变焦环比对焦环更加顺滑,后者随着对焦距离变近阻尼会增大,不过阻尼适中,不会轻易滑动。镜头的对焦点会因为焦距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变焦后需要重新进行对焦。

这个15片11组的镜头可以被分为5个主要镜组,只有前三个会移动,其中前组在对焦时移动、动作并非线性,它由凸轮控制,在近距离对焦时角度变得陡峭,这也是导致对焦阻尼随着对焦距离变化的原因。变焦时第二和第三组镜片移动,虽然移动幅度不同,但方向相同,只有在接近最长焦端时第三组会反向移动。操作如此复杂的结构变焦和对焦会涉及大量的运动,因此需要优化。镜头镜筒内壁有钻石形纹理的滚花,制造出了削去尖顶的金字塔形纹理,在减少镜组与其摩擦力的同时又保证了接触面积,相比平滑的镜筒内壁,也起到了更好的消光作用。在第五组镜片中的方形遮罩也起到了遮光、防炫光的作用。光圈叶片位于第四组之前,而且不会随着变焦和对焦改变位置,光圈叶片下有滚珠结构。除了需要提供润滑的凸轮外,镜头内部结构件全部为铝制,镜头外部的对焦环、变焦环、光圈环均为塑料,卡口为不锈钢。镜头上的全部字体都是丝网印刷的,只有序列号是雕刻的,不过印刷字体的耐刮擦性很好。

镜头光学设计和镀膜都十分认真,对画面中明亮物体可能出现的鬼影控制很好,只在210毫米端能看到一些,明显优于此类镜头中的低端产品,不过这种差异在实拍时不明显。

70毫米端,最近对焦距离下前镜片到被摄物距离648毫米,镜头实际焦距为72.3毫米,光圈为f/3.61,T值为T-3.98,有轻微桶形畸变,收缩光圈到f/6.3后暗角消失,光轴基本完美。此焦距下光圈全开时镜头中心反差略高于70,像场1/3处略高于60,2/3处不到50,边缘略高于45;收缩光圈到f/8后中心反差约为80,像场1/3处略高于75,2/3处不到60,边缘不到55。炫光比例约不到1.7%。

120毫米端,最近对焦距离下前镜片到被摄物距离648毫米,镜头实际焦距为117.9毫米,光圈为f/3.69,T值为T-4.07,有非常轻微的枕形畸变,收缩光圈到f/6.3后暗角消失,光轴基本完美。此焦距下光圈全开时镜头中心反差不到75,像场1/3处略高于70,2/3处约为60,边缘略高于50;收缩光圈到f/5.6后中心反差达到最高,接近80;继续收缩光圈到f/8后中心反差略微降低,像场1/3处基本不变,2/3处接近80,边缘略高于70。炫光比例约为1.5%。

210毫米端,最近对焦距离下前镜片到被摄物距离648毫米,镜头实际焦距为206.7毫米,光圈为f/3.78,T值为T-4.17,有非常轻微的枕形畸变,收缩光圈到f/6.3后暗角消失,有轻微光轴不正问题。此焦距下光圈全开时镜头中心反差不到70,像场1/3处约为55,2/3处约为45,边缘不到50;收缩光圈到f/5.6后中心反差达到最高,接近80;继续收缩光圈到f/8后中心反差略微降低到不足75,像场1/3处不到70,2/3处略高于55,边缘不到70。炫光比例略高于1.4%。此焦距的微距模式下,镜头最高放大倍率0.393倍,收缩光圈到f/8后暗角消失,光轴基本完美,其他瑕疵与正常拍摄时表现一致;光圈全开时镜头中心反差不到30,像场1/3处不到25,2/3处约为20,边缘不到15;收缩光圈到f/8后中心反差达到约65,像场1/3处不到50,2/3处约为35,边缘约为20。


三、Meyer-Optik Oreston 50mm f/1.8

在1966年2月评测Prakticamat相机时,《Modern Photography》杂志也一起测试了这支镜头。镜头编号3583664,套机售价299.95美元。

光圈全开时,镜头中心分辨率超过45线对/毫米,边缘约为25线对/毫米;收缩光圈到f/8~11后达到最高分辨率,中心超过85线对/毫米,边缘超过50线对/毫米;继续收缩光圈分辨率出现下降。


四、Novoflex Noflexar 35mm f/3.5

这支镜头镜头编号为350912,售价99.50美元。由于广角镜头能用同样的对焦行程实现更广的对焦范围,因此Novoflex在设计这支镜头时使用了35毫米焦距、4片4组镜片的光学指标,这也让消费者在购买微距镜头的同时拥有了一支可以正常拍摄35毫米广角照片的镜头。正常摄影时镜头的对焦行程较长,达到了360°,不过最高可以实现1:2放大倍率的摄影;近于16英寸的微距摄影需要通过推拉镜头前组进行对焦,推拉结构一共有4个档位,正好每个档位也对应需要补偿1/4档曝光,非常直观。镜筒黑漆工艺良好,白色数字的刻字清晰。镜头光圈预设环的阻尼很小,但操作它的时候也容易带动有光圈档位指示的前镜筒一起转动。这支镜头可以用于文档拷贝工作,但拍摄三维物体时则需要注意其产生的明显畸变。整体来说,这是单反用户可以买到的最全能的35毫米镜头之一。

光圈全开时,镜头中心分辨率超过55线对/毫米,边缘约为30线对/毫米;收缩光圈到f/8后达到最高分辨率,中心超过60线对/毫米,边缘超过30线对/毫米;继续收缩光圈到f/11后边缘分辨率出现下降,但在最小光圈下边缘分辨率达到最高,超过35线对/毫米。


五、Novoflex Auto Bellows Marco Noflexar 60mm f/4.0

镜头售价232美元,M42螺口皮腔售价212美元(其他卡口版本价格:美能达239美元、尼康279美元、佳能265美元、宾得279美元、奥林巴斯265美元、柯尼卡279美元)。镜头实际焦距为62.85毫米,光圈为f/4.17,有0.4%的枕形畸变,f/5.6光圈下边缘失光为1.30档。镜头的设计定位是通过更高的放大倍率(2倍)实现较好的微距分辨率表现。

考虑到这支镜头的放大倍率介于1:1.7至2:1,因此《Modern Photography》没有使用常见的1:46放大倍率标准对焦距离和1:4放大倍率微距距离测试镜头,而是直接使用了这支镜头更常用的1:1倍率测试。

最大光圈下,镜头中心有黄色炫光和一些镜片光轴不正的问题,收缩到f/8后照片达到非常好的水平;离轴方向有轻微像散、红色炫光和慧差,收缩光圈到f/11可以大幅抑制。

实拍时,镜头中心和边缘都很锐利,但能看到一些蓝橙色横向色散;镜头反差较低、画面显得很平,这个问题一直到f/22光圈都存在。

镜头的最高分辨率出现在f/8光圈,达到中心40线对/毫米、边缘28线对/毫米;最高反差出现在f/11光圈,达到中心40、边缘48。

除了镜头外,《Modern Photography》杂志也点评了配套的皮腔:这个附件小巧、坚固,有四个轨道,支持自动光圈和全开光圈测光,与20年前不支持自动光圈的早期版本相比并没有在做工用料上出现缩水。皮腔尾部与机身连接的部分为阳极氧化铝,有灰色锤纹外观。四条导轨也使用阳极氧化铝制作,右侧导轨上表面有齿条,与调节旋钮的齿轮啮合,调节旋钮表面有橡胶涂层,易于抓握操作。底部的脚架孔安装部分支持整体前后移动皮腔,因为可以在锁定放大倍率后前后移动相机进行对焦,所以这是目前为止此类附件中操作最简单方便的。底部左右两个连杆分别控制全开光圈情况下的测光表联动和镜头的自动光圈收缩,这种自动化设计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虽然搭配60毫米焦距的镜头很方便手持,但在进行极高放大倍率的微距摄影时还是建议使用三脚架。当然,使用三脚架时需要将皮腔结构向上移动,以保证驱动和锁定旋钮不会碰到快装板。此外,如果被设计在右侧的操作旋钮如果能改到左侧、适合左手操作就更好了;不过将锁止机构调到最后、将动作旋钮拧紧,就能将左右旋钮都用做调节对焦驱动了。另一个缺点是皮腔后部的卡口无法前后移动,导致镜头在极近对焦距离拍摄较为凸出的物体时,底座导轨的前部可能会碰到被摄物,这个问题在使用较短焦距的镜头时尤为明显。镜头也没有用于修正透视效果的移轴功能。


六、Novoflex Auto Bellows Noflexar 105mm f/4.0

这支镜头有早期和晚期两个版本,他们的对焦环外观稍有不同,我们逐个来看。

上图的早期版本的编号为105208,镜头售价81美元,Model II 型皮腔附件售价82美元。这个镜头和皮腔附件的组合能够从无限远连续对焦至1:1放大倍率,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自动光圈传动结构的限制,这个皮腔附件的美能达卡口版本只支持纵向构图的拍摄;而且由于体积限制,这个附件没有多余的空间提供全开光圈测光的连杆,在测光时要注意收缩镜头的光圈。

光圈全开时,镜头中心分辨率超过35线对/毫米,边缘约为25线对/毫米;收缩光圈到f/8以后达到最高分辨率,中心超过50线对/毫米,边缘超过30线对/毫米。

下面是后期版本的外观。

后期版本镜头售价232美元。镜头实际焦距为108.65毫米,光圈为f/4.20,有0.2%的桶形畸变,f/5.6光圈下边缘失光为0.25档。皮腔附件的价格、规格与 Novoflex Auto Bellows Marco Noflexar 60mm f/4.0 一致。这个皮腔结构在设计时考虑了手持操作,即便安装这支105毫米镜头也能像操作普通镜头一样手持拍摄,但在小光圈、快门速度慢的时候必须使用三脚架。相比 Novoflex Auto Bellows Marco Noflexar 60mm f/4.0 镜头,这支镜头更强调增加拍摄距离、不会在动物摄影时吓到被摄物。考虑到镜头目前可以实现0.75的放大倍率,因此显得导轨长度不足(如果能做到1倍更好),虽然可以通过在皮腔结构上安装延长筒增加微距表现,实现高达1.5倍的放大倍率,但这有可能破坏附件的稳定性。

这支镜头的标准测试结果是在1:46倍放大倍率下进行的,微距结果则是在1:4放大倍率下进行。

光圈全开时,镜头中心有轻微黄色和非常轻微的红色炫光,伴随一些非常轻微的球差过矫正问题,收缩到f/8后照片达到良好水平,但一些炫光依然存在;离轴方向最大光圈下有一定的像散,收缩到f/22时降低到轻微的水平。

实拍时,镜头炫光控制良好,只有一丝黄色炫光;各档光圈下从中心到边缘的画质都很锐利,但反差偏低、画面有点平;微距表现很好,只有在f/22光圈下有一点锐度降低的问题,但这有可能是较长曝光时间下的机震导致的。

镜头的最高分辨率出现在f/16光圈,达到中心52线对/毫米、边缘46线对/毫米;最高反差出现在f/8~11光圈,达到中心40、边缘30。


结语

虽然安琴在早期曾经设计研发过很多静态摄影用的镜头,但在推出本期的两支变焦镜头时,它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依然转变为了专注电影镜头、动态摄影的厂商,而这两支镜头可以被视作是一个“老欧洲”厂商向静态摄影领域的回归。为了体现相应的高级感,镜头发货时会装在在充氮气的保护袋里,并放入精致的木制携行箱中(贴有饰皮、内衬黄褐色植绒、有用于存放镜头和附件的黑色橡胶凹槽),镜头套装也包含完整的镜头包、滤镜、遮光罩、防静电擦镜布、说明书、合格证(印有质检日期、人员姓名、序列号)和Cokin转接环,甚至还有一个夸张的质保证书 - 凡是产品质量导致的问题都可以无限期得到保修服务。除此之外,安琴也推出了镜头保险服务 - 购买服务后一年内镜头意外丢失、被盗、损坏都可以获得赔偿。而且高昂的售价(大约是日本二线镜头价格的两倍,但并没有比尼康、佳能这样的一线品牌贵很多)也确实换来了优秀的光学素质。其实安琴也为自己的合格证上印刷了质检结果 - 能够清晰解析超过20线对/毫米的标靶,并且超过标准和最低反差要求,但没有给出对应的焦距和具体测试方法,因此难以解读更多细节。

Meyer-Optik Oreston 50mm f/1.8 的数据比较特别,虽然镜头在最佳光圈下的分辨率成绩极佳,但在f/4光圈下分辨率出现了下降,在使用时需要注意。

对于Novoflex来说,他们的商业策略则是专注在微距这样的垂直场景中,通过认真迭代自己的技术不断为消费者提供实用且独一无二的产品。所以这家公司一直运营到了今天,依然在生产高质量的转接、微距和其他摄影附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