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口罩之王,月赚百亿奇迹,背后拥有10万项专利技术支撑

这个说法听起来非常引人注目,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可能存在误解或需要更精确的说明:
1. "“全球排名第一的口罩品牌”": 口罩市场与许多其他消费品市场不同,它通常由大量本地或区域性品牌主导,尤其是在疫情之前。 全球范围内没有一个像可口可乐、宝洁那样家喻户晓且市场份额绝对领先的单一“口罩品牌”。市场高度分散,并且疫情极大地刺激了各种品牌(包括一次性口罩、N95/KN95等专业口罩)的生产和销售,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因此,“全球排名第一”的说法可能不准确,或者是指某个特定类型(如N95)、特定地区,或者是指疫情期间某个特定时段的销售额冠军,但这并不代表一个持续的、公认的“第一品牌”地位。
2. "“月入超过百亿”": 如果一个口罩品牌真的能达到月收入超过100亿(通常指销售额),这绝对是行业巨头级别的成就。 但如上所述,口罩品牌通常不属于高利润行业,要达到如此高的月销售额,可能需要: 极大的生产规模和销售网络。 在全球多个主要市场都有强大的销售。 可能是包含了大量的政府订单或应急采购。 需要明确这是否是“品牌”本身的收入,还是整个“公司”的收入(公司可能生产

相关内容:

2020年春节与往年不同,大家都选择在家里待着。即使出门,也带着口罩。据业者称,近期口罩一天的销售量相当于过去几个月的销量。口罩一时之间,成为了全国热销的产品。

其实,近几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城市环境的因素,消费者对口罩的需求量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虽然国内生产口罩的厂商众多,但具有影响力的口罩品牌却很少。长期以来,国内口罩市场被外国的品牌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相关报告显示,口罩品牌前三名依次分别是3M、绿盾、霍尼韦尔。不管从销量或是品牌口碑来看,来自美国的3M无疑是该领域的领跑者。

公开的资料显示:3M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成立至今已经超过了百年历史。是一家全球性的多元化科技企业,其产品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口罩只是公司业务板块中的一小部分,涵盖家庭用品、运输、建筑、电子、通信等各个领域。全球有50%的人每天直接或间接地使用他们家的产品。集团下拥有9万多名员工,年营业收入约为32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260亿元),算下来每月的销售额超过百亿人民币。

20世纪初,有五个来自明尼苏达州的年轻人,决定合伙开一家采矿公司,打算开采该地丰富的刚玉矿石,用来做砂轮,而这家公司正是3M的雏形。刚开始几年企业经营并不顺利,不但没有赚到什么钱,还欠下不少外债。直到威廉·麦克奈特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他成为公司经理以后成立了第一个实验室,并跟研发人员表示每个星期可以拿出15%的工作时间,用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据说在3M公司里流行这么一句话:“如果你不犯错,只能证明你什么都没有做。”

在威廉·麦克奈特的带领下,3M研发出第一款独家产品研磨砂布,产品推出后大受欢迎。之后实验室还发明了独创的透明胶带,因为方便和实用,很快成了家喻户晓的产品。从此以后创新不仅贯穿于员工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更融入至公司的运营上,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精髓。经过百年的发展,3M全球累计的专利数量已经超过了10万。旗下的发明产品包括无痕挂钩、便利贴、车膜,家用净水器、隔音耳塞等等。

而说到3M的口罩产品,这是口罩制造行业之中颇具创新性的代表产品。是行业内“高质量”的代名词。有的人看来,做一个口罩很容易,不过是在几块布中间加点过滤物质而已。但做一个好口罩真的这么容易吗?

要知道,3M生产口罩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基于无纺布和静电纤维滤棉的专有技术,最初设计的防尘口罩,是想要帮助采矿、冶炼和炉窑等工人应对恶劣的职业环境所用。其高效过滤的防护口罩核心技术,以及贴合人脸部曲线的设计,不管是专业防护级产品,还是民用防护级产品,都赢得了消费者的追捧。这几年其口罩产品的大火,估计连3M公司都没有想到。

有媒体人指出:该企业之所以能做到百年长盛不衰,是因为坚持以创新为公司的灵魂。通过创建全新产品以及将现有产品多样化,成功地避免了对商品化的盲目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