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引擎,Klook从零起步迈向独角兽的创业奥秘

這是一篇關於香港獨角獸公司Klook的專欄文章,探討其從零到一的成長秘訣:
---
"香港新引擎|由零開始晉身獨角獸,創始公司Klook有何秘訣?"
香港,作為亞洲的創新科技中心之一,不斷吸引著各路創業英雄。在眾多從零開始、最終躋身「獨角獸」(Valuation超10億美元的未上市公司)級別的創業公司中,Klook Travel(Klook)無疑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案例。這家提供一站式旅遊活動預訂平台的公司,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實現驚人的成長?其成功背後有何秘訣可循?
"一、 聚焦痛點,切中市場需求"
Klook的創立源於一個清晰的洞察:當時的旅遊市場,尤其是自由行旅客,在尋找和預訂地區性的特色活動(如熱气球、浮潜、城市徒步等)時,體驗非常分散,效率低下。大型旅行社網絡覆蓋有限,而當地小眾遊戲機構則難以觸達廣泛客

相关内容:

初创公司“由零开始”直到晋身独角兽(Unicorn),甚至衍生不少副线品牌,除了要看准和解决当下痛点,更要懂得把握市场变化。从事网上旅游服务的初创公司Klook(客路),就成功做到了上述各项。

该公司香港及澳门区总经理岑皓祺接受香港商报记者专访,回顾企业由零开始创业与发展历程的点点滴滴,坦言成功的初创企业要有永不放弃的创新精神,否则恐怕就要向大家说再见。

谈及未来,岑皓祺表示,期望公司可以维持每年双位数(High Double Digit)、甚至三位数的高增长。

创立动机:

源自旅游不便体验

Klook于2014年成立,3位创办人分别为王志豪(Eric)、林照围(Ethan)及熊小康(Bernie)。他们成立Klook,源于一次旅行的体验。岑皓祺说:“有一次当他们去尼泊尔旅行时,虽然早已在网上预订机票及酒店,但他们到达景点时,除了面对语言不通的困难,还找不到旅游资讯,严重影响旅游体验。”

岑皓祺指出,除了强调创意文化,成功的初创企业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 记者 蔡启文摄

为了提升旅游过程的顺畅度,3人于是创立一个集机票、酒店及景点安排于一身的平台。岑皓祺称:“他们决定落户香港,由香港的景点开始,一步步打造品牌。”不过,他坦言,要打造旅游服务平台很困难,“除了要落地,更要逐个与景点商谈如何合作”。 

Klook成立后持续扩大业务,由起初与景点商谈合作,扩充至为旅客安排半天至一天的旅程。但是,香港旅游景点有限,且市场细小,面对局限,唯有冲出香港。岑皓祺表示,Klook于是先进军内地和日本,继而进军其他国家或地区。 

2020年,即Klook成立的第7年,新冠肺炎爆发。而这场持续3年、席卷全球的疫情,成为了Klook重要的转折点。岑皓祺称,疫情给予公司有机会“停一停,谂一谂”,让公司思考其初心,以及有何协同效益。

转折点:

看准居家度假商机

经过一轮思索后,Klook看准了居家度假(Staycation)的商机。岑皓祺称,疫情期间,有同业“想唞唞休息”而关闭公司,“但我们不想裁员,因此在疫情期间,我们倚赖居家度假、售卖酒店自助餐、下午茶,甚至是协助水疗和按摩馆做网上预约,以及开办亲子及商场活动”。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Klook的生意一分为二,由原本只有旅游这盘生意,扩大至外游和本地两项业务。岑皓祺指,正因如此,客户使用Klook的次数亦随之大大增加,由原本的每人两次,增加为6至8次。岑皓祺强调,现时各业务的营业额非常平均。 

Klook没有因疫情过去而停步,反而继续思考如何继续创新和转型,解决不停变化的痛点。岑皓祺称,港人外游的喜好经常转变,“由疫情完结之初呈现‘报复式外游’、喜欢前往主题乐园,慢慢变为往二线城市深度游,做切身体验。”因此,他指,Klook要多做“打卡式”或疗愈式的旅游产品,“不止吃喝玩乐,而是让旅客可以洗涤心灵”。

未来目标:

进军欧美非

Klook近期更剑指大型活动,包括音乐会、艺术展览、演唱会及体育赛事等,目前Klook推出的产品已高达38万个。Klook转型之际,亦不断获得资金垂青,早前Klook便进行了最新一轮总值1亿美元的“E+轮”融资。岑皓祺称,该轮融资获得欧洲投资者入场,反映当地市场对Klook的信心。

Klook立足香港,成功进军亚洲之际,未来又有何新目标?岑皓祺表示,继早前设中东办事处后,未来将向欧美市场进发,并指又计划进军非洲及南美市场。不过,他强调,要先做好现有的市场,才考虑进军其他地方。

成功之道:以客为先 科技为主

Klook一跃成为独角兽,有何秘诀分享?岑皓祺称,要提升估值,首先是要不断聆听,以客为先;其次是作为科技平台,要以科技为主。 

“若要客户继续支持,就要不断回馈客户。”岑皓祺表示,过程中要不断聆听客户的需要,不断做调研,以客为先。他又指,作为科技平台,都是要以科技为先,不论疫前疫后,都要将科技元素放在最高位置。

初创企业要坚持永不放弃

至于公司的内部文化,又如何促成独角兽的诞生?岑皓祺称,据他的观察,首先是吸纳正确合适的人才,“尤其是对扩张中的初创企业十分重要”。他亦以Klook为例,指出该公司其中两位创办人非常开通,且以中西合璧的方式管治公司。公司更提倡“唔怕衰,只怕你唔试”的理念,强调公司没有创意部门,每一位员工都是公司的创新者(Innovator)。 

除了强调创意文化,岑皓祺表示,成功的初创企业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他再以Klook为案例称:“公司2020年疫情之初,曾有一段时间‘零收入’,但正因为我们坚持永不放弃的信念,才会发掘到居家度假(Staycation)的商机”。他坦言,对初创企业而言,若他们不愿创新,恐怕就要向大家说再见。

解危有法:设定措施 应对天灾

缅甸3月底发生7.7级大地震,不仅远在千里之外的泰国曼谷大部分地区感受到震动,甚至有曼谷的政府大楼亦因地震而倒塌。面对危机,岑皓祺称,该公司已于地震发生后4小时内,与当地客户取得联络。他坦言,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帮助,Klook亦可以较快的速度,应对是次缅甸地震。

AI助力应对缅甸地震

“Klook成立至今,已累积了不少处理天灾的经验,我们的团队已设定措施,应对天灾。”岑皓祺表示,当公司知悉缅甸地震波及泰国后,于第一时间确保员工安全,随即加强客户服务人手,联络客户。 

岑皓祺续称,当时停留在曼谷的客户,由于已身处当地,即使地震发生,但仍有20%至30%的客户愿意留在当地继续游览,未有因为地震而影响行程。

“要创新 要谂新嘢”

另一方面,自疫情过后,香港出现“报复式外游”。不过,岑皓祺认为,不觉得港人外游拉低香港本地消费。他相信,香港消费市道疲弱,主要是受一揽子因素影响,因此“要创新,要谂新嘅嘢”。 

岑皓祺解释,即使市道欠佳,但不少本地商户因创造不同消费模式,仍逆市取得增长,尤其是疫情过后的演唱会行业,比起疫前更为火爆。他坦言,面对经济下行趋势,消费意欲定当审慎,若商户完全不改变经营模式,营业额恐怕要跌。

解决痛点:善用AI提升业务

Klook业务转趋多元化之际,又如何应用新科技将业务提升?岑皓祺称,日后除了可运用人工智能(AI)编制行程,更可研发以人脸识别方式,让进入景点或演唱会的消费者,无须持有实体门票即可入场参与活动。 

“公司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和澳洲业务已解决大部分痛点,但随着客户要求和他们的体验随时间转变,新的痛点亦随之出现。”岑皓祺坦言,原有的痛点尚未解决,又要面对新的痛点,“尤其是要面对部分国家至今尚未电子化,因此仍需要慢慢优化。”

冀日后门票全面电子化 

岑皓祺续称,以公司近年进军的预订门票业务为例,香港今天仍在应用实体门票。“究竟何时可以将门票全面电子化?又如何借此解决‘印错飞’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电子门票转让的问题?这些通通都是需要思考的。” 

除了新开拓的预订门票业务,岑皓祺亦指,在景点参观预订方面,Klook一直有与全球各景点合作,协助景点在不同时段作出人流管理。“奈何不少景点仍未全面自动化,尤其不少景点在部分时段预约超量,部分时段却门可罗雀……希望随着Klook的业务迈向全球化,亦可协助理顺不同景点在不同时段的人流管理。” 

酒店预约同样有新的痛点。岑皓祺表示,虽然连锁酒店的一致性较高,但部分如日本的温泉酒店却非以连锁形式经营,以致无法在Klook的网站出现。他坦言上述问题仍有待解决。 

旅客看重一站式服务 

另外,行程编排方面,岑皓祺表示,不少旅客以往编排行程时只预约酒店,但今天他们更看重网站能否提供一站式服务,“一次过解决他们到埗后的所有需要。” 

岑皓祺说:“以外游日本为例,现时旅客大多要求旅游网站除了要提供机票及酒店预订,还要提供落机后的接送,甚至能否在出发前就预约厨师发办(Omakase)餐厅,在下机后随时享用。”

记者 邝伟轩

来源 香港商报

审读 海绵

编辑 Ori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