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追光丨举起自己的人生:挪威小镇打造不一样的世锦赛
正文:
在挪威的一个偏远小镇,一场特殊的世锦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场世锦赛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体育竞技盛会,而是一场关于人生、梦想和希望的较量。参赛者并非运动员,而是来自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举起自己的人生”,向世界展示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挪威小镇的居民们对这场世锦赛充满热情。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芒,只要勇敢地追求,就能照亮自己的人生。因此,他们积极参与到这场世锦赛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追光”的主题。
在这场世锦赛中,参赛者们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才华和技能。有的参赛者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有的参赛者通过创业、志愿服务等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还有的参赛者通过克服困难、挑战极限等方式证明了自己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场世锦赛不仅是一场竞技盛会,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过程。参赛者在比赛中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追求着更高、更远的目标。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举起自己的人生”,不仅照亮了自己的道路,也照亮了周围人的心灵。
挪威小镇的世锦赛充满了温馨和感动。小镇的居民们用热情和包容的态度欢迎着来自各地的参赛者,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他们相信,这场世锦赛将成为一场难忘的经历,让参赛者在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前行。
在这场特殊的世锦赛中,我们
相关内容:
挪威Førde(弗勒)要举行世界举重锦标赛了
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哪里?
这里原是独立市镇
于2020年1月1日与周边的三个小镇
合并为新的行政区Sunnfjord
Førde是它的行政中心
当地人口只有约12000人

在10月2日-11日的比赛期间
这个“迷你”举办地面临诸多挑战:
交通、住宿接待能力有限
相关组织经验不足
气候湿冷
随时都会下雨
……
但是所有这些不足
都被比赛期间的温情瞬间弥补了
视频加载中...
开幕式上
60分钟文艺表演
给众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没有大牌明星
只有当地文艺爱好者
也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舞台效果
却有中世纪格斗、男声合唱
女声独唱、学生群舞
1700名观众都是乡里乡亲
……
世锦赛的开幕式可以这样接地气
视频加载中...
为了办好世锦赛
小镇居民全民大动员
包括500多名志愿者
记者走出机场
就发现志愿者开着
中国品牌新能源轿车接送运动员
上百名学生提供赛事相关服务
镇上唯一商场里的店员穿上了
举重世锦赛的短袖
商场前的大屏幕随时转播比赛画面
居民们还腾出自家住房作为短租民宿

为运动员调整杠铃片的师生们
为了这10天的比赛
已经进行了一年的专业训练:
练体能
安装调整杠铃片
练算力
几秒钟内要算好杠铃片重量

世锦赛最吸人眼球的就是
挪威国民偶像科恩达
她的海报遍布大街小巷
科恩达9岁随家人移居挪威
15岁时家庭变故后被寄养
她曾成为电工只为了谋生
直到22岁“高龄”
才正式进行专业举重训练
科恩达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
获得女子81公斤级冠军
是挪威首位女子举重奥运冠军
由此成为国民偶像

科恩达。国际举联官网图片
科恩达在世锦赛的比赛中
与对手缠斗至最后一把才以1公斤险胜
她瘫倒在地板上
久久不能平复心情
“我的背景教会我
无论出身如何
只要努力就能找到人生目标”

中国香港队选手谢静淘在比赛前亮相。教练谭伟基供图
中国香港队“独苗”谢静淘也是如此
作为一名25岁才接触举重的选手
如今35岁的她
参加女子63公斤级比赛
在34名选手中成绩排名第30位
但郑静淘并不是专业运动员
而是从事运动创伤治疗的中医针灸师

郑静淘和教练在场地合影。教练谭伟基供图
郑静淘最初是为参加橄榄球世界杯
增强体能而接触举重
却彻底爱上举重
她和教练自费频繁参加各类比赛
“我想在举重台上挑战自己的极限
‘因热爱而坚持’的感觉
比任何成绩都珍贵”

德国抗癌勇士约恩·毛在比赛中。国际举联官网图片
德国抗癌勇士约恩·毛重返赛场
用实际行动
举起“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两年半前他被确诊患上侵袭性强、
潜在致命的霍奇金淋巴瘤
接受了长达六个月的化疗
就此“屏蔽”举重
他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只通过电视
观看了自己原本可以参加的
男子61公斤级赛事
化疗成功后
他植入了化疗输液港以输送药物
开始恢复训练时连40公斤都重得难以承受
回归久违的世界顶级赛事
让他心潮澎湃
“能和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同场竞技
这种感觉太棒了”

科恩达在比赛中。国际举联官网图片
正如科恩达所说
“举重不是关于举起重量
而是举起自己的人生”
当杠铃落地 掌声散尽
也许会有更多的科恩达
点燃举重的希望火种
从质朴温情的弗勒启航
踏上成为世界最强的征途
记者:周欣、赵建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