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 Paul Gaultier:戏梦人生Jean Paul Gaultier:戏梦人生
Text & interview DI HUANG; photo courtesy of SCAD.READ MORE登入 Cosmart 浏览本网站可获取积分
立即登入/登记Jean Paul Gaultier:戏梦人生
Text & interview DI HUANG; photo courtesy of SCAD.4月的最后一天,Jean Paul Gaultier来到法国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大学(SCAD Fash Lacoste)的博物馆, 出席其个人时装电影展——「CinéMode」的开幕式。这个展览在La Caixa基金会和法国电影博物馆的支持下, 由Jean Paul Gaultier、电影导演Matthieu Orléan以及製片人Florence Tissot共同策划,经过三年精心筹备,在Lacoste为时尚和电影爱好者带来一场历时六个月的精采文化盛宴——从Peter Greenaway的《The Cook,The Thief, His Wife and Her Lover》(情慾色香味)、Luc Besson的《The Fifth Element》(第五元素),Jean Paul Gaultier职业生涯中为各种电影创作的服装,都在这里被一一展现。
Text & interview DI HUANG; photo courtesy of SCAD.ADVERTISEMENTCONTINUE READING BELOW其实Lacoste位于普罗旺斯南部,是一座古建筑林立的小村庄,这里至今保留着中世纪原生态的外观样貌。站在Lacoste村庄山顶的城堡远眺吕贝隆山谷的独特景观,你会瞬间理解为甚么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喜欢来此寻找创意灵感。
一座耸立在山城顶部的城堡,属于大名鼎鼎的时装设计师Pierre Cardin。本世纪初,Pierre Cardin陆续购买了村里十几间传统石头屋,用于放置艺术品。后来美国的SCAD在这里建立了法国校区,不但带来了专业的遗产保护团队,也为Lacoste带来了全新生机。Pierre Cardin在世的时候,经常邀请学校师生去城堡作客,这里彷彿是艺术家的世外桃源。
Pierre Cardin的1970年代员工和终身密友——Jean Paul Gaultier是Lacoste的常客,他来到这里如同回家一样熟悉。「我很高兴CinéMode展览在SCAD Lacoste展出。Pierre Cardin和Lacoste密不可分,而Cardin先生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ADVERTISEMENTCONTINUE READING BELOW没有电影就没有Gaultier
Jean Paul Gaultier为Madonna设计的锥形胸衣, 原型来自电影《Falbalas》的服装指导Marcel Rochas在1940年代的作品。
Pierre Cardin是Jean Paul Gaultier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时尚入门恩师。在遇到Pierre Cardin之前,Jean Paul Gaultier自学成才,他更倾向于将William Klein和John Waters这样特立独行的电影製作人视作老师,他直言不讳 :「我把我的职业归功于电影,如果我没有看到Jacques Becker的《Falbalas》,我就不会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
《Falbalas》拍摄于1940年代,讲述一位时装设计师和其缪思的故事。「电影中有一场时装骚,看到那一幕,我立刻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Jean Paul Gaultier回忆道。因此, 《Falbalas》佔据了CinéMode展览第一层最重要的位置——电影中行骚的片段前,是Jean Paul Gaultier在不同人生阶段以这部电影为灵感创作的一系列服装,比如1999年那件有着丝绸雪纺内衬的黑白西装裙,灵感来自女主角Micheline Presle的经典装束,2012 年Gaultier为李宇春巡迴演唱设计的经典造型,就取材于这一款 ;鲜为人知的是,Jean Paul Gautler标誌式单品——锥形胸衣,同样和这部电影密不可分。1990年代Madonna在《Blond Ambition》巡迴演唱会中穿上圆锥连体束身服一鸣惊人,便是借鉴了《Falbalas》服装指导Marcel Rochas在1940年代的作品,而Jean Paul Gaultier设计的那件连身衣,成了时装影响流行文化的重要见证。
电影《第五元素》中「Leeloo」出场的绷带衣成为经典。
电影给予Jean Paul Gaultier灵感,Jean Paul Gaultier也不断用才华赋能电影。即使成为如日中天的高订大师,也从未间断与电影界的合作。展览的第二个空间展出了Jean Paul Gaultier为《情慾色香味》及《第五元素》等电影的设计手稿,如果你是电影迷,脑海中会立刻闪现那些服装在电影中的出处。比如那件着名的绷带衣,是《第五元素》的女主角「Leeloo」出场时穿的。这套服装不但符合剧情需要,也相当有Jean Paul Gaultier风範——这件以「underwear as outerwear」内衣外穿为概念的神作,其实是在匆忙中设计的,搭配Luc Besson亲自为Leeloo塑造的橘色Bob头,反倒成为这部电影最令人难忘的视觉标识。除了女主角之外,Jean Paul Gaultier也成功为电影里其他角色以及几百位群演设计了经典的服装,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Jean Paul Gaultier也因此被提名凯撒电影奖 (César du Cinéma) 的最佳服装设计。几十年过去了,《第五元素》 的服装设计依然在流行文化中长盛不衰。对于此,Jean Paul Gaultier谦虚地说:「这是导演、演员、布景和服装共同作用的结果。」
还有一些典藏款,比电影本身还要出名。例如电影《Querelle》(雾港水手)中的水手服,集合了1980年代Jean Paul Gaultier一系列玩世不恭的经典元素 :庞克、刺青、水手间条、镂空……裸露中充满了孩童般的率真,充满了具有矛盾和冲突的美感,简直让人分不清这件衣服是来自剧场还是骚场。而湿身透视衫的概念,则在Jean Paul Gaultier的1994春夏Les Tatouages系列得以再现。
想一窥法国两大世纪的服装、珠宝、配饰以及文化?必到故宫文化博物馆大型展览《法国百年时尚》!近期有何展览必须关注?大馆首举美国艺术家Bruce Nauman个人大型回顾展 White Cube、Podium等众多展览也不能错过!ADVERTISEMENTSCROLL TO CONTINUE骚场也是剧场
在法语中,「导演」和「设计总监」都可以用 「directeur」这个词来表示,或许正因为如此,Jean Paul Gaultier认为服装设计师就是骚场上的导演,而这种超前的概念或许来自他的老师——Pierre Cardin。
17岁那年,在Marc Bohan的鼓励之下,Jean Paul Gaultier决定毛遂自荐,把自己的草图寄送给巴黎的各大服装设计师;就在18岁生日当天, 他收到了最棒的生日礼物:成为Pierre Cardin的助理。
「1970年代我刚为Cardin工作,他在自己买的剧院里上演了一场壮观的时装骚,除了几百件衣服外,还有投影、舞蹈、非常现代的钢琴伴奏,就像一齣舞台剧,我非常喜欢。」这种多姿多采的骚场演绎让Jean Paul Gaultier大为震撼,让他意识到「时装骚是一种庆祝和展示艺术的方式。哪怕是来自生活的东西,在时装世界里也可以用戏剧的方式展现」。在他创办自己的品牌后,也延续了这种有趣的方式。
虽然没有正式的记载,但Jean Paul Gaultier应该是最早玩转「素人模特儿」概念的设计师。从1976年个人第一场骚开始,到2020年最后一场骚结束,每次发布会他都试图表达人类的多面向。在Jean Paul Gaultier骚场上,可找到身形丰腴的Beth Ditto、怀孕的Jourdan Dunn、戴着鬍鬚的Conchita Wurst……女模特儿留着平头、男模穿着裙装更是常规操作,这些不常规的缪思们如同性格迥异的演员,一点点勾勒出Jean Paul Gaultier眼中的美——那就是世界的样子,真实且包罗万象。
ADVERTISEMENTCONTINUE READING BELOW结束50年时装生涯之后,Jean Paul Gaultier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个人项目《Fashion Freak Show》,这是一场音乐剧和时装骚的爆炸性组合,展现了从disco到funky,从流行到摇滚,从新浪潮到庞克音乐的流行文化体验,某种意义上来说, 也是展现Jean Paul Gaultier的50年创作历程的个人「电影」。
另一边厢,即使Jean Paul Gaultier本身不再担任个人同名品牌的主创,但品牌的故事并未中断,他将掌舵权交给了年轻一代的设计师。这样的慷慨也同样体现在这次展览中, 二楼的展厅,除了Jean Paul Gaultier本人的经典作品外,也有相当的篇幅让给优秀的电影製作人和摄影师。「我喜欢看到其他人用我的平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热爱时尚,所以我喜欢看到所有的表达,不仅仅是我的。」Jean Paul Gaultier说。
ELLE:时尚和电影都是通过视觉和艺术性表达创意和情感的创作媒介,对你来说,时尚和电影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连繫?
Jean Paul Gaultier:我的时尚启蒙正是源于一部电影。13岁的时候,我看了 Jacques Becker执导的《Falbalas》,这部电影围绕着一场时装骚展开, 它所描绘的戏剧化世界深深地俘获了我的心,并让我意识到自己想要成为时装设计师。不夸张地说,这部电影就是我的时尚启蒙。后来我意识到,模特儿就像是T台上的女演员,而时装骚就是时尚的剧院。看完那部电影,我就开始尝试自己画草图了。那个年代成衣还没有普及,大家讨论的都还是高级订製和奢华材料,我每天都会在杂誌和报纸上寻找灵感,製作成自己的designer设计师小系列。因为我是男孩,不能拥有洋娃娃,所以我的母亲送了我一只玩具泰迪熊,它成为了我的第一个模特儿。我会用祖母的化妆品给它化上夸张的妆,会用非传统男性的方式给它做造型,就像我后来的工作一样。
ELLE:为时装骚场做衣服和为电影做衣服有甚么区别?你更喜欢哪种体验?
J.P.G:两种体验我都喜欢。我做自己系列的时候没有赞助商,我是自己品牌的director(总监),拥有完全的设计自由,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属于我自己的故事。但当我为电影工作时,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体验,因为有另一位director(导演)的存在, 他创作了一个故事,而我潜入了他的故事之中,试图用第一视角和角色产生共鸣,有时候甚至会迷失其中。对我来说,这是和导演、演员共享的创作历程,这些经历让我拥有了更多样的视角。我必须说,给电影做衣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给《第五元素》做服装指导是我一生中最忙碌的日子之一,为了给500多个群演穿衣服,我不得不运来很多我以前设计的时装到片场, 那个场景就像是一场大型的服装派对。
ELLE:你从Pierre Cardin那里学到了甚么?
J.P.G:我从Pierre Cardin那里学到了自由,而自由的诀窍之一就是:不要独自一人设计衣服。当年时装骚的规模非常庞大,巅峰时期多达300多套服装,即使我是1970年代才加入Pierre Cardin团队, 每一场骚也要展示180多套服装。他的骚和电影一样漫长,因此他富有创意地加入了现代音乐和独特的开场,这在那个年代并不普遍。模特儿的步伐踩着音乐的节拍,就像一场戏剧表演。我参与的第一场骚,在Pierre Cardin刚买的一个小剧院里举行,那是一场结合了戏剧性和现实主义的激情表演,虽然那是1970年代,但我感觉自己就像生活在1940年代的电影中。
ELLE:请聊聊和年轻设计师如Simone Rocha、 Olivier Rousteing、Haider Ackermann的合作。
J.P.G:有一天我突然觉得应该停止自己做时装了,我想看看其他设计师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诠释Gaultier,或许他们可以带给我不同的视角。有几位设计师的作品我真的很喜欢,比如Haider Ackermann,哪怕并非很Gaultier,但很精采。他的系列并未参考我以前的作品,但不妨碍那仍然是非常成功的高级订製系列。很多人问我为何选择这些设计师而不是其他人,老实说,只因他们的作品在情感上触动了我,我热爱时尚,所以乐意看到这行业有更多的表达和创造力。
ELLE:我们知道你一直是个电视迷。现在很多人在社交平台上看短片,你会用抖音或者Instagram吗?
J.P.G:我喜欢看电视,也喜欢花上半天时间去电影院看看新电影。但是社交媒体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那是一片无边的讯息海洋,太多选择让我不知所措,一不留神就会沉溺其中。我是个好奇心很重的人,这种在讯息中失控的感觉令我抓狂,因此我选择克制自己,更精準地分配注意力,从现实中获得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