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介绍非遗致敬人物⑦——唯爱工坊,聚焦女性的力量与温存。
"唯爱工坊:女性的力量与温存"
唯爱工坊是一个专注于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的平台,它以女性为核心,展现着女性在非遗传承中的独特力量和温存。她们用灵巧的双手,传承着古老的技艺,也用细腻的情感,赋予这些技艺新的生命力。
"女性的力量:"
"坚韧与执着:" 非遗传承往往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练习和坚守,女性在唯爱工坊中展现了她们的坚韧和执着。她们克服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坚持学习和传承,将古老的技艺代代相传。
"细致与耐心:" 手工艺制作需要极大的细心和耐心,女性天生具有的细致和耐心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她们专注于每一个细节,用心打磨每一件作品,展现出精湛的技艺。
"创新与传承:" 女性不仅传承了古老的技艺,还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她们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作出更具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手工艺品。
"女性的温存:"
"温柔与细腻:" 女性的温柔和细腻体现在她们对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也体现在她们的作品中。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女性的温柔情感,让人感受到温暖和美好。
"关爱与传承:
相关内容:
【编者按】
2019广佛国际民艺周颁布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活力非遗致敬人物”。本届致敬人物由南方文化产业智库和活力非遗智库的专家推选产生,以媒体名义致敬为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贡献,将传统工艺转化为“国潮”时尚的非遗传承人、设计师、研究者、企业或机构负责人。
他(她)们连接了新和旧的通道,破译了现代与传统的密码,用心灵照亮器物,用市场激活民艺。春节期间,南方+文创频道将陆续推出非遗致敬人物专题报道,敬请垂注。

图 / 赵一灯摄
2019广佛国际民艺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活力非遗致敬人物”系列-7
致敬辞
广州知名企业唯品会的唯爱工坊团队,致力于链接非遗与电商、公益与市场、传统与时尚。他们关注苗绣、黎锦、彝绣等少数民族非遗技艺,关注女性手艺人的生存与尊严,通过唤醒、激活、赋能、服务四部曲,形成产、学、研、售、秀的结合,昭示了中国民艺复兴的多种可能性。
△ 点击收看致敬视频
人物简介
唯爱工坊,成立于2017年5月,是唯品会全力打造的专注于非遗活化和传承的电商公益平台。通过行业联合指导、非遗人才培养、非遗时尚产品打造、电商公益售卖等举措,推动非遗现代生活化、时尚商品化和发展可持续化,并实现对手艺人的帮扶。
唯爱工坊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妈妈制造项目,在全国6个省份,捐建10家“唯爱 · 妈妈制造合作社”,为手艺人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联合知名品牌及时尚设计师,推出近30种非遗工艺的数万件产品,为超过5000名手艺人带去1000多万元劳动报酬;上线非遗万物公益专场,链接3亿消费者,让消费者使用并爱上非遗;发起大学生非遗传承奖学金项目,131所海内外高校、1260名大学生共同参与,产出非遗活化方案;携非遗产品参与英国“2018国际女性手工艺展览”和法国巴黎时装周,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唯爱工坊启动至今,屡获认可,入围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企业扶贫50佳案例,获中央网信办网络公益年度创新奖。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指定参与首批国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唯品会驻四川凉山传统工艺工作站。
唯品会,一家以女性服饰和居家用品为主打的电商企业,就像它的 LOGO上绯红的底色,传递出阴柔的妩媚。
唯爱工坊团队的成员,也几乎都是女性。在广州荔湾区珠江岸边的唯品会总部园区,唯爱工坊负责人 Rachel 和她的几位小伙伴——新颖、晓丽、小君,为我们介绍这个公益项目。她们干练,大方,语速快而逻辑清晰,显得训练有素,充满了互联网公司的节奏感。摄像师拍摄时,她们拿着有非遗工艺的纱巾、服装,或是在镜头前交叉穿行,或是步入旋转阶梯上的树屋。我问 Rachel,树屋是休息区吗?她说,其实也是工作区,因为园区到处都有 WIFI,可以带上电脑去户外任何地方办公。
创立于2008年的唯品会,仅仅用了十年时间,已成为广州最具知名度的电商企业。最近,不少人记住这个名字,恐怕是因为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伴随着姚晨灿烂的笑容植入人心。园区里处处可感受到互联网企业的一体两面:追逐效率又胸怀浪漫,力求精确又生性自由。
唯爱工坊成立的时间,距今其实仅仅两年多。
2016年11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等 16 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将电商扶贫纳入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和工作体系,实施电商扶贫工程,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加就业和拓宽增收渠道,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程。
2017年初,各大电商企业纷纷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大多在平台上开通扶贫专区,通过渠道优势促进农产品销售实现助农增收。而会员 80% 是女性的唯品会,却在考虑如何打造一个有特色、发挥专业优势并体现“取之于女性,用之于女性”的公益理念的精准扶贫项目。
最终,唯品会公益从阿妈的手工艺上找到了突破口,在以往的女性公益项目开展过程中,唯品会公益留意到,其实很多偏远地区的女性都有着非常精湛的手工艺,许多少数民族还流传着“姑娘们生下来就会拿针,拿起针就会画花”乏时尚感和生活实用性,费时费力绣出的说法。然而,传统手工艺产品大多缺的产品只能换来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很多人放弃了世代传承的手工活计,外出打工。不但传统工艺面临失传困境,还造成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社会问题。


2017年5月,唯爱工坊成立,专注于非遗活化,通过行业联合指导、非遗人才培养、非遗时尚产品打造、电商公益售卖等举措,推动非遗现代生活化、时尚商品化和发展可持续化,实现对手艺人的帮扶。古老的非遗技艺与现代的时尚电商完成了一次跨时空的交融,非遗传承与精准扶贫实现了创新性结合。
唯爱工坊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妈妈制造项目,在全国6个省份,捐建了10家“唯爱 · 妈妈制造合作社”,为手艺人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联合知名品牌及时尚设计师,推出近 30 种非遗工艺的数万件产品,为超过 5000名手艺人带去 1000 多万元劳动报酬;上线非遗万物公益专场,链接3亿消费者,让消费者使用并爱上非遗;发起大学生非遗传承奖学金项目,131 所海内外高校、1260 名大学生共同参与,其中 22 个优胜团队深入非遗地浸入式体验与考察,产出非遗活化方案;携非遗产品参与英国“2018 国际女性手工艺展览”和法国巴黎时装周,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69岁的林六月花,是“唯爱· 妈妈制造青海盘绣合作社”的技术带头人。13岁开始,她便跟妈妈学习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传统手工艺——盘绣。48 岁那年,一场严重的车祸改变了她的容貌,也夺走了她的健康。病床上,她最关心的却是盘绣手艺从此无人继承,担心祖辈传下来的文化精粹就此消失。病愈后,她将全部心思放在盘绣上。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妈妈投身于这项古老技艺。2018 年 1 月,林阿妈受邀来到北京的英国驻华大使馆,在唯品会与伦敦时装周战略签约仪式”现场展示了盘绣手工艺。
杨林先,土生土长的苗族姑娘,从小耳濡目染,练就了一身的蜡染与刺绣的技艺,尤其精通马尾绣。在有了第二个孩子、结束打工的漂泊生涯回家后,她先是在老家贵州织金县开起了出租车,但总觉得不是长久之计,琢磨着带动姐妹们一起干点什么,左思右想后,她瞄准了蜡染和刺绣技艺,却苦于找不到出路。



在唯爱工坊的支持下,杨林先成为“唯爱 · 妈妈制造苗绣蜡染合作社”的带头人,获得唯品会及其引入的多个品牌方的苗绣和蜡染订单。她可以凭借自己的手艺带领姐妹们一起在家就业,照顾孩子和老人的同时,获得一份不错的报酬。
2018年6月,杨林先随唯品会走出国门,参与唯爱工坊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于英国剑桥大学联合主办的“2018 国际女性手工艺展”,并前往伦敦时装周看秀,感受和学习最前沿的时尚设计。她现场展示蜡染手工艺,吸引国际友人和设计师的目光与赞誉。杨林先回国后接受央视采访时说,“以前感觉世界离自己很远,这次出国后感觉自己与世界很近了,对于发扬蜡染也更有信心。”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手工艺人,手艺和知识并不匹配。有一次Rachel 去贵州采风,问女工她绣的花叫什么名字,她说,是圈圈花,妈妈就是这样跟她说的。唯爱工坊在帮扶手艺人的同时,也着手非遗的知识整理、文化提升和公共教育工作,让传统手工艺人增强对祖传技艺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晓丽介绍说,去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一定要做足功课。比如说彝族,是一个不断迁徙的民族,在四川和云南有不同支系,民族传说、符号系统也有差异。云南的彝族经常绣马樱花,四川凉山的彝族则不同。所以,唯爱工坊会组织设计师、民族学者、传承人一起开交流会,在尊重和理解当地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启动至今,唯爱工坊已屡获认可,入围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企业扶贫 50 佳案例,获中央网信办网络公益年度创新奖。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指定参与首批国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唯品会驻四川凉山传统工艺工作站。
唯爱工坊如此描述女性手工艺人:“大山中的绣娘们,是最朴素却也是最贴近自然的艺术家。她们手握蜡刀,在麻布上行云流水地绘制着各种美丽繁复的花纹。花草植物、虫鱼鸟兽、星辰山川、几何螺旋,这些灵巧而纤细的线条,是她们对于天地山川的独特感知。”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黎衡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