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碧婷和洪磊在台北陪伴女儿小汐(Hebe)度过她的5岁生日。他们选择在一个儿童城堡里庆祝,虽然城堡的空间不是特别大,但他们用心准备了普通但美味的点心来招待客人。这个温馨的家庭聚会展示了他们对小汐的爱和关注,也体现了他们简朴而真挚的庆祝方式。
相关内容:
“5岁娃的幼儿园,学费顶我三年工资。

”

刷到这条新闻,手指瞬间停住。18万一年,台北美国学校,IB体系,向佐和郭碧婷的女儿Cora就在里头混学前班。
评论区一水儿“有钱真好”,可真正扎心的是后面那句——“人家娃学的是探究式,我家娃还在背10以内加减法。
”
别急着酸,先拆台“天价”滤镜。
IB学前班没考试,也没作业,天天就是玩沙子、画海洋、问“为什么鱼不睡觉”。
听起来像放羊,可老师把“玩”写进教案:今天用积木搭码头,明天用意大利面量鲸鱼身长,后天分组辩论“海龟该不该戴太阳镜”。
知识藏在游戏,评估藏在聊天,家长月底收到一张A4,上面不是分数,而是“能复述三种海洋生物的自我保护机制”。

——原来“贵”的不是学费,是别人把学习做成了闯关,我们把学习做成了打卡。
再说课外。
Cora周一钢琴、周三芭蕾,启蒙老师一个是杨丽萍前弟子,一个是拿过肖邦青少年冠军的“90后”。
别脑补“鸡娃地狱”,人家上课像捉迷藏:钢琴老师把音符画成恐龙脚印,踩对才出声;芭蕾老师把把杆换成棉花糖,转圈倒了也不疼。
郭碧婷在母婴店被拍到,随手买的一双舞蹈袜,台币标价680,折人民币150,不是奢侈,就是“让娃觉得练功=礼物”。
——砸钱不一定养出艺术家,但“喜欢”确实可以花钱买:把枯燥包装成惊喜,娃自己就把脚伸进舞鞋。
弟弟Eno才两岁,早教中心已排进日程。

不是闪卡,不是双语闪读,是“太空主题感统”——教室吊着行星蹦床,老师穿宇航服带娃爬“陨石坑”。
郭碧婷跟闺蜜聊天被overhear:选这家就因为“老师肯跪在地上陪孩子爬”,她怕那种“站得笔直喊口号”的早教师。
一句话,有钱人挑机构,先看老师膝盖有没有灰。
另一边,外公还在抗癌。
向太每月包机香港养和团队飞台北,不转院,就住女婿家客房。
客厅改成小型护理站,氧气机贴着宝宝爬行垫,药味混着奶味。
郭碧婷不请护工,自己学打针,凌晨三点给老爸测血压,顺手把娃蹬掉的被子盖好。

台媒写“豪门孝道”,她回一句“就是女儿而已”。
——再贵的学费,也抵不过“家人在同一张餐桌”的底气。
向佐呢?
推掉两部男主戏,每月台北香港往返两次,被拍最多的画面是左手抱娃右手拎儿童望远镜,排队进台北天文馆。
记者问他事业规划,他笑:“先陪她把太阳系数完。
”转头跟工作人员补一句:“麻烦把礼品店那个火星模型留一个,我闺女今天集齐八大行星就给奖励。
”——原来“豪门奶爸”也靠小贴纸治娃。

郭碧婷更猛,直接下场当“妈妈投资人”。
今年3月,她拿私房钱投台湾本土母婴品牌“芽芽宝贝”,主打玉米淀粉可降解奶瓶。
A轮现场,她穿白T牛仔裤,背个妈咪包就上台,PPT第一页是Cora抱着该奶瓶啃的照片。
台下男投资人质疑“环保是不是伪需求”,她一句:“我娃一天啃六次,我不想让她吃塑料。
”三秒后全场鼓掌。
——当妈的把焦虑变生意,比任何商业计划书都硬核。
算笔粗账:Cora学费18万,钢琴芭蕾一年12万,弟弟早教8万,外加全家医疗+私人飞机会诊,向佐郭碧婷在“娃”身上一年砸近50万。

听起来天文数字,可台媒跟拍发现,郭碧婷自己拎99台币环保袋,向佐脚上一双穿了三年的匡威。
钱花在“看不见的地方”,省在“看得见的地方”,这才是他们的消费逻辑:把资源堆给成长,把欲望留给简单。
所以,别光盯着18万学费骂“内卷”。
真正的差距不是价格,是“选择”——别人选的是“让娃先爱上”,我们常被广告裹挟选“让娃先赢”。
可回头想,五岁能分清楚鲨鱼和鲸,重要吗?
重要。
更重要的是她愿意明天继续去翻海洋图鉴,而不是哭着说“我不要去幼儿园”。

给不了18万,可以给时间。
把客厅地毯变成“海洋”,用纸箱做潜水艇,手机放一段鲸鱼叫声,娃照样兴奋得尖叫。
给不了IB,可以给提问。
下班路上捡一片叶子,回家一起查“它为什么变红”,答案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陪他搜了十分钟。
——教育的尽头不是“我砸钱”,是“我陪你”。
豪门模板拆完,最值钱的一句话其实是郭碧婷在母婴品牌发布会上说的:“我不是在培养下一个谁,我在保护她愿意探索的胆子。
”胆子,免费,却最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