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劝散“蓝天救援”品牌乱象,雪域蓝天救援队等被取缔

根据公开报道,青海省近期对“蓝天救援”品牌相关的乱象进行了整治,并对其中一些不符合规范的队伍采取了行动。
主要信息点包括:
1. "整治背景":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以“蓝天救援”名义进行不规范运营、甚至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品牌声誉的行为。 2. "主要对象":重点整治未经许可、违规开展救援活动、收费不透明、管理混乱等问题的“蓝天救援”队伍。 3. "具体案例":报道中明确提到了"青海雪域蓝天救援队"等队伍被依法劝散。 4. "行动性质":“依法劝散”表明这是一种行政管理和规范行为,旨在引导救援力量规范化发展,维护救援行业的良好秩序。 5. "目的":规范救援市场,打击假冒伪劣的救援品牌,保护公众利益,提升正规救援队伍的服务质量和公信力。
这次整治行动是针对部分队伍借用“蓝天救援”名义进行的不当行为,并非否定“蓝天救援”这一品牌本身的价值。正规的、有资质的蓝天救援队伍仍然是社会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行动旨在清理队伍,净化市场,引导其走向更规范、更专业的道路。

相关内容:

前,青海省民政厅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常态化推进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青海省民政厅现向社会公布劝散的非法社会组织和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请社会公众提高警惕,避免受骗上当。

公告显示,此次被依法劝散的非法社会组织有西宁市雪豹救援队和青海雪域蓝天救援队,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中则列出了海东市闪电应急救援服务中心、青海蓝天救援协调中心、青海蓝天应急救援协调中心3家。

澎湃新闻注意到,2024年10月,青海省民政厅还将“青海省域蓝天救援应急协调中心”列入第二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

在青海省民政厅最新公告发布后,《西海都市报》等省内媒体于1月15日刊发了青海蓝天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中心的声明。该声明称,青海蓝天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中心成立于2008年12月,成立之初一直以“青海蓝天救援队”名义活跃在本土公益领域,为了适应新时代下社会组织新的发展需要,2017年12月正式在青海省民政厅注册登记,登记名称为:青海蓝天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中心。也是北京蓝天救援队在青海地区唯一授权使用“蓝天救援”“BSR”品牌的合作单位,中心以“青海蓝天救援”作本地特色应急品牌发展至今。但近年来随着北京蓝天救援队创立的“蓝天救援”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认可度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品牌冒用等行为也屡见不鲜、方式更是花样百出。

“本中心作为北京蓝天救援队青海唯一品牌授权机构,在省内也是长期饱受冒名的诟病。”青海蓝天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中心梳理称道,有的仿冒组织在民政系统既不注册也不备案;有的执行重大任务不接受应急部门管理,随意出队,更不报备;有的打架斗殴、不遵守交通规则、疫情期间扰乱管理秩序、寻求特权;还有的利用工商注册的某某救援中心青海分中心逃避业务主管单位监管。

“对于上述种种行为发生,导致普通民众、部分媒体、市州有关单位对我们产生误解,且严重影响了我们中心正常工作及声誉,也给相关部门增加工作负担及管理成本。”声明还提到,为此,七年内,该中心积极配合青海省民政厅、西宁市民政局先后取缔了一批涉及省内的“蓝天救援”的假冒、仿冒组织及非法社会组织。分别有:西宁蓝天救援队、海西蓝天救援队、海东蓝天救援队、青海省域蓝天救援应急协调中心、青海蓝天救援协调中心、青海蓝天应急救援协调中心等。这些名单的公布不仅有助于营造清朗健康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同时也让以工商注册系统的蓝天救援公司、云南某某中心青海分中心妄图以“合法掩盖非法”图谋难以得逞。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