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内连抛两子,联合利华再挥高端品牌售旗,业界瞩目新动向

这则消息确实是近期消费品行业的重要动态。联合利华(Unilever)将其高端美发品牌PureSheer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银湖投资(Silver Lake Partners)和私募股权公司CVC Capital Partners,这确实是其继出售Dove(多芬)高端护肤和护发业务后的又一重大品牌出售动作。
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1. "战略聚焦与资源优化:" 这是联合利华“多品牌战略”的一部分。通过出售非核心或增长放缓的品牌,联合利华可以集中资源投入到其核心品牌(如 Dove、Lipton、Knorr、Dyson 等)以及更具增长潜力的新兴品牌上,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市场表现与增长需求:" PureSheer虽然在某些细分市场有不错的表现,但可能未能达到联合利华对其作为高端品牌的增长预期。在竞争激烈的美发市场,持续投入巨资维持高端品牌的快速增长并非易事,尤其是在高端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 3. "财务回报:" 出售成熟且有一定利润基础的品牌给私募股权,可以快速回笼大量资金。这笔资金可以用于后续的收购、研发、市场扩张或偿还债务,实现资本的有效利用。 4. "高端市场的挑战:" 近期消费品行业,尤其是高端市场,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宏观经济压力、消费者偏好快速变化、以及

相关内容:

聚焦核心业务。

文丨邓燎

10月14日,联合利华正式对外宣布,将旗下高端品牌Kate Somerville出售给Rare Beauty Brands。这场交易背后,既是联合利华聚焦核心业务的战略调整,也折射出美妆行业巨头与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格局。

从交易核心信息来看,此次出售涵盖Kate Somerville一系列业务,既包括消费者熟知的护肤、身体护理产品,也包含品牌标志性的洛杉矶梅尔罗斯广场(Melrose Place)诊所。梅尔罗斯广场诊所是该品牌创始人、洛杉矶本土美容师Kate Somerville打造的线下阵地,曾是品牌“专业功效”定位的重要支撑。

交易需要通过监管机构审批,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交割。联合利华聘请普华永道企业财务有限责任公司(PricewaterhouseCoopers Corporate Finance LLC)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虽未披露具体财务条款,但双方对交易的重视与严谨性不言而喻。

交易双方的表态,清晰地勾勒出各自的战略诉求与价值判断。

联合利华高端美妆部门CEO Mary Carmen Gasco-Buisson表示:“过去18个月,团队已全力推动Kate Somerville品牌的转型,但品牌进入新发展阶段后,需要更契合其需求的新资方支持未来增长,相信在Rare Beauty Brands的带领下,品牌将拥有广阔前景。”

△Mary Carmen Gasco-Buisson

联合利华CEO Fernando Fernandez公开表示,集团未来将优先发展美妆、健康及个人护理产品,重点加大在美国和印度市场的投入,同时更聚焦高端细分领域与数字商务渠道。

△Fernando Fernandez

对于买方Rare Beauty Brands而言,此次收购是其高端赛道布局的“精准补位”。作为已拥有Patchology、Dr. Dana等品牌的企业,其CEO Chris Hobson将此次交易视为重要里程碑,强调Kate Somerville的“创新精神与功效性理念”与集团使命高度契合。

△Chris Hobson

2004年,Kate Somerville在洛杉矶开设首家医美SPA诊所,同名品牌Kate Somerville由此创立,产品线涵盖抗衰老、痤疮护理等多个领域。品牌首创“医美SPA”模式,将医疗级护肤技术与好莱坞奢华体验结合。Kate Somerville曾入驻全球超2800家丝芙兰门店,其“女鬼精华”等单品在小红书相关话题讨论量近百万。Kate Somerville积累的品牌认知与用户基础,正是Rare Beauty Brands切入高端功效护肤市场所需的核心资产。

2014年3月,Kate Somerville经中国香港海港城、IFC连卡佛专柜入华,2019年3月与杭州高浪控股合作开天猫海外旗舰店布局中国内地市场,2021年3月入驻天猫国际完善线上渠道。品牌祛痘精华液和“女鬼精华”为其明星单品,产品线覆盖中高端,30ml“女鬼精华”日常售价为799-859元。

2015年,Kate Somerville被联合利华收购并纳入高端美妆板块。彼时正值集团发力高端美妆板块的关键时期,联合利华试图借助Kate Somerville的“创新力”和“功效性”夯实高端美妆板块布局,其品牌的差异化定位为联合利华填补了细分市场的空白。

但十年后,品牌却陷入了增长瓶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美妆市场中,其市场关注度持续下滑。这种困境并非个例,2025年7月联合利华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其高端美妆板块销售额“持平”,缺乏增长动能,未能为集团增长提供有效支撑。今年5月,集团宣布关闭同属高端美妆的Ren Clean Skincare品牌,并于7月完成收尾。

事实上,出售Kate Somerville 是联合利华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自2023年新任CEO推行“增长行动计划”以来,集团已先后出售Suave北美业务、包含Q-tips、Caress、Timotei、Tigi等20多个品牌的Elida Beauty等非核心资产,同时收购Wild、Dr. Squatch等潜力品牌。这种“一退一进”的操作,本质上是市场竞争下的理性选择:通过剥离低增长业务回笼资金、精简组织架构,将资源集中于高潜力领域,从而提升整体运营效能。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调整也暴露了巨头在品牌运营中的短板。早年通过频繁收购搭建的品牌矩阵,往往因缺乏持续的差异化运营支持,最终陷入“规模不经济”的困境,Kate Somerville与Ren的先后离场,正是这一问题的直接反映。在市场竞争加剧的当下,对巨头而言,收购只是第一步,如何为品牌提供适配的资源、保留核心调性、激活增长潜力,比“买进来”更重要。

而对于Rare Beauty Brands这类企业来说,巨头的战略收缩带来了机会。当联合利华、欧莱雅等巨头为“聚焦核心”剥离资产时,那些对细分市场有深刻理解、运营更灵活的中小玩家,就能以相对低的成本拿下有基础、有潜力的品牌,实现弯道超车。这虽能快速补位,但后续如何平衡原有品牌基因与新集团战略、如何解决品牌固有的增长瓶颈,仍是需要直面的挑战。

无论是巨头的“战略瘦身”还是中小企业的“精准补位”,核心都在于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捕捉与对品牌价值的坚守。而美妆行业的活力,也正藏在这种动态调整与相互成就中,推动行业朝着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