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福鼎人臭美”这个说法在福建乃至更广的南方地区都流传甚广,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从穿着上观察福鼎人,确实能感受到这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强烈表现,甚至可以说是“美不胜收”。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
1. "对服装品质和款式的追求:" 福鼎人普遍比较注重服装的质料、剪裁和设计感。无论是日常穿着还是参加宴请、节日活动,他们倾向于选择看起来更得体、更时髦、更有质感的衣服。不太会穿得过于随意或者“烂大街”,追求一定的品味和时尚感。
2. "偏爱亮色和精致配饰:" 福鼎女性尤其擅长通过服装和配饰来提升整体造型。她们可能会偏爱一些亮色系、或者带有精致图案(如蕾丝、绣花)的衣服,并善于运用耳环、项链、手链、头饰等配饰来点亮整体造型,显得既有气质又不失活力。
3. "注重场合,精心打扮:" 福鼎人很看重人情世故,对于重要的场合,比如婚嫁、生日宴、节日聚会等,通常会精心挑选并打扮一番。这不仅是对场合的尊重,也是展现自己和对他人好客、重视的一种方式。你
相关内容:

“1978年,那年不仅是整个国家事业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生活的转折点。”回想起改革开放前后生活巨大的反差,从小就和师傅学习制衣,有着近50年制衣经验的吴帮怀老人感慨万千。“改革开放前,我们吃肉、吃油、吃糖要票,穿衣更是按人头供应布票。穿的衣服颜色只有灰黑蓝3种,我和我师傅做的草绿色军装,在当时可以说是很‘提劲儿’的行头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师生们,穿着已有了多样的色彩。许章雄提供

“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确良’的出现和广受欢迎。”据老人介绍,的确良是一种化纤织物,面料厚实,有挺直不皱、不缩水、干得快、不变形、不怕霉蛀、不用熨烫等优点,衣服最初是给女性穿着的,主要用来制作衬衣,以白色和蓝色的单色居多。后来各种花色的的确良布料不断面市,给沉闷的生活色调带来了更多的光彩与时尚。男人们也随着时尚的浪潮,穿起雪白的的确良衬衫,把下摆扎在裤腰里,显示出自己的精干与挺拔。



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福鼎人对服装的记忆是自制衣服和“的确良”,那么,到了上世纪80、90年代,福鼎人尝到了服装美给内心带来的甜蜜味道。在福鼎,喇叭裤首先打破了服装的“统一制”,牛仔装流行,西装重新崛起,羊毛衫大行其道,健美裤更是风靡福鼎。



作为福鼎市区第一批服装店老板,郑美玉女士介绍了当时的人们为服装潮流而疯狂的情况。“我是1990年在人民剧场旁开的店铺,当时周边有十几家店铺,都是做各类成品服装生意。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喇叭裤与健美裤的流行,当时大家都喜欢跟风,有句顺口溜叫做:不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再加上服装店铺少,那段时期每个店铺的生意从早忙到晚。”郑女士说:“从以前的喇叭裤与健美裤潮流到95年兴起的专卖店潮流,虽然潮流在变,但人们追潮的热情不变。”


当时间的轨迹进入21世纪,追求个性成为福鼎人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再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展示。同时,改革开放的深入,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从简单的跟随潮流到现在的注重实用品味,从盲目崇拜名牌到现在追求多元化。服装种类开始不断细化,出现了正装、晚装、休闲装、运动装、家居装等若干门类。

福鼎地处闽浙边界地区,离国内服装大都市之一的温州市只有1个小时的路程。近年来,随着交通路网的完善,福鼎与温州之间的商贸联系越来越密切,而更多的温州服装品牌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福鼎也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紧跟服装时代潮流的步伐。

几年前,吴佩茹女士在福鼎代理了一家温州的服装品牌并开了店铺。“温州的服装品牌经过十几年时间的口碑积累,在福鼎已经有一定的市场,再加上离货源地近,生意很不错。现在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不同了,以前是追求同款,现在则是追求个性,看到别人的衣服跟自己撞衫,就觉得自己跟不上潮流。所以,现在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就是能够有多元文化,多种款式,而靠近温州的优势就给了福鼎满足消费者要求的条件。”吴佩茹女士介绍。

福鼎商人借着与温州商贸交流便利的优势,紧跟服装时代潮流,纷纷代理蜘蛛王、斯得雅、爱登堡等温州服装品牌并且形成商业街。虽然近年来网络电商的快速发展对实体服装店造成冲击,但店主都表示他们对未来还是有信心,现在除了尽快融入网商环境外,也在用更真诚的服务与品质吸引顾客。“服装靠的就是品质,有实货才让人放心。”前来购物的陈小姐说。
服装已经成为展示福鼎人40年发展的一个生动窗口。今天,当我们重新回忆过去的岁月,除了苦涩、亲切还有不尽的感慨,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美好的生活。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服装这一社会文化的产物,承载着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进步创新,透过衣着的变迁,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开放的、生活更加美好的福鼎。

“幸福福鼎”编辑部
文:张新伦
图:张新伦 许章雄 林树明 陈常灼 郭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