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个信息点。
这段话描述了一个很有戏剧性的商业现象,包含几个关键要素:
1. "两年三轮融资:" 这表明维权骑士(Weiquan Knight)是一家发展速度较快的创业公司,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并且融资节奏较快。
2. "被控诉“文化碰瓷”:" 这是核心的负面事件。“文化碰瓷”通常指利用或消费某些知名文化现象、符号或人物,但并未付出相应努力或贡献,以达到自身宣传、引流甚至牟利的目的,有时带有贬义,暗示其行为缺乏真诚和原创性,甚至可能对原作或人物造成伤害。这个控诉对公司的声誉构成了严重挑战。
3. "维权骑士备受资本青睐:" 这是与“被控诉”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核心信息。尽管公司身陷争议,但依然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解读与分析:"
"事件背景:" 维权骑士是一家专注于为用户提供侵权投诉服务的平台。其商业模式本身具有社会价值,帮助普通用户对抗侵权行为。
"“文化碰瓷”指控:" 这类指控通常源于其营销策略或业务模式。例如,可能指其利用热点影视剧、动漫、音乐等进行宣传,或者其处理的一些案例涉及知名文化产品,但被质疑其动机并非纯粹为了维权,而是为了博取眼球、吸引流量。
"资本青睐的原因 (可能的分析
相关内容:
今日,维权骑士对外宣布完成了 1600 万元 A 轮战略融资,由战略投资方新诤信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领投,上轮投资方青锐资本跟投。据悉,这也是维权骑士成立两年来的完成的第三轮融资。
内容生产爆发,维权骑士备受资本青睐
据36kr报道:创立于 2015 年 10 月的维权骑士早期以 kol 原创内容版权监测和保护起家,发展至今,其业务线已经延伸拓展为三个版块,即企业级一站式版权服务;新媒体内容创作服务;内容变现服务。当用户、内容平台授权后,维权骑士会在文章发布时,就利用时间戳等进行原创确权和认证,并持续扫描全网的相关内容。一旦发现侵权,将与版权主管单位、律所合作,以法律手段维权,并将赔偿按比例与委托人分成。
同时,维权骑士创始人陈敛对外宣布刀豆网络将针对 KOL 的数据挖掘及内容变现方面,启用新品牌“士值”来进行业务拓展,原维权骑士品牌将继续专注版权服务领域。
据了解,“士值”的主要功能即对新媒体创作价值评估、内容大数据分析、内容变现等方面做尝试。用许多自媒体人的话来说。“士值”就是一个判断自己公众号能卖多少钱的功能。
陈敛表示,维权骑士通过自主研发的全网内容监测以及数据分析系统,能从自有渠道的数据之外,增加多种维度的商业传播数据综合评估新媒体的影响力及价值。“一个输出深度或者高含金量内容的新媒体,就算自有渠道曝光量不算很高,但如果有超过一百个同行媒体在引用,那么这个新媒体的价值本应该获得重新乃至更多维度的认知。”

(图片来自36氪)
短短两年内获得三轮融资,可见维权骑士备受资本青睐。对此蓝鲸联系了此次领投维权骑士的新诤信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对方表示关于为何投资维权骑士,是领导层的考虑因此具体原因暂不方便透露。但据公开信息显示:成立于2009年1月的新诤信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知识产权代理(除专利代理),商标代理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投资咨询,商务咨询,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策划(广告除外),计算机网络科技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由此可见,此次领投维权骑士,也许是考虑到资源和业务上的整合。
维权骑士凭借先发优势,已经积累了大批客户:内容平台合作者包括阿里大鱼号、今日、简书、雪球财经等,企业级内容客户则包括得到、三节课、丁香园、米熊学院、触乐网等。据创始人CEO陈敛称其创作型新媒体用户超过3万,平均粉丝超过3.5万,代表用户包括papi酱、差评、重读、硬派健身等。
盗版侵权五花八门,知识付费变现困难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以得到、摩尔金融、知乎live、喜马拉雅FM为代表的一批创业者试图将曾经无法量化的“知识”进行分门别类变现,以罗振宇和申音合作打造的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为例,该产品拥有数十万的vip年用户基数,估值高达13.2亿人民币。
据腾讯科技报道:就连为内容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小鹅通上线八个月都达到了3亿总流水。《李翔商业内参》在罗振宇旗下的“得到”年销售额近2000万元;喜马拉雅上的付费产品《好好说话》售价198元,播放人次为4878.2万次;此外蜻蜓FM与高晓松联合出品的音频节目《矮大紧指北》上线仅一个月,付费用户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人。
如此庞大的知识付费产业,自然被盗版行业瞄准。据不完全统计,以淘宝、闲鱼、转转为代表的电商体系,以58同城为代表的信息发布体系,还有各种社交平台,只要搜索“得到”、“喜马拉雅”、“摩尔金融”等关键字,都可以看到几十甚至上百页相关商品,在购买或者私信后,用户就会被拉到各类社交群里,最终的下载路径往往是百度云盘,内容为付费平台不断更新的全年内容,而价格往往仅有几十元,为平台直接购买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而在一些封闭的大学BBS上,还有更多的免费资源提供,一些标注着“福利”的帖子里,是巨量的盗版内容下载。
据腾讯科技整理,盗版方式五花八门,主要有以下几个案例:
1、得到付费内容《每天听本书》被微信公众号“混序每天听本书”、“千鹤静思”等长期侵权,向平台举报后侵权内容被及时删除,但在多次举报后该账号仍然每日更新侵权内容。

2、采用社交开放平台等工具配合运营手段进行快速售卖对象获取和内容分发。

3、 闲鱼、淘宝等交易软件,一个淘宝卖家卖成了皇冠。


4、一个盗版卖家手里掌握价值十几万的知识付费内容。

5、盗版落地的模式多变。(印象笔记、独立APP、贴吧、豆瓣等)


五花八门的盗版侵权方式目不暇接,光靠人工搜索手动举报举报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切。
根据相关资料,罗辑思维2015年、2016年以及2017年一季度营收分别为1.59亿元、2.89亿元及1.51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860万元、4462万元和3805万元。
但来自得到内部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得到有统计的版权损失(淘宝、百度云盘等可追踪的公司化运营类)就超过千万,而更多版权损失以及带来的附带损失(包括二次售卖以及多次分发)已经无法统计。不得已,得到团队只好请维权骑士帮助维权。
据知情人士透露:维权骑士的工作流程是拿到得到有关知识产权维权的授权,然后进行内容的全网监控,发现侵权线索进行电子证据固定后进行维权,并进行相关数据报告的产出,维权后对方所赔偿的费用,维权骑士和版权所有者分成。
初衷很美好,维权手段有争议
虽然维权骑士初衷是为了保护内容创作者的权益,但也有不少自媒体人对维权其维权手段产生质疑。
在知乎上,一名匿名用户表示:“作为公众号负责人,我们被维权骑士“维权”了一次。
首先,对于维权骑士的立场和出发点,我们是支持的。
其次,对维权骑士的做法,我们有异议。维权骑士的维权手段有多少有哪些,我了解不全,但就我们而言,在收到维权骑士的留言后,我们做了删文处理(文章推送于两年前,当时我们文中也注明了来源)。删文后维权骑士不接受,要我们支付费用,我们拒绝后,维权骑士开始“连续的,疯狂的”举办,对我们推送的文章进行了大量举报,导致我们平台被封原创声明和赞赏功能一个月。
后来,我们按照要求支付了费用后,举报停止。
认为不妥的地方在于:我们转载了张三的A文章,张三授权维权骑士处理,但维权骑士的做法是以举报李四,王五,赵六的B,C,D文章来要挟平台。个人认为这种手段是敲诈。注意是个人观点,喷子滚粗!!不惯着!
也就是说:维权骑士的出发点是正义的,但手段是邪恶的。”
而另一位匿名用户也表示,自己辛辛苦苦写的,发表于4月21日的文章,却被另一个发表于6月12日的同质内容的文章通过维权骑士举报,被恶意碰瓷了。




(图片均来源自知乎)
据新华网:《揭开"维权骑士"神秘面纱正义化身or网络流氓?》一文报道:"维权骑士"与权利人的合作模式是这样的:从侵权内容的搜索、已授权内容的管理,到维权沟通、补救及举报整个流程,该公司通过产品及一揽子服务都包下来。收取的稿费五五分成。
"要么赔钱,要么道歉,否则就举报,感觉像敲诈一样。"一名微信公众号编辑告诉新华网记者,"感觉不是合法机构,赔钱了也没有发票,可能涉及逃税问题。"
成都共青团下属一家媒体的负责人也多次向网警举报维权骑士,"是维权还是敲诈?"
"深圳新媒体联盟"在微博上号召,"全世界的微信小编团结起来",遇到维权骑士时索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件,并提供税务发票。
对于网络上媒体人的各种质疑,蓝鲸联系了维权骑士的创始人陈敛,对方表示此时在外地出差后就没有了回复。
2017年11月,微信公众号团队宣布开通公众号原创声明功能。在创建图文消息时,运营者可声明某篇文章为原创文章,声明成功后系统会对文章添加“原创”标识。
如果公众号推送其他帐号的原创声明文章,未获修改授权的情况下,将变成分享样式,用户需跳转到原创帐号页面阅读文章。
首次违规将取消单篇文章的原创标识,并短封7天原创能力,与平台恶意对抗将短封原创15天起,根据恶意程度可再增加处理。
同时,如果帐号有内容侵权、低俗、发垃圾广告等严重违反平台规则的行为,原创功能也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被关联地进行阶梯处罚。
此举一出,从客观上对保护原创内容迈出了重要一步。
知名学者孔乙己曾争辩称:“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但事实上,无论窃取的内容是什么都无法掩盖窃取的本质。对内容创作者的保护加大了,内容创业最好的时代才会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