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关于东莞低调富豪的案例。
这个描述指向的是"李晓林"先生。
以下是关于他的关键信息:
1. "籍贯与创业地":他是广东东莞虎门人。
2. "创业年龄":他确实在20岁时(大约是1993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东莞市创达五金制品厂"。
3. "主要产业":他最初从事的是五金制品和玩具代工(OEM),后来逐渐转型进入电子产业,特别是电源适配器领域。
4. "公司发展与上市":他的公司"创达集团(Powerway Holdings Limited)"在他的带领下发展壮大,并于"2006年"在香港成功上市(股票代码:8027.HK)。这符合“5年做成上市公司”的描述(从1993年创业到2006年上市,大约用了13年时间,但“5年”可能是一个简化或略有夸张的说法,强调其快速发展)。
5. "财富估算":根据公开的财富榜单(如福布斯),李晓林先生曾是中国富豪榜上的人物,其身家在巅峰时期被估算达到"119亿元人民币"左右。
6. "套现":“套现”通常指企业家通过出售部分公司股份来获取现金。李晓林先生在上市后,确实有通过二级市场减持部分股票来获取收益的行为。根据公开报道,
相关内容:

马鸿
1
1967年,马少鸿出生在广东揭阳的普宁县,普宁地处潮汕平原西部,位于榕江、练江和龙江上游。
马少鸿有个哥哥马少文,还有个妹妹马少贤,兄弟姐妹一起和父母相依为命。后来,相继走出家门,做起服装生意。
普宁县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服装集散地,当地很多人从事服装和布料生意。1987年,20岁的马少鸿,此时已改名马鸿。他经常奔波于普宁和广州之间,做布料和服装批发零售的生意,广州白马服装批发市场在当时也是相当有名。
他这一做就是十多年。其间,马鸿也曾跟朋友合伙开过制衣厂,但几经周折,最终都没有离开服装批发零售这一行。
2005年,马少文和马少贤在东莞道滘镇成立东莞市搜于特服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开始在女装连锁零售领域进行摸索。
这对于跑了十几年服装批发市场的马鸿来说,无疑是最熟悉的一块市场。2006年,他加入搜于特,并开始主导公司的整体市场谋划。
此后,经过一系列的股改和增发,马鸿逐渐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搜于特刚开始做服装时,国内的时尚服装市场已经杀得你死我活,竞争激烈。
当时,美特斯邦威、真维斯、森马等等时尚服装,正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镇扩张。但是,马鸿不走寻常路,他与佐霓、松鹰、以纯等传统服装品牌大多从服装加工厂起家不同。
马鸿不是延续东莞服装企业“先建工厂,再建市场”的主流路径,而是放弃服装生产,从前端的设计与终端零售渠道开始切入,以“脱产”的方式,建立起自己的商业模式。
没有自己的工厂,没有制衣工人,所有生产环节都是通过外派订单的方式给别的工厂代工。
2
搜于特做服装一直很低调,默默做事。
坊间有个传说,滘镇当地人看着一群青年男女进进出出,没看到生产,差点以为是搞传销的皮包公司。原来,搜于特没有生产环节,只有前端设计和终端零售。
在前端设计上,马鸿成立了设计中心,以少量多款的形式,每年设计超过5000款服装新款,最终上市新款近3000款。

潮流前线旗舰店
终端零售方面,在短短四年多的时间里,搜于特以直营和加盟结合的方式在国内30个省发展了近1000家专卖店,其中,加盟店比例占到90%以上。
马鸿一手打造的“潮流前线”品牌,以15-29岁年轻人为目标消费群体,选择大多数品牌尚未着力开发的三四线城镇为主打目标,成就了一条快速起飞之路。
因为当时无论是美特斯·邦威、真维斯,还是以纯、森马,都会在制定市场策略时,强调要在一二线城市的商业中心进行布局,以提升品牌在整体市场上的定位。

上市敲钟
这样,马鸿既避免了与众多知名品牌的正面竞争,投入又没有一二线市场那么大,回报周期更短。两三年间,搜于特的年营业额就逼近4亿元人民币,约80%的收入来自三四线市场。
2010年搜于特上市,这家200万起家的服装零售企业,短短5年便收获近48亿财富。
要知道,当时东莞的以纯、松鹰等服装品牌起步比它更早,但有些没有上市,有些已经倒闭了。
3
上市后,“搜于特”和“潮流前线”名声大噪。募集来的大量资金,也为马鸿做投资、并购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有钱好办事,马鸿在2014年,以5700万元收购品牌女装“ELLE”,以7251万元收购“纤麦”“熙世界”“云思木想”3个女装电商品牌。
但是,“整个行业的情况都不太好,2014年我们的销售大幅下滑了百分之二十多。”马鸿回忆说,当时他甚至想过要不要转行。

马鸿
不过,马鸿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想:“我们中国消费市场这么大,为什么不能也做出像ZARA、H&M一样的服饰品牌呢?”
然而近几年来,服装行业低迷,马鸿前期拓展太快太猛,忘记了创业前期轻资产的经验,盲目扩张。企业陷入困境,压力重重。
东莞不少小的服装厂纷纷倒闭,搜于特的股票不断下跌。就在这个紧要关头,马鸿也开始拼命减持套现。
4
2019年6月11日晚间,搜于特公告称:
控股股东、实控人马鸿及其一致行动人兴原投资为给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及降低股票质押比例,马鸿将其持有的1.38亿股,及兴原投资将其持有的1665.67万股,合计5%股份转让给嘉兴煜宣。
根据《股份转让协议》,此次股权转让转让价格为2.70元/股,转让价款共计4.17亿元。其中兴原投资为马鸿与妻子黄晓旋共同设立。
本次转让完成后,具有国资背景的嘉兴煜宣将持有公司5.00%股份,马鸿仍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搜于特总部大楼
但是,早在这之前,马鸿就已经大举抛售股票多次。
2019年5月16日,兴原投资将其持有的10%股权,以2.46元/股转让给具有国资背景的广州高新区,共计7.61亿元。
2018年11月5日,马鸿将其持有的5%股份以2.41元/股转让给前海瑞盛,共计3.73亿元。
2018年12月20日,马鸿又将5%股权,以2.23元/股转让给自然人黄建平,共计3.45亿元。
截至目前,前三次股权转让均已完成股权过户。也就是说,马鸿三度通过协议转让,已套现14.79亿元,若算上本次转让,将合计套现18.96亿元。
除此之外,马鸿控制的兴原投资,曾在2019年3月5日至7日期间,累计减持5895.51万股,合计套现金额约1.57亿元。综合上述减持,马鸿累计减持套现20.53亿元。
如此疯狂套现,不是没钱花,就是要割韭菜的节奏啊,显然,不是前者。
马鸿身家高达119亿,人却非常低调。除了商业活动,基本上不抛头露面,连找一张他的照片都很难。
朋友,你对闷声发大财的东莞富豪马鸿的财富传奇怎么看呢?
轻轻点下一个赞,不如关注来真爱!关注“无疆纪事”,阅读更多好看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