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牌(Tiger)显卡确实是电脑硬件历史上一个令人惋惜的消失品牌。它曾经是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尤其是在中低端显卡市场,但最终未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技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以下是关于虎牌显卡的一些信息:
1. "市场定位":虎牌显卡主要面向主流和入门级市场,提供性价比较高的产品,是许多预算有限用户的不错选择。
2. "技术来源":虎牌显卡通常采用当时主流的图形芯片厂商(如nVIDIA和ATI/AMD)的GPU芯片,然后由虎牌自行设计PCB板、散热方案等,贴上自己的品牌进行销售。这种模式在显卡行业很常见。
3. "辉煌时期":在2000年代,虎牌显卡在中低端市场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与同类型的其他品牌(如七彩虹、影驰等)竞争激烈。
4. "衰落原因":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AMD和nVIDIA两大巨头在中高端市场的统治力增强,以及众多独立显卡厂商的崛起,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变得异常残酷。
"技术更新迅速":显卡技术迭代速度极快,研发和生产的投入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资源相对有限的品牌来说压力巨大。
"成本压力":原材料成本、研发成本以及市场推广费用的不断上升,压缩了利润空间。
相关内容:
虎牌显卡存在的时间其实很短,只有不到三年,然后改名威航,再然后,威航什么时候消失的都不知道。
说到虎牌要从它的母公司富邦源科技讲起。富邦源依托港资工厂成立,早期主业是显卡代工业务。从TNT、I740时期,一直生产港系、台系和部分国内品牌的OEM、ODM订单。这个阶段,富邦源通过借鉴全球各地区成型产品的技术,积累了显卡制造的完整流程经验。逐步建立了研发体系,为自主品牌发展奠定基础。是好好学习的选手。2007年,富邦源面对国内市场转型需求,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理念,正式推出自主品牌虎牌显卡。虎牌显卡紧跟行业趋势,首批产品是已经支持支持DirectX10的NV GeForce8系列显卡。
虎牌 GF8600GT
在产品创新方面,虎牌显卡推出泰坦系列、影院系列和宽屏高清系列三大产品线。泰坦系列采用G200、G92高端芯片,专为硬件发烧友和高端游戏玩家设计。供电部分全部采用美国KEMET公司军工级钽聚合物电容。
虎牌9800GT泰坦
这个电容是当时虎牌的吹点。比如泰坦版GTX260显卡采用非公版设计,搭配超频三爱琴海散热装置,把散热片剥掉,可以看到板子上的黄色钽电容。
影院系列针对HTPC市场,推出标准low-profile刀卡,标配HDMI高清接口,支持VC-1全程硬解码。主打高性价比,附赠HDMI线、DVI转接头,价格嘛,和别的厂同规格型号持平。宽屏高清系列兼顾游戏和高清性能,配备1G DDR3显存、HDMI接口。比如9800GT、9600GT宽屏版采用2+1供电,搭配钽电容和日系全固态电容。那些日子爆浆的友商太多了,总之主打就是电容。
虎牌9600GT宽屏版 1G D3
富邦源科技在推出虎牌的同时,构建了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成立客户服务部,设立客户投诉服务专线,建设个性化企业网站。在各地子公司设立维修服务网,提供24小时全天候维修服务。虎牌在各地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覆盖国内业务。同时在新、港、汉等等东亚东南亚市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众多地区知名公司在中国大陆的指定供应商。有这么神嘛,当时在我们市都没有听过这个品牌。虎牌通过网络上以不同产品线的网站支持各地经销商,建立广泛的销售渠道。虎牌显卡提供1+1模式2年质保,其中小老虎系列提供1+2模式3年质保。在技术升级方面,富邦源继续投入研发资源,扩大研发团队规模。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后,富邦源逆向扩张,引进全球最先进的SMT设备,生产线扩展到16条高速SMT生产线,月产能达到60万张。为啥生产这么多,别忘了它一直是做代工的。2010年,虎牌显卡启动品牌革新计划,放弃沿3年的品牌名,推出新品牌威航显卡。启用Graphics、Game、Golden、Geforce与Empire的组合,4D+E的“G.-Empire”新标识。
新品牌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研发生产方向,推出泰坦版GTX260+等升级产品,采用更先进的散热设计和用料,提升产品竞争力。
虎牌无了。到这个时候,富邦源旗下显卡、主板、笔记本、无线网络产品和海外分部都实现了顺利运运转。工厂也从单一性的代工发展拥有自主品牌、研发核心技术和丰富渠道服务网点的全能型综合企业。和很多产业结构类似的友商一样,富邦源也转向了AI、网络、监控、机顶盒、冰箱彩电大沙发车的相关电子产品领域。后期可查的最后一款产品是威航GTX 560 Ti 泰坦版,图不太清晰,放个GTX480-SV,依旧是黄色的钽电容。
据说富邦源仍然在更新板卡类产品,但是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也没看到关于富邦源究竟有没有A卡的相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