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确实是各大潮牌和时尚品牌开首店的热门地点,而其中最受青睐的区域之一是 "静安区"。
有几个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静安区在2020年如此受宠:
1. "核心地段与资源集中:" 静安区拥有淮海中路、南京西路等顶级商业街,这里汇集了大量的奢侈品旗舰店、百货公司和潮流聚集地(如K11购物艺术中心、中粮大悦城等)。
2. "历史与潮流底蕴:" 静安区,特别是淮海路,有着深厚的时尚文化积淀,被视为上海的潮流地标之一,能够很好地承接和带动新品牌的潮流定位。
3. "政策支持与城市规划:" 上海市政府对于提升城市时尚度和吸引高端品牌一直有明确的规划和支持,静安区作为核心区域,自然受益匪浅。
"2020年在静安区开设首店的知名潮牌/品牌例子(部分):"
"BAPE (A Bathing Ape)" - 开设了其标志性的旗舰店,位于南京西路恒隆广场。
"Fragment Design" - 在K11购物艺术中心开设了大型概念店。
"Human Made" - 也选在淮海中路附近的地标性建筑中开设了店铺。
"Maharishi" - 在淮海中路开设了旗舰店。
"Patta" - 在南京西路开设了品牌空间
相关内容:
“首店经济”引领最潮“上海购物”,2020年上海引入各类首店909家,继续领跑全国。据中商数据发布的《2020年上海首店重点商圈报告》,尽管去年新冠疫情影响全球零售业,但上海依然取得引入各类首店近千家的骄人业绩,开业数量较上年仅呈个位数下降,上海市场依然彰显着高度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据中商数据统计,2020年上海引入各类首店909家,其中,上海城市首店、华东首店、全国/大陆首店、亚洲/全球首店分别为753、26、118、12家。全球首店包括轩尼诗全球首家概念酒吧BLENDS by Hennessy、意大利天才设计师品牌Gabriele Colangelo全球首店、美国The Boiling Crab宝灵蟹与蓝精灵乐园亚洲首店等。就业态来说,餐饮、零售、娱乐及服务业态分别占58%、30、12%,细分业态热点包括珠宝饰品、高端滑雪羽绒服、日系文创杂货、各类火锅、粤港茶餐厅、烘焙西点。从品牌属地看,中国大陆、港台、海外品牌各占77.3%、2.5%、20.2%,日本、美国、法国是海外首店品牌三大来源国。


黄浦、静安、徐汇、浦东、长宁五大主城区占据了全市76%的首店份额。
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徐家汇、陆家嘴、南京东路、新天地六大超级商圈包揽了全市三分之一的首店。连同南外滩、五角场、环球港、天山虹桥、中山公园、吴中路、大宁、古北、打浦桥、世纪大道、苏河湾、马当路、七宝、北外滩二十大商圈,更是占据了全市三分之二的首店资源。
南京西路商业街蝉联全市首店数量最多的头衔,更是海外品牌多于国内品牌,零售品牌多于餐饮品牌的极少数商圈,2020年东中西三段全线发力总计引入了91家首店。

淮海中路商业街2020年进驻首店60家,由东向西主要分布在上海K11、TX淮海、iapm三大商场。特别是坐镇中段的新型策展商场百联TX淮海更是首店不断,Kükü设集品、设计师品牌 THISNORTHAT、蛋魂Eggsoul等,为淮海中路中段带来人气。
当代法式甜品鼻祖品牌法国LENÔTRE雷诺特中国首店、日本知名设计师服饰品牌AMERI Vintage海外首店等含金量十足。继新天地时尚1期完成升级后,规模更大的新天地时尚2期今年也将投入改造升级,预计将带入更多特色首店。
新天地时尚1期中商数据分析师表示,过去几年进驻上海的各类首店品牌有五成以上开出了后续门店,上海的首店正呈现分层式的生态多样化样貌:
●以往落户的首店多半守住了市场,继续向上成长,更有部分品牌细分市场再度在沪上开出了全新的首店品牌;
●前几年入驻上海的首店,往年由于谨慎,长期维持在一家门店的规模,2020年他们借助调整浪潮,逆势“抄底”,上海第二家门店或已经开出或正在装修。
●曾因种种原因一度退出上海市场的首店品牌,选择逆势回归,重出江湖。
海岸君从市商务委获悉,“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商务工作已经谋定了“八项行动计划”,其中消费升级计划明确指出,今年上海将以办好第二届“五五购物节”为契机,着力培育高端消费,建设全球新品首发地,打造一批首发经济示范区和新品发布地标性载体,力争新增首店80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