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童鞋泰兰尼斯,迎合家长焦虑,功能疑云重重?

我们来分析一下“千元童鞋泰兰尼斯”这个现象:它是否抓住了家长的焦虑,又是否因此陷入了功能质疑?
"抓住家长焦虑:是的,非常精准。"
泰兰尼斯(Talanis)等主打“轻便”、“透气”、“减震”等功能的童鞋品牌,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核心原因就在于精准地切中了当代中国家长的几大核心焦虑:
1. "健康焦虑(成长发育):" 家长们普遍担心孩子的脚部发育问题,如扁平足、O型腿、X型腿等。泰兰尼斯常宣传其鞋底的缓震、支撑和矫正功能,迎合了家长希望孩子“站得直、走得好”的期望。宣传语如“护足”、“健步”、“成长伴侣”等直击痛点。 2. "安全焦虑(运动伤害):" 随着孩子活动量增加,家长担心他们在运动或日常行走中受伤。泰兰尼斯强调鞋底的防滑、耐磨和缓冲性能,让家长觉得穿上这双鞋,孩子更安全。 3. "攀比焦虑(社会比较):" 在社交媒体和邻里间,孩子的穿着成为家长社交比较的一部分。看到别人家孩子穿着看起来“专业”、“功能性强”的鞋子,家长可能会产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感觉,即使预算有限,也可能选择泰兰尼斯这类看起来“物有所值”

相关内容:

电梯里循环的“稳稳第一步,高光每一步”,估计不少人都被这魔性广告词洗过脑。

说的就是泰兰尼斯这双童鞋,靠着线下广告狂轰滥炸,硬是在童鞋赛道闯成了“现象级”。

2024年它卖了600多万双鞋,GMV破了30亿,增速比行业平均快不少。

在童装赛道能做到这规模,确实有点东西,但火了之后麻烦也跟着来,不少家长在网上吐槽,孩子穿了它家主打的“稳稳鞋”,该摔跤还是摔跤。

这牌子到底是靠营销吹出来的,还是真有过硬的产品力,今天咱们就好好唠唠。

它现在的渠道split还挺有意思,线下卖的占六成,线上占四成,但线上涨得特别猛。

今年前八个月,主流电商平台的销售额翻了一倍还多,比行业大盘快太多了。

这说明线上家长对它的接受度在提升,但线下依然是它的基本盘,毕竟买童鞋还是不少人想让孩子试穿下才放心。

靠电梯广告炸圈?分众传媒帮了大忙

泰兰尼斯其实2011年就成立了,早期走的是代理商路线,把鞋铺进各大商场的童装区。

说白了就是给商场供货,走的B2B模式,普通家长谁知道这牌子啊?C端知名度基本为零。

本来它可能就这么默默卖下去,但2022年跟分众传媒合作后,彻底变了样。

分众传媒可是电梯广告里的“流量收割机”,以前把“妙可蓝多奶酪棒”喊得全国都知道,多少品牌靠它翻了身。

泰兰尼斯找它,就是想靠这种“饱和式轰炸”让大家记住,电梯里、高铁站、机场大屏,甚至电影院,哪儿人多它的广告就往哪儿贴。

创始人丁飞自己也说,合作后品牌搜索量、朋友圈讨论度都涨了,从2023年开始,社交媒体上的声量每年都能冲个新高。

光有知名度没用,刚开始转化挺一般的。

本来以为广告投出去就能卖货,后来发现不行,直到2023年8月出了“稳稳鞋”,这才把“声量”变成了“销量”。

这鞋的名字还是江南春点拨的,一开始团队想叫“稳步鞋”“稳行鞋”,都觉得差点意思,江南春改了一个字,“稳稳鞋”就这么定了。

现在回头看,这一个字改得还挺关键,更口语化,也更容易记。

“稳稳鞋”主打的是“鞋底分区支撑”,说用不同密度的材质托着孩子的足弓、前掌和脚跟,能让10个月到3岁的孩子走路更稳。

不到一年时间,这单款GMV就破了1亿,成了它家第一个真正的爆款。

今年8月又趁热出了“稳跑鞋”,针对4到16岁的孩子,还喊出“童鞋界的SUV”的口号,说能少崴脚、少受伤,甚至能帮着提升体测成绩,明显是盯着中考体育提分的家长焦虑来的。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些千元高端款并不是销量主力。

在天猫旗舰店按销量排,“稳稳鞋”“稳跑鞋”连前50都进不去,真正撑起销量的是三百多块的基础款学步鞋,比如秋季系带的、魔术贴的,还有面包鞋。

看来大家心里都门儿清,高端款用来认牌子,真要买的时候,还是会选性价比更高的中端款。

千元童鞋引争议?家长买账吗

泰兰尼斯的价格一直是争议焦点,“稳稳鞋MAX冬季童靴”卖1499元,比成人的萨洛蒙爆款XT-Quest还贵,“稳跑鞋”也卖1499元,在天猫“400元以上儿童运动鞋热销榜”里,就它一个是超千元的,比李宁、斐乐、耐克的儿童鞋贵出一大截。

孩子脚长得多快啊,一双鞋最多穿一年,冬天的鞋还只能穿一季,花1499买,普通家长肯定得琢磨琢磨。

而且市面上八成的童鞋都在170多块以下,它家一半多的鞋在170到340之间,还有三成多在340到510,确实比行业平均水平贵不少。

它敢卖这么贵,主要是包装“科技感”和“专业性”。

别的运动品牌做儿童鞋,大多是把成人鞋的科技直接拿过来用,泰兰尼斯不一样,专门喊出“防护碳板”“分区缓震”“加宽18%鞋底”这些概念,就是想跟别人拉开差距,让家长觉得“贵有贵的道理”。

但这些科技到底有没有用,普通家长也没法验证,买它家鞋的主力是24到40岁的女性,新一线到三线城市的多。

一线城市虽然买的人只占10%左右,但想买的比例特别高,TGI都到150多了,说明高收入家长对它的接受度更高,对价格没那么敏感。

现在家长养孩子越来越精细,以前背背佳火,就是因为家长愿意为矫正体态花钱。

现在泰兰尼斯说能防摔跤、护足弓,正好戳中了这种焦虑。

而且大一点的孩子,比如9岁以上的,自己也会挑鞋了,泰兰尼斯总强调“科技感”,孩子也吃这一套。

有家长说,孩子看了电影院广告就非要买,还有校园里的攀比情况,创始人丁飞也承认,这种“攀比效应”能带动复购和推荐。

但问题也在这,家长买账是因为相信“有用”,可一旦没用,质疑声就来了。

社交媒体上有家长说,孩子穿了“稳稳鞋”还是摔跤,这时候就说不清了,孩子走路稳不稳,跟自己的发育、走路习惯都有关系,没法单怪鞋。

创始人说广告投1块钱,研发就投1.2块钱,但到底研发花在哪了,普通家长也看不到。

泰兰尼斯确实挺聪明,抓住了以前童鞋“只是成人鞋缩小版”的空白,靠细分功能和营销起来了。

但能不能一直火,怕是还得看产品真能不能经得起考验。

毕竟家长买童鞋,买的是放心,不是光听几句广告词就够了。

要是后续没法证明自己的“科技力”,光靠广告和焦虑营销,估计很难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