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商业故事。虽然“裹身裙”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某些特定类型(比如非洲风格的裹身裙),但“一条几千块”和“火了半个世纪”这样的描述,指向的更可能是西方时尚界非常经典、也常被误解为“裹身裙”的单品——"裹身裙(Bodycon Dress)"。
我们可以将这个故事解读为:
"故事梗概:"
1. "经典诞生:" 大约半个世纪前(例如,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设计师(可能是Coco Chanel,她创造了类似廓形的无袖连衣裙,或是后来的设计师如Courrèges等,他们将这种紧身塑形的概念发扬光大)创造了一种极具特色的连衣裙。这种裙子通常由紧密贴合身体的面料制成,无袖或短袖,有时带有腰部系带,旨在勾勒出女性的身体曲线,展现出自信和力量感。它可能最初被称为“身体塑形裙”(Body Shaping Dress)或类似的名称,后来被大众俗称为“裹身裙”。
2. "西风东渐与初期认知:" 这种裙子传入中国时,可能最初被一部分追求时髦、了解西方时尚的精英或模特所接受和喜爱。但由于文化差异和审美不同,它在中国市场并没有立刻获得广泛认可,甚至可能被误解或嘲笑,认为过于暴露、不雅观,或者只是昙花
相关内容:

文章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 首发|品牌官
- 作者|品牌官

引言:火了半个世纪的 DVF,用一条裙子征服中国高端女装市场。
当《玫瑰的故事》里刘亦菲身着明黄色印花裙诠释职场女性的明艳独立,当《蛮好的人生》中胡杏儿以利落裙装塑造商界女总裁的专业气场,这些让人过目难忘的造型都指向同一个名字 ——Diane von Furstenberg(DVF)。


图源:小红书
从 2007 年首入中国到如今近 50 家线下门店。DVF 用 15 年时间完成了从 "小众轻奢" 到 "国民级高端女装" 的蜕变。

图源:DVF官网
这个以裹身裙闻名的美国时尚品牌,不仅是时装界的经典符号,更成为中国当代女性表达自我的精神载体。
火遍高端圈DVF成为优雅与自信代名词在上海港汇恒隆广场的 DVF 旗舰店内,陈列着兼具优雅与力量感的服装系列:标志性的裹身裙搭配特色印花,通勤款小黑裙点缀精致细节,刺绣棉茶歇裙散发慵懒气质。

图源:小红书
这里日均接待的顾客中,既有 30-45 岁的资深中产,也有追求个性的 95 后新锐白领,不同年龄层的女性都能在这里找到契合自我的穿搭表达。

图源:小红书

图源:小红书
如今的 DVF 已深度融入中国高端女装市场,形成 "线上线下全渠道共振" 的布局:线下深入全国核心城市的顶级商圈,多家门店曾创下亮眼的年均营收纪录,成为高端女装领域的线下标杆之一。
线上通过天猫官方旗舰店实现精准触达,2025 年夏日系列直播斩获百万次观看,带动 7000 元以上高单价裹身裙销量爆发。

图源:界面新闻
品牌旗下产品已覆盖服装、鞋履、手袋、家居等多个品类,在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构建起完善的销售网络,成为中国女性心中 "优雅与独立" 的代名词。

图源:DVF官网
从明星红毯到职场通勤,从都市聚会到日常穿搭,DVF 的印花与剪裁已渗透到中国女性生活的诸多场景。
这种受欢迎程度不仅体现在销量上,更彰显于品牌与消费者的精神联结。许多顾客表示,选择 DVF 不仅是因为款式好看,更因为穿上后能感受到 “自信的力量”。

图源:小红书
正如 DVF 中国区总经理陈婕在公开采访中所说:“我们希望每一件产品都能成为载体,让当代女性通过穿搭表达自我态度,在不同角色中都能保持自信。”

图源:界面新闻
这种精神层面的共鸣,让品牌与消费者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情感链接,也成为 DVF 在中国市场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半个世纪都没凉?时尚界的不老传奇DVF 的故事始于 1972 年,彼时的美国时装圈,正处于从传统保守向自由多元转型的阶段。主流服饰仍以束缚身形的廓形为主,女性对 “舒适与美感兼具” 的着装需求尚未被充分满足。

图源:小红书
设计师 Diane von Furstenberg 带着一整箱针织裙踏入时尚界,两年后便凭借一款革命性的裹身裙(Wrap Dress)改写了时装史。
这款以圣女贞德命名的 "JEANNE" 裹身裙,没有纽扣、拉链却能完美贴合身形,既释放了女性身体的舒展性,又兼顾了实用性与美感,迅速成为女性独立自主的时尚符号。

图源:小红书
到 1976 年,数百万条裹身裙的销量让 Diane 登上《新闻周刊》封面,品牌一举奠定美国时装界的核心地位。

图源:VOGUE
1997 年,暂别时尚界的 Diane 卷土重来,在纽约重启品牌征程,将经典裹身裙与现代设计语言结合,逐步构建起涵盖四大季度系列与全品类配饰的产品矩阵。
2005 年,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CFDA)为其颁发终身成就奖,次年她当选协会主席,推动出台《禁止设计仿冒法案》,成为时尚界的守护者与推动者。
DVF 的全球化步伐在 21 世纪加速,2011 年 "衣之旅" 展览在北京 798 艺术区举办,通过近百件经典服饰、设计手稿、老照片等展品,将品牌 40 年的设计积淀带给中国观众。

图源:网络
2017 年 Diane 携新书《我想成为的女人》(The Woman I Wanted to Be)在北京举办发布会,杨澜、邓文迪等女性领袖的参与让品牌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在中国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图源:豆瓣
如今,DVF 的销售网络已覆盖全球 55 个国家,拥有 1500 多个销售点,从纽约第五大道的旗舰店,到巴黎、伦敦的高端百货专柜,再到中国各大城市的核心商圈门店,品牌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图源:小红书
无论市场潮流如何更迭,DVF 的 “JEANNE” 裹身裙始终不变。它见证了时尚趋势的更迭、承载了女性力量的成长,更是半个世纪的品牌传奇。
DVF魅力解码征服中国市场两大密钥Diane 创立品牌时提出的 "将女性感性柔软转化为内在力量" 的理念,与中国女性身份重构的进程存在契合性,形成了与中国女性成长的同频共振关系。

图源:VOGUE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中国女性面临职场挑战与多元生活角色的平衡需求,DVF 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这种普遍的生活状态。
例如,裹身裙的收放自如被认为可象征职场与生活的切换,明艳印花与积极心态相连,利落版型则易与专业态度挂钩。

图源:小红书

图源:小红书
这种精神层面的关联,使品牌在功能属性之外,进一步成为部分女性自我表达的载体。
2019 年,DVF 中国启动数字化转型,这一举措被视为品牌在华发展的关键节点,推动其逐步构建全渠道运营生态。
品牌与天猫奢品生态建立深度合作,借助平台用户标签体系实现对目标客群的精准触达。

图源:淘宝
同时通过 “小红星计划” 推动小红书与天猫的流量互通,这一操作在实践中有效吸纳了部分年轻消费群体。
2025 年,品牌结合《玫瑰的故事》《蛮好的人生》等热播剧的市场热度开展直播活动,将剧中出现的明星同款服饰与日常穿搭场景进行结合。

图源:小红书
通过主播对设计细节及服饰与角色适配性的解读,帮助观众直观感知服饰特点,最终形成 “影视热度向消费转化” 的引流路径,同时吸引了一批年轻剧迷群体,与线下成熟客群形成互补效应。
前路漫漫DVF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征途中国高端女装市场的持续扩容为 DVF 提供了沃土。
据行业数据显示,2025 年中国轻奢市场规模预计突破千亿元,其中 "女性力量" 相关的品牌叙事更具增长潜力,这与 DVF 的品牌内核高度契合。

2025至2030年中国轻奢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
同时,数字化深化带来新可能,天猫奢品等平台的直播成交额年增超 50%,为品牌提供了精准拓客的渠道,而 95 后、00 后年轻客群的渗透则打开了未来增长空间。
此外,生活方式品类的延伸已成新增长点。DVF 已推出餐具、寝具等家居系列,这种 "服装 + 生活" 的全场景布局,从 "衣橱选择" 升级为 "生活方式伙伴",为营收增长注入新动力。

图源:VOGUE 香港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是 DVF 面临的首要挑战。
近年来,国际轻奢品牌如香奈儿等加速布局中国市场,本土设计师品牌如卓雅等也凭借文化特色崛起,在印花设计、女性主题等领域形成直接竞争,品牌需要持续强化差异化优势。

图源:小红书

图源:小红书
消费理性化趋势同样带来考验,在奢侈品消费回归实用的当下,如何平衡品牌溢价与产品性价比,维持高单价产品的转化率,成为重要课题。

图源:网友评论
品牌年轻化则是更深远的挑战。尽管通过数字化运营吸引了部分年轻客群,但如何让 Z 世代真正理解并认同品牌的历史积淀与精神内核,避免陷入 "为年轻而年轻" 的表面化陷阱,需要长期的内容沉淀与情感沟通。
写在最后从1974年第一条裹身裙的诞生,到2025 年中国市场的逆势增长,DVF 的半个世纪传奇,本质上是一部 "女性通过时尚实现自我表达" 的发展史。

图源:小红书

图源:小红书
在中国 15 年的深耕中,品牌既坚守了 "女性力量" 的核心基因,又通过数字化运营融入本土市场,完成了从时尚符号到生活方式品牌的蜕变。
面对未来,DVF 的核心竞争力仍在于 "不变与变" 的平衡:不变的是对女性精神的深刻洞察,变化的是适应市场的灵活策略。

图源:小红书
正如那条穿越半个世纪的裹身裙,既能承载历史记忆,又能贴合当代身形,DVF 只要继续扎根女性成长土壤,在传承中创新,就能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中国市场,续写更多关于优雅与力量的时尚故事。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