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认大阪五虎!揭秘日本牛仔裤教父,这位被低估太久的设计大师

您提到的“日本牛仔裤教父”可能指的是日本著名的牛仔裤品牌"无印良品(MUJI)"的创始人"堤清二(Yoshii Kiyoshi)"。堤清二先生在日本牛仔裤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对牛仔裤的设计、品质和营销有着深远的影响。
无印良品(MUJI)成立于1975年,最初以销售简单的、无品牌标识的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然而,在1980年代,无印良品开始推出自己的牛仔裤系列,这一举措在日本乃至全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印良品的牛仔裤以其简约的设计、高品质的原料和合理的价格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成为日本牛仔裤市场的领军品牌之一。
堤清二先生对牛仔裤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他对品质的严格要求,使得无印良品的牛仔裤在日本乃至全球都享有盛誉。他的贡献和影响力,使得他被誉为“日本牛仔裤教父”是当之无愧的。
然而,由于无印良品(MUJI)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相对较高,堤清二先生在日本牛仔裤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可能被低估了。实际上,他在日本牛仔裤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日本牛仔裤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相关内容:

日本牛仔裤,大家嘴里挂的那些名字,大阪五虎,声音太大,感觉谁都知道,牛仔圈子里混久了,问起日本做牛仔裤的,全是他们,仿佛其他的牌子都不重要,其实有个老前辈,BIG JOHN,真叫一个厉害,如果没有他,后面的事儿都悬着,谁能玩成这样,真不是说说而已,

BIG JOHN刚出来的时候,没人理会,名气小得可怜,咱们这边更是,几乎根本没人提过,直到这十几年,才开始把那些老的款式又重新拿出来,慢慢地,大家才开始重新认识他,掌声才回来,

话得说回四十年代,冈山县那地方,尾崎幸太郎,弄了个小作坊,“丸尾服饰”,本来就是给学生做校服,工人做工装,偶尔给美军做点裤子,那时候日本,哪有人见过什么牛仔裤,

机会来了,六十年代,丸尾服饰跟政府搭上线,拿到独家授权,美国“坎顿”纺织厂,给了他们50卷丹宁布,这布料,宝贝级别,1965年,贴着“Canton”商标,日本第一条量产牛仔裤做出来了,虽然布是美国的,但缝起来的,是自家的工厂,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局,

尾崎幸太郎没满足,还是不想一直给别人做嫁衣,67年,又去美国Cone Mills买了布,做了第一条原型裤,型号M1002,直接换成了BIG JOHN这个名字,之后,微喇裤、修身款什么的,都陆续出来了,一个品牌慢慢完整了,

彩色牛仔裤,69年,BIG JOHN出了个“公路跑者”系列,牛仔裤做成彩色的,这一下潮流青年全都顶不住了,尤其是那条M4002大喇叭裤,变成了日本街头标配,

72年,BIG JOHN迎来高光时刻,之前所有牛仔裤用的都是美国布,日本工厂压根不会做牛仔用的丹宁,仓敷纺织,死磕,失败七次,第八次终于搞定,产出了KD-8丹宁面料,就是第一次日本自己的牛仔布料,

73年,BIG JOHN用KD-8做了M系列,这时候,牛仔裤从棉花到成品,真正变成了百分百日本制造,不光是BIG JOHN的节点,也是整个日本丹宁的节点,

八十年代,BIG JOHN又搞出了竹节纱,日本第一个玩这个的牌子,牛仔裤表面凹凸,灵魂感十足,以后全球都开始玩复古丹宁,复刻落色美,追本溯源,都得叫BIG JOHN一声老师,

大家以为BIG JOHN要借着“质量第一”口号杀出海外,90年代突然退出出口业务,官方也没细说原因,那会儿Evisu在国外市场横着走,BIG JOHN其实完全有机会,偏偏自己收了手,留在日本闷声发育,

这么一停,就是十多年,2009年,BIG JOHN又重启国际业务,七十周年,搞了“档案复刻系列”,把历史上那些经典裤子又做了一遍,算是给老玩家们一个交代,

现在BIG JOHN掌舵的是清水刚和木村健一,总部还在冈山县小岛,定位“传统创新并存”,一边做着赤耳丹宁,旗舰“RARE”系列,老式织布机慢慢织出来,手感强烈,另一边也照顾普通人,做弹性牛仔布,谁都穿得舒服,

还搞了叫“野鸭”的系列,面料里掺了40%再生棉,还用到小岛湖芦苇纤维,把没人要的东西弄成牛仔裤,环保这块也走在前头,

下次在牛仔裤圈子里聊天,不要只盯着那几只“老虎”,可以顺带说一句BIG JOHN,尾崎幸太郎,KD-8,八次才做成的牛仔布,这些才是日本丹宁的底色,最早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