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场亮相” (dēng chǎng liàng xiàng) 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物、团体或事物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或者在某个场合正式露面。
它包含了两个词:
1. "登场 (dēng chǎng):" 指走上舞台或进入某个场合。
2. "亮相 (liàng xiàng):" 指露面、出现,让大家看到。
"使用场景举例:"
新演员在电影中"登场亮相",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公司发布了他们的最新产品,在发布会上"登场亮相",展示了其创新功能。
这位年轻的歌手在音乐节上"登场亮相",献上了一首首动听的歌曲。
他在颁奖典礼上"登场亮相",领取了最佳男主角的奖项。
总的来说,“登场亮相”强调的是一种"公开、正式、引人注目"的首次出现。
相关内容:
登场亮相
登场亮相
飞机一着陆,女王通常会受到大使的迎接,在机场的红毯上会有一系列短暂的介绍。大多数的国家元首,包括女王本人,都喜欢在比机场更适合电视报道、更有气氛的地方,无论是华盛顿白宫的草坪上,还是罗马的奎里纳勒宫,接受正式的国事迎接。而有些元首,比如泰国的国王普密蓬,则喜欢在两个地方都办。女王1996年对泰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普密蓬国王及其家人特意赶到机场迎接女王和公爵。当租来的英国航空767飞过红毯,错过欢迎仪式时,场面一度很尴尬。接着两个王室不得不飞驰在曼谷的街道上,车队长度是女王从未见过的,一共50多辆车,大多都是泰国王室特有的黄色劳斯莱斯,奔向另一场欢迎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大型的仪式让女王感到越来越吃力。1972年,女王第一次访问泰国,乘坐皇家游艇,开始了为期六周的东南亚之旅。时差不算什么问题。1996年,女王70岁生日那年,她刚刚跨过7个时区,就不得不立即投入工作。落地后几个小时,她就要出席国宴,向她称为“我的兄弟”的君主举杯庆祝他的金禧年。当年,维多利亚女王也是这么跟普密蓬国王的祖先拉玛四世致辞的。如果有感到疲惫的时候,她或许会想想自己的好运气。相比之下,她的朋友普密蓬国王,在半个世纪前兄长离奇死亡(据外交部内部评估,究竟是谋杀、意外,还是自杀至今尚未确认)后继承王位以来,先后经历了17次军事政变,21位总理和15部不同的宪法。
第一天将是对每次访问主要目标的考验:演讲稿的写作,礼物赠送,给媒体提供报道材料,展示皇家服装。皇家V10飞机上有那么大一个更衣室并非毫无道理。刚开始跟王室打交道的人总是被公务场合需要换装的次数吓一大跳。英国的第一位女外交大臣玛格丽特女爵还记得,她和丈夫里奥第一次跟女王和公爵同乘一架航班。“我没想到的是,当时我们正在飞机的前舱,”她回忆说,“我丈夫对女王换装的速度震惊不已。飞机的后部有一个更衣室,她进去后,唰唰唰,很快就穿着一身完全不同的衣服出来了。”
在泰国访问期间,35摄氏度的高温下,女王在一天的行程中至少要换四身不同的衣服。所有衣服都是她的化妆师安吉拉·凯利挑选的。化妆师一直是伊丽莎白二世宫廷里相当有权势和影响力的人物。从早年起,女王就非常信任波波·麦克唐纳。这个苏格兰农民的女儿,在女王还是个婴儿时就跟她睡一个房间,长大后更是能分享秘密的好友。当时还是公主的女王去度蜜月时,随身带的就是她的柯基犬苏珊,还有波波。“替我照顾公主,波波。”1952年,乔治六世国王最后一次挥别女儿时,曾经这样低声嘱咐过波波。波波可以跟女王说一些其他人(有时候菲利普亲王除外)都不敢说的话。王室的新工作人员可能会被警告:“别惹恼麦克唐纳小姐,不然你就会毁了女王一天的好心情。”
在皇家游艇上,她有个代号“QE3”,还有自己专属的船舱,她要是不上船,这个舱室就会被锁起来,谁也不能用。在女王继位后的多年间,每一次王室访问的每一步,都是波波规划日常妆扮、舞会礼服和珠宝首饰。随行团和政府的高级别官员也会听从她的意见,寻求她的帮助。一位前私人秘书想到在加拿大访问时盛大晚宴前的一件小事,忍不住笑了起来。“女王说,她不想戴王冠,因为那意味着她得重新做头发。不幸的是,加拿大人想要全套的。”他回忆说,“有人说:‘你找波波谈谈。’所以,我就去找了她,她说:‘哦,我的小女孩被宠坏了。’问题就这样解决了。果然,女王下楼赴宴时,看上去光彩照人。”波波终身未婚,一直住在白金汉宫,直到1993年去世,享年89岁。
不管服装设计师有多出名,如果“麦克唐纳小姐”不喜欢某样东西或某个人,那这套服装就注定是失败的。女王加冕后的第一次世界环游期间,波波负责了一百多套礼服,其中包括女王将穿三次的加冕礼服。它的创作者诺曼·哈特内尔制作了这次出行的大部分礼服,包括女王的“合欢花”礼服——饰有澳大利亚国花的经典礼服。它永远留在了威廉·达吉爵士画的澳大利亚女王画像中。从她最早的访问开始,她就热衷于将时尚作为一种外交工具,这是其他国王和王子们所不具备的能力。因此,在1956年的尼日利亚之行中,哈特内尔为女王在众议院的演讲设计了一件丝硬缎晚礼服。但他用珍珠和珠子做了一个皇家收藏协会所谓的“围在脖子上的长带,让人想起非洲部落的项链”。在1961年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之行中,哈特内尔为她在新德里的第一晚制作了一件镶有珍珠的印度莲花图案晚礼服。女王在巴基斯坦的第一个晚上,效果更加戏剧化。哈特内尔设计了一件象牙色和翡翠绿色的丝硬缎晚礼服,配色与当天早些时候阿尤布·汗总统给她的巴基斯坦勋章完全吻合。最重要的是,她戴了镶有剑桥绿宝石的皇冠。波波那天晚上帮了大忙。
哈特内尔的另一个经典作品是1976年女王前往加拿大参加蒙特利尔奥运会开幕式时穿的绿松石色真丝绉裙。裙子的图案是完整的环环相连(就连爱打官司出了名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也没有起诉这位国家元首的礼服侵权)。
随着岁月的流逝,哈特内尔将逐渐被哈迪·阿米斯取代。阿米斯也是一位老派设计师,他的名字成了皇家时尚的代名词。“很简单。”多年后,阿米斯对记者说,“他打造的是一个傻傻的老女王,而我打造的是一个聪明的老女王。”阿米斯和他最重要的客户一样,对所有可能流行或不流行的东西都不为所动。他清楚地知道,君主既不应该时髦,也不应该过时,她应该凌驾于时尚之上。1997年,也就是他去世的六年之前,他说:“女王的态度是,她必须为场合而妆扮,通常是为一大群中产阶级,她希望对他们来说,她看上去是亲切友好的。时髦的衣服总有一些冷酷、残忍的感觉。她不想穿。”无论时髦与否,阿米斯都不便宜,正如女王在回应其最新一份账单时所说:“感谢你发来的巨额账单,它需要一点时间才能被支付。”正是通过阿米斯,女王遇到了接下来几十年一直为她设计帽子的人,澳大利亚出生的弗雷迪·福克斯。在他们第一次见面之前,阿米斯给了他三条建议:“不要碰女王,不要问问题,不要回头。”到了一定时候,福克斯将会有适合三代人的设计风格——女王母亲、女王和威尔士王妃。他对女王所有帽子的设计宗旨是,帽檐能挡住阳光,却不能挡住公众看到她的脸。
福克斯的实力在1996年那场炎热的泰国之行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那次一起的还有乔恩·摩尔的礼服。摩尔在哈迪·阿米斯退休后接任了其同名品牌的设计总监一职。
如果去泰国这样色彩斑斓的地方,设计师可以随意选择颜色——一天的时间里会出现白色、橙色、浅蓝、覆盆子色和金色的皇家套装。通常来说,国宴时,女王需要佩戴东道主送她的装饰品。摩尔设计了一件白色珠子晚礼服,来搭配恰克里王室赠送的芥末色腰带、大十字架和假领。
如今,波波的衣钵已经传给了新化妆师安吉拉·凯利。她是女王的另一位亲密知己,也是直言不讳的王室衣橱守护者。作为一个设计师,她将大放异彩。正是凯利小姐,(女王叫她安吉拉),设计出了女王所谓的“非常有用的礼服”,还有皇宫里其他人所谓的“信贷紧缩时装”。在一系列国事场合,女王穿着同样的礼服,只是点缀了不同的图案和象征物,以适用不同的地方——比如说,加拿大的枫叶,加勒比的代表性鸟类。其他的衣服就是简单的再利用。女王最喜欢的一件安吉拉·凯利设计的有梅子图案镶边的暗粉色外套,至少在十几个不同的场合出现过。
女王继位以来,在某些阶段,时尚评论员们不太友善。不过最近,她对个人风格的明显自信——比如她对产自沃尔萨尔的劳纳手袋和伦敦的雷恩鞋(方跟是为了更好地分散足部的压力)情有独钟——可以碾压那些负面评论。女王2000年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时,在米兰参加了一场服装巨头们的招待会,包括普拉达、克里齐亚、芬迪、米索尼和费雷等品牌。王室新闻官们紧张地想让英国记者们远离这些时尚巨头,担心他们会对女王有负面的评论。幸运的是,他们没能得逞。这些品牌对女王赞不绝口。“她的穿着打扮真是太完美了。”费雷的詹弗兰科·费雷说,那天女王穿的是银灰蓝的礼服,卡尔·路德维希·雷希设计的外套,戴的是菲利普·萨默维尔设计的草帽。“女王是在时尚之上的。”克里齐亚的玛丽乌西娅·克里齐亚宣称。普拉达的缪西娅·普拉达则赞同地说:“她,简单地说,是世界上最优雅的女性之一。”
近年来,深受女王信赖的设计师还有女帽设计师雷切尔·特雷弗·摩根和设计师斯图尔特·帕文。“她的肤色非常神奇,我可以给她用上任何颜色。”帕文说,虽然女王喜欢选择那些可以让她光彩夺目的颜色。她曾经对女帽设计师说:“我不能用米色,因为人们会不知道我是谁。”她说得一点不假。正如威塞克斯伯爵夫人曾经说的,这是出于对公众的考虑。“别忘了,无论她出现在哪里,人群都是熙熙攘攘的——有些人想跟别人说,女王经过的时候,他们看到女王的帽子了。她需要为了人们光彩夺目,让人们可以说,‘我看到女王了’。”在2012年的钻石禧年之前,《时尚》杂志对女王十二个月内的服装做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人们显然偏爱女王穿蓝色(29%),其次是花色(13%)、绿色和奶油色(都是11%)。
女王也非常清楚,她出行的衣服需要挂好。安吉拉·凯利很擅长寻找不容易起皱的面料和设计。遇见雨天衣服被淋湿时,女王宁愿站着晾干,因为她知道坐下来更容易起褶。斯图尔特·帕文说过,他从前任们那里学到了一个重要的秘诀。他从彼得·琼斯购物中心的窗帘部买来许多铅制的小砝码,缝在裙摆里,不仅为了保持礼服的形状,还能防止所谓的妆扮事故。1963年的新西兰之行,首都的一阵风掀起了女王的裙摆。名为“风雨飘摇的惠灵顿”的照片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新闻。摄影师雷金纳德·戴维斯为英国媒体捕捉到了这一瞬间——“它只是显示了她的失误”。然而,当他给1963年的年度摄影师奖提交作品时,评委们拒绝了他,理由是品位太低。1991年,女王抵达纳米比亚时,同样的事情发生了。她下飞机时,裙子被风吹起。风,一直是女王出行的风险。不过,那些小砝码却帮了女王的大忙。
哈特内尔和阿米斯都在晚年获得爵士爵位。“我80岁的时候,”阿米斯告诉一位记者,“我对我的工作室说,看在上帝的分上,一个80多岁的人不能在女王的房间里爬来爬去。所以我写信对她说:‘女士,我会一直留意,但我认为你应该让年轻一代来伺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