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功,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成就。国产电动车,如Eicro(E),在海外市场的受欢迎,不仅展示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也体现了中国品牌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上的进步。
这种成功可以归因于多个因素:
1. "技术创新":中国品牌在电动车技术上的投资和创新,使得他们的产品在性能、续航能力和安全性方面具有竞争力。
2. "成本效益":相比一些国际品牌,中国品牌的电动车通常价格更具竞争力,这使得它们在全球市场上对消费者具有吸引力。
3. "市场适应性":中国品牌在产品设计上更加注重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和偏好,这有助于他们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
4. "品牌建设":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也在不断改进,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然而,成功也伴随着挑战,如国际贸易政策、环境保护标准、消费者信任等。因此,中国品牌需要继续努力,保持高质量和创新能力,以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相关内容:
“骑上它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回到了16岁。好像又能一口气骑上几十英里,去任何想去的地方。”说这话的,是一位来自美国加州的退休老人。
他和老伴计划用三年时间,骑一辆来自中国的E-bike,游遍全美的国家公园。这种重回青春的感觉,让国产电动助力自行车(E-bike)在欧美市场悄然走红。这款更具温度的电动自行车,正悠然出现在欧美的小镇、山林。
谁在为千元E-bike买单?在美国郊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住在大房子里,孩子已长大离家,自己有时间也有积蓄。但身体却不允许他像年轻时那样,去山地越野,去挑战极限。“他们不是用来通勤的,而是周末骑着它,悠闲地逛上二三十英里。”北美增长最快的E-bike品牌Velotric的创始人张曦,这样描述他的核心用户。
他洞察到一个规模高达5500万人的美国中产中老年群体。他们推崇名为“No Sweat Sports(无汗运动)”的生活方式。这群人的需求,早已超越了“从A点到B点”的功能性。他们购买的是一种情绪价值,是当下的自己,开始向往的新生活。E-bike的电动助力,恰到好处地弥补了他们的身体局限。正好给了他们一种毫不费力,又自在的自由。这种体验甚至是“不可逆”的。数据显示,近一半的用户在骑过E-bike后,就再也回不去传统自行车了。就像用惯了智能手机,很难再接受功能机。一旦拥有,别无他求,是E-bike市场持续增长的底层动力。而在欧洲,故事略有不同。那里有沉淀了200年的自行车文化,环法自行车赛等IP深入人心。
E-bike更多地融入了日常通勤与休闲。根据跨境数据,2024年全球E-bike市场规模已达350亿美元。2030年预计冲击622.5亿美元。这片广阔的蓝海,为中国品牌提供了绝佳的舞台。
中国品牌智慧面对巨大的市场机遇,中国品牌走出了两条差异化道路。一条是Engwe(英格威)的“进阶式”品牌之路。它的故事很“中国”。2014年,团队还在为国内大牌做代工,主攻折叠代驾车。2018年左右开始试探性地做外贸,说白了,就是卖货。转机发生在2021年。
团队意识到,没有自己的品牌,永远只能赚点辛苦钱。他们果断调转船头,将资源全部投入外贸,并挖来专业人才,搭建品牌团队。2022年是关键的一年。首款高端旗舰产品X26,在海外众筹平台一炮而红。斩获125万美元订单,跻身全球众筹第九大单品。这次成功让他们坚信,中国制造可以走向中高端。如今,Engwe的产品100%外销,其中约70%销往欧洲。在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地开设了15家专卖店和超400家加盟店。另一条是Velotric的“原生全球化”之路。创始人张曦是共享电单车巨头Lime的联合创始人,一出手就带着全球视野。Velotric生来就是一个全球化品牌,思考的不是出海。而是将中国能力与本地能力深度嫁接。所谓中国能力,是对供应链的极致掌控和研发迭代速度。而本地能力,是本土化运营。Velotric做对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全力押注线下渠道。他们发现,仅靠线上图片和参数,无法真正建立品牌信任。美国消费者需要亲眼看到、亲手摸到、亲自试骑。于是,他们自建了一支近30人的美国本土销售团队,直接与经销商沟通。
这个决定让他们的生意模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也带来了丰硕成果。目前公司80%的收入来自线下,在美国东部市场已做到渠道渗透率第一。“在中国,你造不出完全符合美国需求的产品。在美国,你也做不好中国供应链的管理。”张曦的这句话,道破了全球化品牌的本质。
什么才是好产品?不管是Engwe还是Velotric,能站稳脚跟,最终靠的还是产品说话。但好产品,更是对用户场景的深刻洞察。比如“轻量化”,发烧友可能愿意为减重100克花上几千元。但普通用户要的“轻”,只是希望轻松搬进汽车后备箱,或者抬上几级台阶。如果只是盲目追求极致的轻,只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又如“智能化”,Engwe的一款产品具备Smartlock功能。车辆静置5分钟自动上锁,内置GPS防丢。
Velotric为硬核的户外打猎爱好者,设计了特殊车型。配备“隐身模式”,在丛林中能尽量减少对动物的惊扰。这些功能,都源于真实的用户反馈。好的产品经理,是用户生活的“翻译官”。把他们的潜在需求,转化为贴心的功能设计。此外,合规与安全是进入发达市场的敲门砖。Velotric是美国唯一全线产品通过UL官方安全认证的E-bike品牌。这种对标准的重视,是中国品牌摆脱低价劣质标签的关键一步。市场的狂热,终将归于理性。当前的E-bike赛道,品牌林立,鱼龙混杂。但市场正在洗牌。首次购买的用户,可能会尝试廉价的产品。体验后,二次复购选择品牌产品的比例超过了60%。最终,市场淘汰低端杂牌,高端定制保持小众。而主流市场被具备强大产品力、品牌力和渠道力的中高端品牌占据。面对未来市场,领先的品牌早已布局下一步。
Engwe的目标向科技公司转型,每年销售额的30%投入研发。聚焦电池程序、智能电控和轻量化材料。Velotric认为,未来的E-bike会更加智能。通过传感器和AI算法,更精准地理解骑行者的意图。让骑行成为一种“傻瓜式”的享受。
F-bike的出海之旅,是一场如何理解另一种生活、尊重另一种文化。并最终通过产品,为之赋能。它不是“我能制造什么”,而关心“你需要什么感觉”。加州老人骑着它,找回的16岁的自由感。欧洲上班族骑着它,从容的穿梭古城。这就是所有追求生活品质的人们,恰到好处的助力带来的愉悦。这或许,正是中国制造走向深处最美的样子。#深一度#—END—素材来源1.《快新闻》:国产万元电动自行车走红欧洲2.《极客公园》:中产爱上万元级「电动自行车」,买出一个千亿美金赛道本文作者 | 柠檬雪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