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的全球崛起让法国感到不安,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利益受损:"
"冲击本土品牌:" SHEIN以极低的价格和快速时尚模式抢占市场,对法国本土服装品牌造成巨大冲击。法国拥有悠久且高端的时尚产业,SHEIN的低价策略威胁到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间,导致市场份额下降、销售额减少,甚至引发裁员。
"抢夺供应链资源:" SHEIN庞大的订单量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压力,包括原材料、生产设备和劳动力等。这可能导致法国服装企业难以获得所需的资源,进一步削弱其竞争力。
"税收流失:" SHEIN的线上销售模式以及在一些国家设立避税岛,导致法国政府难以从其经营活动中获得应有的税收收入。
"2. 对劳工权益的担忧:"
"血汗工厂质疑:" SHEIN的快速时尚模式依赖于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其供应链中存在大量“血汗工厂”的指控。这引发了法国社会对劳工权益的担忧,包括工作时间过长、工资过低、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法国注重劳工保护,SHEIN的这些做法与其价值观相悖。
"道德消费压力:" 法国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产品的道德和可持续性,SHEIN的商业模式因其对劳工权益的潜在损害,可能影响其在法国市场的声誉和消费者认可度。
"3. 对时尚产业生态的破坏:"
"快时尚
相关内容:
不久前,一则消息同时震动了全球时尚界和财经界:中国跨境时尚巨头SHEIN宣布将在法国开设其首批实体店,首次尝试线下零售。然而,SHEIN的入驻消息甫一传出,随即引起激烈讨论,讨论中也有当地不少品牌和民众的反对声音。
巴黎春天百货门口,还没挂出招牌,抗议标语先贴满橱窗。罚款1.5亿欧元、最低10欧元环保税、可能全面禁广告,三条杀威棒接连落下,目标只有一个:把一件连衣裙卖9.9欧元的SHEIN挡在城外。法国政府没点名,但文件里每一条都写着“高频上新+超低单价”,枪口对准谁,路人都能看懂。

更狠的是欧盟正在查的小额包裹免税漏洞。价值低于150欧元的包裹,原来通关不用交关税,SHEIN每天往欧洲发几十万个小包,等于合法避税。一旦口子收紧,9.9欧元的基础款得先涨3欧元,价格优势瞬间被掰掉一颗门牙。

本土品牌松了口气?未必。Zara、H&M在法国门店一年上新不过三四千款,SHEIN一周就能甩出七八千款,库存周转最快只要7天。传统模式先下单再卖,卖不掉就打折倒进非洲沙漠;SHEIN先卖三五十件测款,爆款立刻追单,滞销直接砍线,连打折环节都省了。法国人算过账,同样卖一条裙子,SHEIN从打版到上架平均14天,本地品牌需要6个月,光时间差就能打三场季末促销。

于是政府搬出环保大旗。2024年3月生效的快时尚法案规定,低价高频品牌每件最高交10欧元环保税,电视、网络、公交站广告一律停播。表面是减碳,实际是抬价:10欧元税加上去,9.9欧元裙子得卖19.9,利润被啃掉一大块。法国本土奢侈品牌却不受影响,LV、Dior一年上新两次,完全符合“低频”标准,环保税为0,广告照播。

SHEIN的反击也干脆。先宣布五年砸5000万欧元在巴黎建“可持续创新中心”,专研环保面料;再跟老牌百货SGM合作,把滞销库存回收率提到90%,等于告诉消费者:衣服穿旧了拿回门店,能换折扣。线下店还没开,公关战先打平一局。很多留学生说,法国人一边骂,一边凌晨蹲官网抢限时折扣,服务器挤爆的场面堪比抢演唱会门票。

更深层的焦虑是话语权。巴黎稳坐全球时尚第一把交椅靠两件事:奢侈品牌总部、买手店密度。SHEIN如果大规模落地,大批设计师、打版师、面料商会被更高工资挖走,人才流失,巴黎时尚周的金字招牌就会松动。法国国家时装协会内部报告写得直白:失去人才,巴黎就会从标准制定者变成看客。于是罚款、征税、禁广告,三板斧全往人才护城河上招呼。
欧盟的关税调查则是第二道锁。2024年5月消息,布鲁塞尔考虑取消150欧元以下免税线,一旦落地,所有中国跨境平台都得补交关税。法国顺势推一把,把SHEIN的进货成本抬高,本地品牌就能喘口气。算盘打得响,却忽略蝴蝶效应:成本上涨,SHEIN大概率把仓库挪到西班牙、意大利,照样辐射全欧,巴黎反而少了物流税收,为他人作嫁衣。

消费者层面,10欧元环保税最后谁掏?官方说法企业承担,账却会算在价格里。月薪税后1800欧元的年轻人,原来花20欧元能买两件T恤,以后只能买一件,预算不变,只能少穿一次。环保目标达成,钱包却瘪了,底层支出直接上升。法国绿党议员私下承认:税是手段,减少购买才是目的,至于穷人穿什么,只能先靠二手店。

SHEIN的柔性供应链也在变。2024年平台开放第三方卖家,家居、美妆、宠物用品全上线,服装占比从80%降到55%,等于告诉欧洲:就算衣服被税,还有化妆品、靠垫、水杯继续走小额包裹。品类分散,风险被切成多块,单一法案再难一拳打中要害。很多小工厂跟着喝汤:广东一家做宠物雨衣的厂,三个月接到20万件订单,机器24小时转,工人工资每小时涨5块。

法国若继续加码,SHEIN大概率复制美国套路。2023年美国阿肯色州总检察长起诉SHEIN侵犯版权,结果企业花1500万美元和解,门店照开,销量反涨30%。欧洲真把路堵死,SHEIN可以放弃巴黎,去米兰、马德里、柏林,照样直播卖货。到时候巴黎时装周依旧灯光璀璨,却可能失去最年轻的客流:15到25岁女孩,提前坐高铁去别国血拼,退税都留给邻居。

真正该紧张的其实是中间层。奢侈品牌有百年壁垒,快时尚有中国供应链,夹在中间的法国本土中小品牌最尴尬:价格比不过SHEIN,故事比不过LV,环保税一来,成本再被抬高一层。2024年4月,里昂一家三十年历史的家族女装厂宣布关门,120名工人失业,老板在镜头前只说了一句话:我们输给了时间。这句话,法国媒体没敢放大,却点破了整场战役的残酷:商业竞争从来不是谁高贵谁赢,而是谁跑得快谁活。
SHEIN线下店开业那天,门口大概率排长队。有人抗议,有人抢购,同一秒发生。法国政府可以罚款,可以征税,却挡不住一个最简单的逻辑:年轻人需要便宜又好看的衣服,谁满足需求,谁就能在香榭丽舍大街站稳脚跟。至于环保、关税、本地就业,所有宏大议题,最后都要经过消费者钱包投票。选票结果,往往比议会里的辩论来得更快、更直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