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第一股探路者业绩四连降,转型受阻再聚焦主业寻求突破

我们来解读一下“户外第一股”探路者业绩四连降,转型受挫又聚焦主业这一事件。
这则新闻的核心信息可以拆解为几个关键点:
1. "“户外第一股”背景": 探路者(TAER)曾是中国户外用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并成功登陆A股市场,被誉为“户外第一股”。这本身就意味着它具有行业标杆的地位和较高的市场期待。 2. "业绩四连降": 这是核心问题。连续四个财季(或年度)的业绩下滑,通常表明公司的经营状况面临严峻挑战,可能受到市场环境、竞争、内部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这对于任何公司,尤其是曾经的行业龙头,都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3. "转型受挫": 公司可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尝试进行业务转型,比如拓展线上渠道、发展户外装备之外的多元化业务(如旅游服务、体育消费等),或者进行国际化扩张等。然而,这些转型尝试似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拖累了核心业务的增长,导致整体业绩下滑。“受挫”意味着转型战略可能存在失误、执行不到位、市场时机不对或遇到了更强的竞争对手。 4. "聚焦主业": 在转型受挫、业绩下滑后,公司决定“又聚焦主业”。这通常是一个调整策略、回稳基本盘的举措。意味着公司可能会减少在非核心、高投入低回报业务上的资源倾斜,将精力、资金重新

相关内容:

新京报讯(首席记者 赵毅波)自2015年启动转型后,探路者交出第四份年度成绩单。

2月20日,探路者发布2018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00480.99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3.91%。

探路者表示,主要是公司基于未来发展战略优化旅行服务业务结构,主动调整缩减利润率较低的国际机票等业务规模,使得旅行服务收入大幅减少所致。同时,在宏观经济下行、户外用品行业发展整体减缓的大背景下,公司户外用品主业的经营发展情况基本保持稳健,报告期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33887.70万元,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运营管理质量进一步夯实。

此外,探路者营业利润、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18162.9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约114.05%。

探路者解释称,主要是根据初步测试情况,公司预计2018年度计提的商誉、投资和资产减值累计金额将在2亿元以上(具体减值金额以评估机构后续出具的正式减值测试评估报告为准),及非户外主业的其他业务经营亏损所致。

1999年,盛发强与王静创立探路者,管理并推动探路者公司于2009年作为首批企业之一,登陆中国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005),成为中国户外用品市场的领导者品牌。

2015年年初,探路者正式宣布开启以“经营用户”为核心,围绕户外、旅行、体育三大业务板块展开的生态圈发展战略,搭建户外、旅行、体育三大事业群。

2015年6月,探路者公告称,将向5名特定对象,发行约8000万股,共募集资金21.06亿元,用于公司户外运动生态的建立。当年6月,公司正式更名为“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按照设想,这三个业务板块内在的关联,是基于人们的出行活动,户外运动这种“健康生活方式”。

不过,2015年转型以来,探路者业绩并不理想。

2014年和2015年,探路者净利润分别为2.94亿元和2.63亿元,到2016年,探路者净利润报1.66亿元,2017年亏损8485万元。根据2018年度业绩快报,探路者业绩在2018年再次出现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探路者已重新开始聚焦主业。

2017年11月29日,探路者联合创始人王静出任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并确立“聚焦户外产业,围绕主业进行资源整合和布局”的战略方向。

据介绍,目前探路者公司的主营业务线包含户外品牌探路者、探路者童装、美国户外品牌Discovery Expedition及户外运动社区绿野网。探路者将旗下产品定位于“专业、科技、时尚”,着力打造优质产品,并赋予旗下四大产品线新的灵魂:户外探险家、户外旅行家、户外艺术家以及小小探路者。

2018年9月,探路者发布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的公告,本次拟变更的新项目名称为“DISCOVERY EXPEDITION 品牌营销网络 建设项目”,该项目拟投入金额25000万元,在全国范围内新开设236家直营店 铺及300家加盟店铺。

探路者方面解释称,自2017年开始公司未来发展战略较以前年度发生了调整,公司业务重心回归户外用品主业,聚焦于户外多品牌业务的发展和深化。

探路者表示,2017年11月底公司董事会完成换届选举,新一届董事会及管理层更加强调聚焦资源、强化户外品牌精神,促进户外用品主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将逐步剥离与户外主业协同度较小的其他业务。

新京报记者 赵毅波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何燕

记者联系方式:zhaoyibo@xjb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