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夏贝尔陷“超速后遗症”,旗下多品牌设计同质化严重,行业反思何时休?

是的,你提到的“拉夏贝尔患‘超速后遗症’”以及“旗下多品牌设计同质化严重”是近年来业内和消费者对拉夏贝尔(La Chapelle)及其姐妹品牌评价中非常常见的观点。
这背后主要有几个原因:
1. "高速扩张策略:" 拉夏贝尔在发展初期采取了非常激进的多品牌、多渠道扩张策略。旗下拥有拉夏贝尔、 Five Plus、歌莉娅、歌莉娅网、舒缇雅、法拉利、爱特贝贝等多个品牌,覆盖了少女、年轻女性、成熟女性、儿童等多个细分市场。这种快速扩张虽然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但也可能导致资源分散,尤其是在设计研发上。
2. "设计资源的有限性:" 要支撑如此多的品牌,并保持每个品牌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时尚感,对设计团队、设计人才和研发投入的要求极高。如果设计资源相对有限,或者设计理念更新迭代速度跟不上市场需求,就容易出现设计思路的趋同和重复。
3. "追求“快时尚”和规模效应:" 作为快时尚品牌,拉夏贝尔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快速响应市场潮流、提供款式多样且价格适中的服装。这本身就要求设计上具有一定的标准化和模块化,以便快速复制和生产。在追求规模效应的过程中,可能过度强调了标准化和快速上新,而牺牲了设计的独特性和深度。
4. "品牌定位的

相关内容:

步入2019年后,曾有“国民女装”之称的上海拉夏贝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拉夏贝尔”)在第一财季迎来了“上市首亏”。

据其2019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期内拉夏贝尔实现营收23.72亿元,同比2018年25.48亿元的营收减少6.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75.1万元,比上年下跌94.4%。

此外,基于目前销售、毛利同比下降的实际情况,以及业务转型调整、降本增效等转型举措可能会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拉夏贝尔在本次报告中提出警示:预计2019年1月-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幅度可能超过50%。

加速转型 2亿出售电商子公司股权

5月7日晚,拉夏贝尔接连发布三份披露公告,拟出售控股子公司杭州黯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黯涉”)54.05%的股权,交易的股权转让价款为2亿元。

拉夏贝尔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出售是公司基于加快转型、进行业务调整而做出的抉择。目前,拉夏贝尔正处于根据公司发展战略梳理现有品牌矩阵,集中优势资源发挥核心品牌竞争优势的关键阶段。

而市场投资人则认为,此次资产整合与该公司“一季度净利同比下降94.4%”有关,“可能只是个开端,未来的整合动向可能更多。”

针对股民这一担忧,记者专门致电拉夏贝尔IR部门进行询问,截至发稿前,并未收到其关于此次收购事项的进一步阐释。

门店扩张“超速” 设计同质化严重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拉夏贝尔曾被认为是国内崛起速度“首屈一指”的龙头女装品牌。

资料显示,拉夏贝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在对外口径上,将自己定位为“多品牌时尚运营企业”,于2014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201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拉夏贝尔旗下现有La Chapelle、Puella、UlifeStyle、Candie’s、La Babité等12个品牌,并投资七格格、OTHERMIX、O.T.R、Siastella、INMIX、Segafredo、尚芭蒂、筑梦生活等服饰品牌。截至2017年6月30日,拉夏贝尔共有9066个零售网点,覆盖了2745个百货商场及购物中心。

这一规模可以说是相当“惊人”的,对比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旗下拥有Zara、Pull&Bear、Bershka等品牌的Inditex集团可知,截至2017财年末,Inditex集团在中国数个品牌开设的店铺总数为593家,其中Zara的店铺数量183家,在全球整体的门店规模也不过7000多家。对于拉夏贝尔近年来门店扩张的“超速”,不管是在服装行业的评论里,还是在市场投资机构的报告中,都是可以形成基本共识的。

但记者走访拉夏贝尔旗下品牌的门店时却发现,不管是原创品牌还是投资品牌,在设计、定价等方面都存在着同质化现象。

拉夏贝尔门店内,写着“5折起”销售的服饰。新京报记者 周红艳 摄

以其位于北京东方银座的品牌旗舰店内展示的数个子品牌服饰为例,目前都是“都市轻熟女”或“复古运动”的风格,运用了大量的雪纺、印花细节,乍看上去很难区分。定价方面,大多数连衣裙、套装的价格都超过300元,与Zara、H&M等国际快时尚品牌竞争,并不具备价格优势。记者 周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