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娃小宗”取代娃哈哈品牌的问题,目前并没有公开的信息或官方声明支持这一说法。娃哈哈作为中国知名的饮料品牌,拥有广泛的消费者基础和深厚的市场影响力。品牌更迭通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市场策略、品牌定位、消费者认知等多个方面,并且需要经过企业内部的决策和规划。
如果存在关于品牌更迭的传闻或消息,建议关注娃哈哈官方发布的消息或权威媒体的报道,以获取准确和可靠的信息。同时,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确保购买到正品,并享受相应的售后服务。
相关内容:
吃瓜群众今天都被一条消息刷屏了!娃哈哈官方确认,宗馥莉已经在9月12日辞去娃哈哈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和董事长职务,这事儿直到10月10日才被捅出来。想想去年8月她刚接替已故的父亲宗庆后掌舵娃哈哈,这才过去一年多时间,怎么说辞就辞了?

更劲爆的是,辞职背后竟然牵扯到“娃哈哈”这个金字招牌的使用权问题。根据流出的内部文件,从2026年开始,娃哈哈要启用新品牌“娃小宗”了!这意味着我们小时候喝的AD钙奶、营养快线,可能很快就要换上新马甲。

为什么自家女儿不能用老子的品牌?这得从娃哈哈复杂的股权结构说起。目前娃哈哈集团三大股东分别是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资)持股46%、宗馥莉持股29.4%、职工持股会持股24.6%。这种制衡格局下,使用“娃哈哈”商标必须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只要有一个股东投反对票,这事儿就黄了。
国资大股东和宗馥莉之间明显没有谈拢。商标使用陷入僵局,宗馥莉干脆选择“单飞”——全力经营自己的品牌“娃小宗”。这个品牌归属她一手创办的宏胜集团旗下,不需要看娃哈哈集团股东们的脸色。
其实这已经不是宗馥莉第一次辞职了。去年7月,她就曾甩过辞职信,原因是股东们对她接任后的经营管理指手画脚。不过那次只是一次“以退为进”,几天后经过协商她又回来了。但这次不一样,连董事会都走完程序了,看来是铁了心要分家。
宗馥莉接手娃哈哈这一年多,改革力度相当大。先是砍掉年销售额300万以下的小经销商,整合进大经销商体系;接着又更换生产线,把生产环节逐步转移到自己控制的宏胜系旗下。这些动作触动了不少人的奶酪,内部反对声音不小。

更明显的是,九月份以来,多地娃哈哈关联公司开始集体更名。西双版纳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改成西双版纳宏胜饮料有限公司,山西娃哈哈昌盛饮料有限公司改成山西宏胜饮料有限公司...前前后后至少有10家原娃哈哈旗下公司改姓“宏胜”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宗馥莉这是在为“娃小宗”铺路。宏胜集团早在今年5月就注册了“娃小宗”商标,覆盖食品、饮料等多个品类。微博上“娃小宗”的账号都已经通过企业认证,就等正式亮相了。
商标之争背后还藏着更大的瓜——娃哈哈集团的控股权问题。目前职工持股会那24.6%的股份归谁还没有定论,正在打官司。如果宗馥莉能拿到这部分股权,再加上她自己原有的29.4%,就能超过国资成为最大股东。但现实没有如果,最终她选择了离开。

宗馥莉的叔叔宗泽后也没闲着,搞了个“娃小智”品牌开始招商。家族内部分歧公开化,让人不禁想起当年宗庆后与法国达能那场著名的“达娃之争”。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只是这次对手换成了自家人。
经销商们现在是一个头两个大。去年娃哈哈业绩刚刚重回十年前720亿的高点,现在突然要换品牌,消费者买不买账还是个未知数。有经销商透露今年销量只有去年同期的80%,现在又来个品牌大换血,压力山大。
宗馥莉这次辞职,短期看是无奈之举,长远看或许是步好棋。摆脱娃哈哈集团股东们的掣肘,她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娃小宗”。但重建渠道、培育品牌需要时间,饮料行业竞争这么激烈,农夫山泉、元气森林这些对手可不是吃素的。
老员工们心情复杂。一位在娃哈哈干了二十年的老销售说:“感觉一个时代结束了。宗庆后老板打造了娃哈哈,现在他女儿要重新做一个品牌,心里空落落的。”但也有年轻人支持宗馥莉:“与其在旧体系里挣扎,不如另起炉灶,说不定能闯出新天地。”

这场商业大戏还没到结局。宗馥莉虽然辞去董事长职务,但她还是娃哈哈集团第二大股东。接下来“娃小宗”如何突围,娃哈哈集团由谁接手,国资大股东如何应对,都是悬念。
商业世界没有永远的铁饭碗,就连娃哈哈这样的国民品牌也会面临推倒重来的时刻。宗馥莉的选择是对是错,时间会给出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饮料行业的江湖,又要掀起新风浪了
